一个邯郸七零后关于金庸武侠的青春记忆

观深一度 2018-11-01 16:22:52

2018,深秋,我九十三岁的姥姥离世,刚为姥姥过完三七,与姥姥同时代的一代文坛巨匠武侠文学巅峰泰斗金庸先生仙逝,闻讯已是深夜,恰巧这几日睡前夜读的正是新修订版《神雕侠侣》,不想这个2018年又带走了一位文化巨人,回想自己与金庸作品的故事,虽不像金大侠笔下的故事那样精彩,却也是一代人共同的心路之旅,不妨回头捋捋这青春记忆,也算对金大侠的一份纪念。

图片来自微博@阿骀

初读金庸是在初中的时候,班上男同学在传阅一本盗版《射雕英雄传》,我甫一读之,便欲罢不能,看完第一本,急欲得知下情,谁料同学只在书摊上借了这一本,放学后跑到书摊去借,岂料第二本已经借出,只好先看第三本,情节接续不上,只急的百爪挠心,心痒难耐。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不能随时网上在线阅读的年代,想必很多人和我一样有这样急于先睹为快而不可得的经历,在今天想来慨叹时代变化之巨,而金庸先生的武侠著作却可以随着阅读载体的变化而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堪为叹服。

我还记得那时台湾的穷窑正火,女生都爱看,我从那时到现在就一直对她的作品嗤之以鼻涕,记得那时女生还和我争论,我说时间会证明一切。二十多年过去,金庸先生的作品被各个大学文学系教授专家研究分析,俨然已如研究红楼梦一般有了金学,可能本人孤陋寡闻,没见过哪个大学教授讲穷窑的,没听说过有穷学,偶尔逛逛咱邯郸展览馆后面的旧书摊,碰见金庸的正版旧书只要品相不错,总是很快被淘书之人买走,而穷窑的著作总是出现在一元一本撮堆特价甩卖的行列,而且你下个星期去,总还能看到。

少年时代读金庸的江湖世界,关注的是武侠,青年时关注的是情义,中年时关注的是人性,像我们一样,金庸先生对于武侠世界的理解也在随着年龄阅历境界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红花会想以借乾隆皇帝的汉人身份来恢复汉家天下,其计不成,让当时满脑子大汉族至上的我惋惜的把大腿都拍红了。后来看《天龙八部》看到乔峰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契丹人萧峰,我顿时脑子一片空白,我们从小受的教育让我们觉得华夏是天下的中心,汉族是最牛逼的民族,因为我们的历史课是被严格阉割过的,它告诉我们历史上的人物和评书里的一样分为好人和坏人两种,历史上我们大汉族和少数民族发生冲突时,都是人家进犯我们,人家的将领叫虏酋,汉族的将领是民族英雄,我这种大汉族沙文主义头脑桎楛是在金庸先生的江湖世界被打破的。

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先生让那时的我知道不管西夏人、契丹人、宋人、女真人、大理人、吐蕃人首先都是人,都有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个人是难以简单地用善恶好歹来区分的,《天龙八部》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主旨写尽了复杂的人性,从书名到人物到故事浮现着佛教思想的博大精微和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我和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是在这部书里对于佛教有了最初级的了解,知道了佛教不只是烧香拜佛求保佑那么简单。

对于金庸武侠世界里的爱情向来为人称道,尤其《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和杨过的爱情,但我本人不太喜欢这部书,这部书在杨过的个人际遇上和郭靖在射雕中颇有雷同。这部主旨为写爱情的作品写出了各种超越常态的爱情,李莫愁变态至极的为爱痴狂,杨过为小龙女痴等十六年,对我而言记忆最深的是《飞狐外传》,恐怕每个少男少女进入青春的懵懂都是从暗恋开始的,我也不例外,记得当时在宿舍夜读《飞狐外传》,看到胡斐和袁紫衣程灵素之间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说不清理还乱的纠缠,有强烈的代入感。

最后看到程灵素为爱而牺牲自己救了胡斐,而袁紫衣居然是身披缁衣的佛门弟子圆性,最后与胡斐离别而去,看得我心里空落至极,后来我知道这正是佛教八苦中的“爱别离”与“求不得”苦,在荷尔蒙喷涌的年纪我还弄不懂这些,只觉得自己的感情是世上最真诚的唯一,金庸先生让我知道即使身为大侠、皇帝、宗师,在感情上也不可能一切顺遂,正如《神雕侠侣》中写道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等我参加工作后,慢慢把金庸的十几部作品都读了一遍,他创造的武侠江湖陪我度过了一个个拥被神游之夜,我还记得那年在青岛坐火车回家,没有卧铺,要坐一夜火车到石家庄倒车,漫漫长夜着实难熬,我在候车室居然捡到一本盗版四本印在一起,封皮封底都没有了的《倚天屠龙记》,于是那一夜在绿皮火车硬座上我看了一夜《倚天屠龙记》,不知不觉间天就亮了。

记得最后看的一部是《鹿鼎记》,当时只是觉得这部书和以往的作品大不一样,并不感觉其中对于中国社会的深刻剖析,只是觉得更像一部喜剧而已,等到自己真正走上社会,才慢慢知道萧峰令狐冲郭靖杨过现实生活中未必会有,但是韦小宝却是实实在在大有人在,所以在我心目中的金庸小说排名榜鹿鼎记必须排第一,这也是金庸先生自己的看法,这是一部形而下反武侠的武侠小说,其意义对于中国非同一般,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

金庸先生的离去让我想起《倚天屠龙记》中小昭吟唱的那句“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人生当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他的一生果然如流水般喧哗而来,又如清风般悄然而逝。

金庸先生千古!您创造的江湖世界永在我的心中。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