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还有109天,精芬的社交恐惧又要集体复发了。

观深一度 2018-10-22 15:51:02

最近公司里在传阅一本书,叫《芬兰人的噩梦》。

这是一本漫画书,说的是芬兰人的内向,恐惧社交和对话的个性。他们喜欢那种随时和别人保持距离的生活。

看完之后不少同事都说,“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比如,对各种场合自我介绍的恐惧。

又例如,在超市里不需要帮助,但是不好意思开口。

再或者,乘电梯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尴尬的不知所措。

甚至,公交车上,坐在旁边的人挪了位置,反复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

这本书走红之后,许多感到自己的社恐感受和书中描述及其相似的人,被称为精芬——精神上的芬兰人

精芬的日常

01 出门在外,高铁、火车上——“加个微信认识认识吧”

出门的时候坐火车,好不容易挤上车,发现自己座位底下放了别人的行李,自己想要放行李没地方,不知道是谁的,不好意思问,自己费大力气把行李推到行李架上。

屁股还没坐热,就有人想要换座,靠窗座位换自己过道的座位,虽然自己不想换,自己还大度地答应“好的,您坐,不麻烦,不用谢。”

最害怕是旁边有个话痨坐着,极其热情“哎!朋友,你要去哪啊?你老家哪儿的呀?要吃个橘子吗?别客气”,自己只能漏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像一个捧哏演员一样:

“嗯嗯”、“嘿嘿”、“哦哦”

尴尬的是,他似乎找到了知己,反而更来劲了......

02 放假在家时,“刚打你电话怎么不接啊!”

周末在家时,发朋友圈经常会有以下分组:

仅家人可见、仅朋友可见、仅领导同事可见

特别害怕被打扰,电话响起的时候,心里会 “咯噔”跳一下。

眼睁睁地看着电话响,不接,看对方挂掉,然后过一会,发微信给对方“刚才没听见,怎么了?”

聊天的时候看见超过10秒的语音消息会忍不住叹气,心中忍不住吐槽“就不能发文字嘛?”,然后心平气和的打字回复......

03 国庆有亲戚来串门时 ——“吃啊这孩子,有对象了吗?”

节日、假期里家里来了亲戚串门。第一个反应是立刻冲回自己房间,能不出来就不出来,实在不行在屋里待了一会才出来。

而面对各种亲戚的“亲切”问候:

“今年多大了?在哪工作呢?一个月工资多少?有没有谈对象?什么时候结婚?”

只能使出左右言他胡言乱语大法来解决了“阿姨喝水,阿姨吃水果,阿姨衣服真好看啊~”

在家庭聚会的餐桌上,更是只想低头吃饭,不想起身敬酒,等到自己向长辈敬酒时,站起来就头脑一片空白,比在公司开会还紧张。

04 一个人逛街时——“为了不跟熟人打招呼,绕路”

社恐平时都不出门的,实在网购不到的东西,才上街去买。老远看到熟人,宁肯绕个路,也要躲过去,不想打招呼。

走在路上不看人脸,走路带风,绝不挤人堆,绝不凑热闹。坐电梯的时候,必须玩手机,跟陌生人一起在密闭空间非常难受。

买东西要挑人少、没导购的店,就怕人过来问“买点什么?帮您推荐……”

如果有推销的,很难拒绝,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来都来了,那就买吧,付钱买了他就可以离开了……”。好不容易到家,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05 不得不去的聚会,比如:婚礼、聚会时......

在许多不得不去的聚会上,比如婚礼,诸多的尬聊,话不投机却偏要硬着头皮说,这种体验对于社恐来说真的称不上舒适。

好不容易放个假,亲戚朋友的结婚通知一个月前就送到了。

“祝贺祝贺!真不巧,我放假不回家……”微信消息带着红包发过去,长舒一口气。

但凡有人问“什么时候喝你的喜酒啊?”,一般都顺势一笑,“工作忙,还没考虑哈哈,大家先吃,我接个电话……”

“喝酒过敏”、“开车来的”、“还在吃药”永远是借口,坚决不喝酒。

喜宴吃到麻木,再幽默的司仪也难让我咧嘴,人家喝酒我喝茶,人家划拳我闭目养神,与世无争,只想尽快回家……

有很长时间不联系的同学来要微信:“老同学,在哪高就?加个微信啊~”,笑呵呵地敷衍,绝不暴露工作,“嗨,瞎忙,也不挣钱……”

饭后的娱乐节目绝不参加,如果实在躲不过,会在角落里默默地玩着手机。

——“哎老同学,别光玩手机啊,来聊聊天~”

——“接个电话,你们先聊别管我……”

其实,日常“精芬”的我们

都是因为内心渴望着

拥有私人空间

有些时候感到社交恐惧

正是对这些不得不社交的尴尬场合

和私人空间被压榨的现象的反抗

你有哪些时候感觉到社交恐惧?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