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电商,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新零售”?

可曾有商话 2025-02-06 01:36:39

东风吹醒英雄梦,多年之后,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探索终于梦醒。

2025年开年,阿里用一场“撤退”迎接了新年。距离74亿出售银泰百货过去半个月之后,阿里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卖掉手上的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股权。

随着高鑫零售和银泰百货的出售,许多人认为,阿里巴巴在新零售上的十年探索已然宣告结束。

“投资新零售不仅给阿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一个难以忽视的教训。”零售行业专家何林认为。

从时间上说,新零售探索前后长达十年,横跨三分之一中国互联网历史;从影响上来说,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以及无数线下零售实体都参与其中;从损失来说,仅阿里巴巴一家前后就投入了上千亿资金,最终这些投资回报甚微。

而在新零售偃旗息鼓之后,近年来阿里又提出了“AI电商”的概念。然而这又是一条全新的无人走过的路。所以也有人心存疑虑——这个新概念会不会重蹈新零售的覆辙?

这个问题现在谁也没有答案,但是回顾新零售的历史,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01 豪赌“消费升级”,阿里的十年弯路

2016年1月,上海金桥广场新开了一家名字叫“盒马”的超市,它不卖衣服、不卖家居用品,只卖食品生鲜,尤其是海鲜。

帝王蟹、波龙、龙趸鱼、帝王鲑等深海鲜鱼和贝类水产品摆在玻璃水缸中,顾客们可以现捞、现做、现吃,也可以线上下单,30分钟送到家。

这种“生鲜+超市”的组合,即便是见惯了大世面的上海人民也大呼新奇。金桥广场周围高档小区云集,附近还有华为研发中心等大量科技类企业,用户的消费力自然是杠杠的。这家门店订单从开业初期的每天1000多单,迅速激增到2万多单。

“新零售从诞生的第一天起,瞄准的就是中产人群。”何林认为,从投资高端商场银泰到孵化中产生鲜超市盒马,背后是阿里对中国零售业消费升级趋势的整体判断。

“消费者们的收入是中等收入,但是消费能力还是农民水平。”2016年2月的亚布力论坛上,马云表示,当时中国已经有3亿中产阶级人群,到2030年至少会增长到5亿。“我们不鼓励老百姓去消费,我们不鼓励年轻人花钱,那就是我们对未来没有信心”。

消费升级不仅是马云对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也是阿里为突破增长天花板开出的药方。

当时阿里占据电商行业 80% 的市场份额,但GMV、活跃买家数、月活用户数等指标的增速都开始明显放缓。要打破天花板,最有可能的方向就是一面向上,一面向下——向上提升消费水平,向下走向线下零售。两者的结合就成了“新零售”。

在新零售提出的头几年,消费趋势确实朝着升级的方向走。

以帝王蟹和茅台酒的销量为例:从2016年到2018年,中国进口的帝王蟹数量从1600吨涨到10,000吨,盒马一家的帝王蟹销量就暴涨超过19倍;53℃飞天茅台市场价2016年是900元一瓶,2018年已经翻倍到1800元一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更加直观地体现这一点。2017年中国社零销售总额为5.42万亿,首次达到了美国的95%,2018年进一步来到了95.4%。虽然当时总额还不及美国,但是增速是美国的两倍,追上指日可待。

“零售或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中国第二个引领世界趋势的行业。”2018年国金证券研报乐观地表示,“中国社会零售品总额即将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市场。”这篇研报还认为,中国发明的新零售将引领超市、购物中心、电商等之后的第六次零售革命,“新零售将驱动中国经济全面升级。”

但他们以为的开始,实际上已经是巅峰了。

2018年之后,中国社零销售总额不仅没有超过美国,双方差距反而越拉越大——到2023年,中国社零销售总额占美国比例降回到了80%,并且增速不及美国的一半了。

与此同时,2017年开始中国零售行业悄悄进入了“拼多多时间”。但阿里并没有及时觉察到这一变化。

在线上,阿里没有把拼多多视为重要对手。2018年6月,张勇当被问及对拼多多的看法时表示,“我们不可能再走回到三块九卖一双日抛型的鞋,还包邮”,“只要连续三次不满意,用户肯定到淘宝来。你就当成在帮我开拓农村市场,教育用户好了。”

在线下,从2018年到2020年阿里巴巴继续大举投资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高鑫零售等企业。加上此前的投资,阿里巴巴在线下零售的累计投资在千亿元以上,全国连锁型零售巨头半数以上已经归到阿里麾下,这让阿里完全沉浸在“成为中国最大线下零售商”的兴奋里。外界的赞扬声也干扰了阿里的判断,“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或将再造一个‘新阿里’。”有券商表示,“线下零售还有4 倍的增长空间,加之阿里的创新能力,线下将有可能再造一个万亿级的世界零售巨头。”

现在回头再看,这些线下的投资几乎全部遭遇了重大的损失,仅银泰、高鑫零售、苏宁三个项目阿里就分别亏损93亿、300亿、255 亿。

巨亏离场,成了阿里巴巴对新零售探索的生动写照。

02 新零售为什么“没用”?

什么叫“新零售”?

从“新零售”诞生的第一天起,行业内外的这个疑问就未曾消散过。

但时至今日,依旧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清晰、具体、易于理解的答案。

曾经有记者也问阿里内部人士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是:“其实我们自己也很难讲得清楚。”张勇也曾经承认,新零售阿里自己也没有方法论,所有的方法都要从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只要做出来了才清楚。

有人总结,阿里对于新零售的态度就是——没想清楚,先干了再说。但现实是,新零售空有概念和口号,没有具体的标准,人们越干疑惑越多。

何林观察到,电商平台投资新零售之后通常有三板斧:第一是让企业上云,帮助开发APP或者小程序;二是改造支付的手段,接入支付宝或者微信;三是接入外卖配送平台。

这些数字化的改造虽然对于线下零售企业来说也很重要,但是距离“新零售”这个概念差距还很大。

“如果想推广云计算和支付手段,或者外卖业务,根本没必要投资一家公司。”一位线下零售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如果新零售就是数字化的改造,那企业自己就可以找第三方技术公司来干,电商平台提供的能力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

关键在于他认为,这些举措对于线下的零售企业作用很小,现在用户根本不会点开超市自己的APP,“如果用户愿意点开APP买,他为啥不去京东或者天猫。”

新零售没用,是众多线下零售企业的共同感受。

“阿里这类电商平台对于线下零售的改造几乎无从着手。”何林认为,许多企业虽然被阿里投资了,但是用户几乎没有感受到什么变化,也没有带来新鲜的体验。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炮击新零售:“拿掉新字,都是我们以前原有存在的。进步是一个时代的表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许多线下企业还发现,新零售的做法很多时候违背零售行业的规律,带来副作用。

近年来零售行业开始从大卖场走向小型化的社区店,以节省成本贴近消费者,而大润发、银泰、盒马走的还是在核心地段开大门店的路线,盒马创始人侯毅透露,盒马开一家店投入3000万。

再比如,盒马和大润发为了方便外卖订单拣货,在场地上方设置了悬挂链系统,还准备了巨大的后场,但是很多零售企业的门店都没有这样的条件,寻找新场地进行改造也是一大笔投入。用大量的资金成本来改造和投入,不仅没有解决盈利问题,反而推高了问题。

在零售行业陷入迷茫的同时,人们反而发现,胖东来这种“传统”的零售企业经营模式反而有望成为线下零售的发展方向。胖东来没有乱七八糟的概念,而是关注商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积极提高员工待遇,构建正常的循环。

03 “AI电商”会成为下一个“新零售”吗?

从大举投资线下实体零售,到忍痛割肉离场,新零售堪称阿里历史上踩过最大的一个坑,不光损失了数百亿资金,还浪费了 10 年宝贵的发展时间。

大象转身过之后,阿里开始正视现实,不再沉迷于“商业操作系统”“新零售”这些虚无缥缈的概念,而回归到现实中。

改革是从上而下的,随着张勇的退位、俞永福、侯毅的卸任,2023年以来,阿里巴巴迎来了以吴泳铭为首的新团队,开始破旧立新。

在破旧方面,新管理层开始清理张勇时代的遗产,其中银泰、大润发等线下零售资产成为了首先被剥离的对象,居然之家、美凯龙、千方科技、美年健康、斑马智行等对外投资的业务也陆续被转让或者减资。

而在立新方面,新团队则喊出了“重新创业”的口号。

在何林看来,阿里巴巴确实需要重新唤醒重新创业的心态。“阿里巴巴六大核心业务中,没有一个业务是诞生在2015年之后的。”

他认为,过去十年,阿里巴巴更多的是在做整合、收购,内部几乎没有诞生能够对标支付宝、菜鸟这种改变行业格局的创新业务。

人工智能成为阿里巴巴接下来发展的主线,阿里开始聚焦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在电商业务上,马云给阿里提出了AI电商的新方向。

不过,和新零售一样,现在AI电商也依旧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上。

“AI电商到底怎么做,目前也没有特别明晰的方向。”何林表示,目前普遍的应用方向还是在导购、图文生产、客服等岗位上,“还说不上对于电商有什么全新的变革。”

他认为,零售行业的核心永远都是供应链和客户体验——让用户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如果AI电商想要改变格局,也必须围绕这两个核心。

去年四月,马云在阿里重组一周年时信心满满地表示,“三年后的电商肯定不是今天最热门的电商”,这让外界都在期待阿里在AI电商上的新打法。

但具体怎么打,就连提出概念的马云也没有想好答案。

前阿里大政委欧德张曾透露,2023年马云给阿里每个业务板块出了同一道题:如何理解AI电商? “马老师说:我没有答案,但是我有方向,你们要给我答案。”

或许正如马云所说的那样:“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

0 阅读:0

可曾有商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