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邓小平批准,杜义德携机枪回老家为父报仇

双持旋风 2025-04-23 11:42:10

红军那时候,他就是平汉线上给敌人狠狠来一下子的猛将;到了抗日战争,他跟日本鬼子斗智斗勇,周旋了不知多少回,就像那深藏不露的智者。解放战争那会儿,他更是厉害,带着一个纵队就把战场给切开了,整个旅的敌人都被他给包围歼灭了,简直就是战场上的猛虎。

他厉害得很,只要摸摸树皮就能知道方向。而且这家伙为了心爱的武器,宁可不当长官,真是个有点“孩子气”的家伙。长征那会儿,他还是个好人,自己舍不得吃,总把仅有的一点食物留给战友。

要说起他是个啥样的人?瞅瞅他年轻时就去当兵,跟着队伍走过长征,还办过学校,当过一把手……这些事儿,不难看出,他以前肯定是个满腔热血的小伙子,心里装满了对国家的深情,对当兵这事儿特别着迷。年轻时候可能有点冲,但也是个重感情的人,不管是对跟了自己多年的老枪,还是一起拼过命的战友,都感情深厚。

要说他是谁?他是一位经历过革命的军人,是个开国时的中将,在家是孝顺的儿子,他就是杜义德。

1947年那会儿,中原野战军杀进了大别山,这事儿挺关键的。对杜义德来说,这一年也是他能报仇的大好时机。

【家仇得报】

1930年春天那会儿,杜义德正在红军队伍里跟敌人拼命打仗,突然收到了一封家里寄来的信。

杜义德读完家里的信,手直哆嗦,眼眶子也红了,他死死抓着那张信纸,都攥成了团儿。战友们看他这样,都围上来问。杜义德憋着哭,声音哽咽地说:“我爸……我爸被敌人给杀了……这都是因为我……全是因为我啊……”说完,他扭头就往外跑,一个人躲在外面掉眼泪。

都说男人不容易掉眼泪,其实只是因为他们还没碰到真正让他们心痛的事,这话确实不假。

说起来,杜义德参加红军的秘密被敌军给摸透了,紧接着,一大群敌军就闯进了他的老家。他们满村子地搜,村民们一看这架势,赶紧撒腿就往杜义德家里跑,去给他通风报信。

杜父一听到消息,立马把家里人全安顿好藏起来,然后自己站出来对付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兵。那帮气势汹汹的家伙,就像不找到点什么誓不罢休似的,见找不着杜义德,就直接把杜父给逮住了。

他们把杜父捆在树上,狠狠地折磨他,嘴上还假装好言好语地说:“只要你肯透露杜义德或者其他红军的消息,我们就不为难你家里人。”

但杜义德那股子勇猛无畏、忠心耿耿的劲儿,完全是随了他老爹。你说,杜义德他爸又咋可能会在严刑拷打下低头呢?

杜父抬头望向天空,双脚稳稳踩在地上,心里坦荡荡地说:“要是你们想动手,那就来吧!我儿子将来会为我讨回公道的!”

结果,杜父被残忍地迫害致死,一整夜都在流血。敌人没抓到杜义德,只能无奈离开,回去复命时声称“已将杜义德父亲处决”。

这事成了杜义德心里头一道过不去的坎儿,他心里头琢磨着立马回老家去讨个说法,可母亲的信里头却明确说了:“别急着回来给你爹报仇。”

杜义德心里清楚,老妈那是为他好,所以他把那份难过压在了心底。一直到了1947年,中原野战军往大别山进发,杜义德也跟着刘邓两位领导回了湖北。眼瞅着家乡就要到了,他实在是等不下去了。

“砰砰砰”,杜义德敲响了小平同志屋子的门。

小平同志这会儿正忙着看文件,一听到有人敲门,立马坐直了身子,接着就喊:“门开着呢,进来吧。”

一看进来的是杜义德,小平同志也稍微愣了神,然后就笑着招呼他坐下。可杜义德呢,显得有些紧张和正经,硬是不肯坐。

“杜义德啊,有啥事儿需要帮忙吗?”小平同志和蔼地问。

“头儿,我想请几天假期。”话一出口,杜义德就不吭声了,气氛又一次僵住了。

进军大别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那时候红军队伍正碰上大麻烦呢。杜义德在军队里可是个关键人物,刘邓两位领导,真心不想就这么让杜义德走了。

但小平同志一直都很关心手下的人,对军队里每个战士的情况都多少有些掌握,杜义德的经历他也一直记在脑子里。这回到了杜义德的老家,再看看他现在的表情,小平同志立马就懂了杜义德心里的难处。

“这事儿跟你父亲有关吗?”小平同志轻声探问。

杜义德一脸严肃地说:“我爸在我跟着红军离开家乡后,被反动派的还乡团给整惨了,我真想回去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小平同志稍微想了想,杜义德心里挺不是滋味。身为老党员,他特别明白队伍眼下的难关。这时候提出这个要求,确实不太合适,但他心里明白,他心中的那位“父亲”已经盼这天盼了好久!

杜义德同志,你的申请我已经点头了,再给你加把劲儿,批一挺机枪给你,记得悠着点用,一定要平安回来啊!小平同志瞅着杜义德,语气坚定地说。“有一点很重要,执行任务时,千万别伤到无辜的人。”

杜义德一听小平同志的话,心里头立马就生出敬意来,他赶紧回了个军礼来表示感谢,然后就转身走了。

杜义德穿着简便,扛上机枪就朝着心里想去的地方走,终于在太阳下山前到了。这些年,他早就摸透了当年害了他爹的还乡团士兵的底细,没一会儿,他就找了个敌人肯定会经过的地方,准备埋伏起来。

杜义德找了个高地方,盯着敌人的动静。瞅准他们跟大部队分开那会儿,他瞅准机会,麻利儿地端起机枪,对着敌人就是一顿猛扫。等敌人反应过来,他们的人已经倒下一大片了。

晚上黑漆漆的,他们根本找不着杜义德的人影。这回,杜义德躲在了暗处,而他们却暴露在明面上。

但这种黑白分明并非单纯的好坏之分,转眼间,杜义德就把那一百多号人给解决了,随手扔了个火把到他们尸体上,然后就走人了。

仇人离去后,杜义德心里的伤痛也随之而去。这一刻,他真是盼了好久好久。

复仇任务完成后,杜义德翻身跃上骏马,飞快地回到了部队,把机枪完完整整地带了回来。小平同志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里乐开了花。他打心底里觉得,杜义德这事儿能办成。要问小平同志为啥对杜义德这么有信心,那就得聊聊杜义德过去的经历和表现了。

【谁人知是放牛郎】

寒风呼呼吹,易水河冰冷刺骨。

英雄离去,再也没回头。

杜义德当年告别了母亲,踏上了西路军长征的路途。从那以后,他妈妈心里就清楚,儿子这一走,路上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她心里也透亮,杜义德做的这一切,正是他爸爸在天上也盼着的事儿。

杜妈妈从不怪儿子没法回家,也不在乎他是否把生死看得轻。她就在老家继续种地,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杜母真是有远见,这事儿后来得到了证实。西路军的长征路走得挺坎坷,杜义德他们最后没办法,只能退到石窝山上,跟出发时那股子劲儿完全不一样了,大伙儿都提不起精神。上头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把剩下的队伍一分为二,左边一个支队,右边一个支队,各走各的路。

杜义德和王树声副总指挥一起,被分到了右边的队伍里,他们朝着祁连山的方向进发。

长征的路真是荒凉,爬过一座座雪山后,眼前还是那片被风吹得无边的草地,接着又是连绵不绝的山峦......除了右支队的人,根本看不到其他活物的影子。天气冷得就像战士们心里头的感觉,整个队伍都像被冻僵的冰棍,没了生气。

大家冒着大风雪,经常得挖草根、吃树皮,有时候还得把找到的树皮分给其他战友,这样才能勉强活下去。

没错,那会儿的西路军,能挺过来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1937年那会儿,杜义德总算是翻过了祁连山,和总部的“援西军”碰头后,一块儿回了延安。到了延安,杜义德算是明白了,知识那可是真金白银般的重要。他二话不说,立马报名参加了红军大学的第二期,学完还不够,接着又跑进了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继续深造。

小平同志后来这么说他:他既是司令员也是政委,文武双全。

说实话,1939年那会儿,日本鬼子正嚣张得不行,杜义德这人吧,天生勇猛,心里头憋着股劲儿想跟日军拼个你死我活。可谁能想到,就在这时,上头给了他个大任务。

刘伯承和小平同志找到了杜义德,跟他说上面安排他去随营学校当副校长。这消息让杜义德一下子慌了神。

“我这哪成啊?我也就会打个仗,这重担子我怕是扛不动。”杜义德直截了当地说。

小平同志继续道:“义德啊,组织上对你很有信心。你之前在抗大学习过,还当过支队长,有啥难关咱们一起过,打仗的机会多得是,别担心!”

听完小平同志的讲话,杜义德心里踏实了不少,随后他就一头扎进学校里头,忙活着给那两千多号人脱盲,教他们认字、学语文,还有算数,这可是干了件大好事啊。

1942年那会儿,杜义德挑起了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的大梁,后来还一并管起了政治委员和地委书记的活儿。他心心念念的战场是终于踏上了,可没想到,他的队伍却连连被敌人包围,吃了不少大亏,损失惨重。

4月29号那天,日伪军突然大规模集合,朝着冀南抗日根据地就冲了过来,摆明了要搞个大包围。说来也巧,那天风大得吓人,沙子满天飞,就好像老天爷在帮忙,挡着日军的路,就像有条黄龙在前面拦着他们,不让前进。

杜义德可不会干等着挨打,他一声大喊,带着大家就往前冲,开始突围。他骑着马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可突然一颗炮弹就在他旁边炸了。他赶紧从马上跳下来,但还是被弹片给划伤了,大腿里面哗哗流血。杜义德一点没耽误,伸手就把弹片给拽了出来,然后扯块纱布随便一包,又接着去打仗了......

这次战役人们管它叫“4·29铜墙大包围”,可就算是这样坚固的“铜墙”,杜义德愣是凭着一股子狠劲,领着队伍拼死闯出了一条活路,最终顺利撤退。

杜义德经历过无数场像这样的抗日战斗,每次都豁出性命去拼。他曾直截了当地说过:“要么他们干掉我,要么我干掉他们,就这么简单。”

凭借着那股子坚韧劲儿,杜义德在抗日战场上挺了过来,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晨曦。

1945年那会儿,日本认了输,中国就开始了解放战。到了1946年,杜义德被挑上,做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的政委。他跟着刘邓两位大佬,一路冲到大别山,把国民党的第3师给一锅端了。

消息到了延安,毛主席非常高兴,他不住地点头称赞说:“真是太好了,很让人欣慰。”

这次把国民党第3师一锅端了,全靠杜义德带着的第6纵队打了一场漂亮仗,当主力军。那时候,杜义德要对付的敌人,是特别嚣张的国民党第3师师长赵锡田。赵锡田这人,口气大得很,说过“不用俩礼拜,就能把冀鲁豫全占了,把刘伯承逼到太行山里头”。杜义德看透了他的心思,就给他使了个计策,叫“引蛇出洞”。

战斗一开始,赵锡田就死死咬住刘伯承指挥的主力部队和第6纵队不放,他觉得吃掉这一小股队伍简直是易如反掌。正因为这种想法,赵锡田照着杜义德的行军路线,一股脑儿地冲到了大杨湖区域。可没想到,这大杨湖区域,正是杜义德给他布下的“天罗地网”。

那天晚上10点半,大杨湖的夜空被信号灯照亮,杜义德带着队伍开始了最后的冲锋,他们豁出去了,要跟赵锡田拼个你死我活。

在峡谷里碰面,谁胆大谁就是老大,就这么简单!

打了三天硬仗,赵锡田实在顶不住了。但想当初他轻轻松松地来,现在想走,可没那么容易!杜义德费了好大劲才把他骗到这,怎么可能让他说走就走呢?

赵锡田最后掉进了杜义德布下的重重陷阱,自己被抓了个现行,他带领的第3师也全军覆灭。这一战斗让国民党军吃了大亏,杜义德的智谋高超迅速传开,还得到了中央军委主席的表扬,这让杜义德心里乐开了花,刘邓领导也对他赞赏有加,这也是为什么小平同志特别看重杜义德的原因。

杜义德这人,不仅胆子大、行事果断,而且脑子也灵光得很。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当上了开国中将,风光无限。可谁又能想到,他早年间只不过是个放牛的娃。

【投身革命吧】

1912年,杜义德在湖北武汉黄陂呱呱坠地,家里算上他有几十号人,所以从小生活就比较拮据。到了该上学的岁数,他刚进了私塾没多久,也就八九个月的光景,弟弟又来到了这个世上。家里头实在没钱供他继续念书了,没办法,只能让他退学。

杜义德从没抱怨过啥,他那股子勤快老实的劲儿,为以后铺好了路。退学回到老家,他不想在家混日子,就去找地主放牛。每次瞅见同龄的孩子们放学回家,他心里头总是痒痒的,特别羡慕。

杜义德小时候整天跟牛混在一起,日子虽穷,但也过得自在。等他长到15岁,就离开了家,跑到武汉当了个小学徒。在武汉的日子可真不好过,杜义德又得干活又得学习。不过,他也受到了不少革命思想的影响。革命队伍里讲的人人平等,还有那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起建新中国”的呼喊,都让他心里头觉得挺激动。

但事实很无情,杜义德当学徒那会儿,被老板欺负得可惨了。他不仅要干完每天的活儿,还得给老板一家跑腿。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换来一顿责骂,甚至还被克扣饭食。

杜义德对这种日子实在是过够了,不过好在冬天的时候,好消息传来了。1925年秋天过渡到冬天那会儿,黄县和麻县都悄悄地建起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特别小组。到了1927年,真的有一队红军开到了木兰山的塔耳岗区,这事儿可把大伙儿给乐坏了,那时候的杜义德呢,也已经成了农民协会的一员。

在盼着红军到来的日子里,1928年,杜义德参加了赤卫军。到了1929年,他终于和一百多号赤卫军兄弟一起,迈进了红军的队伍,他的当兵生活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部队的日子里,他亲身体验到了啥叫不容易,也知道了现在安稳的日子是多么难得。这让他心里头深深记住了“珍惜”这俩字有多重要。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那天,杜义德都始终坚持自己做好榜样,没落下过。

每次去部队或地方考察,杜义德从不讲究排场,反对铺张。有次,有个地方领导听说杜义德要来,赶紧打扫屋子,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杜义德一看这阵仗,脸立马拉了下来,马上让人把酒席撤了,换上一盘简单的青菜。

有人可能会问,杜义德咋就不明白大家的心意呢,为啥就不能稍微变通一下?但对他来说,这就是底线,也是标杆。只有当上面下面都清清白白,社会才能真正繁荣起来。

2009年9月5号傍晚6点37分,杜义德将军因为生病,在北京没能救回来,走了,那时候他98岁。他这一辈子,过得既简单又充满激情,对得起天地良心,就是对不起自己的爸妈。还好,他家里以前的仇最后都报了,他没留下啥大遗憾。不过啊,我猜就算再重来一回,他爸还是会想让他去干革命!

0 阅读:27

双持旋风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