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雪白刺眼的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露出狰狞的狂笑。顿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随着一声巨响,上天把我降临到一条小河边的村子里。从此,我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我刚懂事时,便天真无邪地问母亲“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母亲哄我说:“有一天晚上下大雨,发洪水,河面上飘着一小孩,我就把他从河里捞来的,那小孩便是你。”当时我还信以为真呢!我们村子旁的小河是人工河,它的源头是坝子西北麓山脚下的黑龙潭。很久以前,还没有河,龙潭水四处漫溢,形成了一大片白茫茫的沼泽地,芦苇丛生,白鹭、野鸭翩飞,水天一色,清波荡漾。清乾隆年间,人们挖沟引水,灌溉坝子中的万亩良田,因而就有了今天的小河。春天,一条清清的小河弯弯曲曲,像一根银色的项链镶嵌在绿色的田野上;冬天,小河吐着白雾,像一条白色的长龙,升腾在莲藕之乡。河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我们常年四季在河里洗澡、游玩,我四、五岁时就会在河里洗澡了,那时,在河边浅水的地方用一种“狗淘水”的式样来回游,每天都要到河里洗上几次才过隐。一到夏天,几乎都是在水中度过的,与小伙伴们在水中“躲猫猫”,用自制竹子水枪打水架,玩累了,上岸倒在草地上伸展四肢,看云卷云舒,听风鸣鸟声,静静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之中闭目、养神。到了小学六年级,我的游泳技能大增,一次,我们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抗着几卷生产队利用脏了的塑料薄膜到河去来洗,他们把塑料薄膜从石桥上放到河中,薄膜像一条长长的小白龙在河中随着流水忽沉忽起,摇头摆尾,好看极了,我们几个小孩漂浮的薄膜上戏弄玩耍,可我却钻到薄膜下面去玩,谁知薄膜在水中两边是往下沉的,钻进去就被薄膜裹住了,我在水中左钻右钻还是钻不出来,心里一时害怕了起来,不知什么是好,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钻出了水面,我这才长长地吐了口气,真悬,要不是因为我水性好,恐怕连小命都丢了。然而,在水边长大的孩子是不怕水的,第二天照常下河洗澡。读初中后,学校的体育课开设游泳课,夏季,老师把我们带到河边就不管了,同学们一个个跳下水后,不讲式样,各游各的,五花八门,到期末考试时,我的考试成绩在全班里是高分。读高中时,学校也安排游泳课,体育老师是云南体育大学毕业的专职老师,上体育课时他系统地教授我们游泳的理论知识,重点是蛙泳、蝶泳、仰泳、侧泳等几种式样。至今,我还记得蛙泳的口诀是“直上划下横截水,两脚用力蹬夹腿。”因我水性好,一学便会,到期末考试时,还是拿高分。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 者 简 介:黄汝兴,男,傣族,大专文化,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人,喜爱文学,有百余篇文学作品见诸于各种报刊和网络平台,系红河州作协、弥勒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