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杨林:皖南春韵之查济写生记

黑鹰书院 2025-04-09 10:08:44

编者按|蓝鹰书画总编辑陈放:在时光长河的幽僻角落,查济古村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静静散发着独有的光芒。作者杨林,这位在艺术之海执着探索的行者,怀揣着对自然与艺术的炽热之心,踏上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东风收积雨,旭日丽江城。” 查济的春天,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吸引着他一次次奔赴。

查济,于杨林而言,是老友,更是灵感的无尽源泉。这里的建筑、溪流、花海,每一处风景皆为大自然馈赠的瑰宝。中国画写生在这片天地间,不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心灵与自然的深情相拥。正如画家吴冠中所言 “笔墨等于零”,杨林在查济放下固有模式,以全新视角去触碰自然的脉搏。

古村的斑驳墙壁、灵动飞檐,仿若岁月的史书,记录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溪流恰似透明丝带,蜿蜒于街巷间,奏响自然的乐章。山林与花海,色彩斑斓,如天然水彩画。杨林用画笔捕捉每一抹光影,在水墨的浓淡干湿间,展现山水神韵。

在查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如画美景,更是艺术与人生的哲思。中国画写生,是将情感融入笔墨,是与自然的深度对话,恰似八大山人将孤傲融入画作。此次查济之行,是杨林艺术生涯的难忘篇章,也让我们明白,艺术灵感常隐匿于自然山水,等待有心人去探寻。

图文|杨林

“东风收积雨,旭日丽江城。”当春风轻柔地拂过皖南大地,沉睡的万物被悄然唤醒,查济古村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山水长卷,于春光里悠然呈现。对我而言,春日的查济是一场难以抗拒的召唤,每至此时,心中便涌起热流,迫不及待背起画具,奔赴这片诗意之地,以画笔对话自然,用色彩捕捉春天的神韵。

查济距我的居住地芜湖约2小时车程,正因这地缘之利,多年来我数次到访写生。每次踏入这片古老又熟悉的土地,都像与久违老友重逢,总能收获全新感悟与惊喜。查济是皖南地区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大型古村落,古村落层次变化极为丰富,充满自然与徽州古民居的意趣,常画常新,也因此,查济成了我写生之旅中最常光顾的地方。

查济,这颗隐匿在皖南山水间的明珠,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沉淀与文化底蕴。踏入古村,仿若穿越时空,走进一段古老悠长的叙事诗。它的存在,恰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周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宁静祥和。

就像李白《山中问答》里所写“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那些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错落分布在青山绿水间,斑驳的墙壁记录着岁月沧桑,翘起的飞檐仿若展翅欲飞的鸟儿,灵动又飘逸。数条溪流穿村而过,最著名的当属许溪,这也是查济古村的核心所在。

如今我们看到的查济主要的民居建筑及风光景色,皆是沿着这条溪流而建。“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村中小巷狭窄悠长,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在春雨滋润下泛着幽幽青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从中国画写生的角度来看,查济的春天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春日的查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家,不约而同来此寻访“十里查济九里烟”的美妙意境。

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说:“笔墨等于零”,这并非否定笔墨的重要性,而是强调画家要摆脱既有套路的束缚,以全新视角感受自然,有时对自然物象的独特感悟,并非仅能用笔墨表现。在查济,我深切体会和领悟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我放下脑海中那些固有的绘画模式,用心观察、感受每一处自然细节带给我的惊喜。

古村的建筑是写生的绝佳素材,它们是徽派建筑美学的杰出代表,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公祠、二甲祠等众多古迹,也有数十座横跨许溪之上的老石桥,如财神桥、红楼桥。每一幢古建、每一座老桥都是历史的见证。

对艺术家来说,最为经典的还是那些自然穿插、古朴厚重的徽派古民居。马头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蜿蜒成凝固的波浪,在山谷间高低起伏,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这不禁让我想起清朝诗人汤懋纲笔下“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的诗中意境,用来形容查济古村建筑与山水相融的意境再合适不过。石雕、砖雕以及雕花门窗精美绝伦,每一处镂空、每一道线条都蕴含着古人的匠心独运,让人感叹先辈们对美的执着追求。站在一座座老宅前,我仔细端详着那一

扇扇历经岁月洗礼的老木门窗,窗门环上的铜绿,仿佛是时光留下的吻痕。这激发起我写生创作的热情,我一次次打开画具,在宣纸上轻轻勾勒出老宅的轮廓,用干涩老辣的线条勾画出古建的轮廓,用淡墨渲染出墙壁的斑驳质感,再以浓淡相间的墨色,刻画出门窗的细节变化,试图通过笔墨展现出建筑的古朴与厚重。

就像李可染先生在描绘建筑时,运用独特的屋漏痕笔触,加重线条的顿挫感,追求金石斑驳的意趣,注重用墨用色的浓淡变化,以此体现其历史的厚重感及春天的色彩氛围。

溪流是查济的灵魂所在,查济古村落正是沿三溪而建。早春时节,溪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透明的丝带,蜿蜒在山间田野和古村的街巷间。“清泉石上流”,王维的这句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眼前的美景。春天是多雨的季节,一夜山雨,不但增添了山村的纯净,更使山涧和村中的小溪顿时溪流湍急。

溪水撞击着石头,溅起朵朵洁白的水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曲欢快的乐章。水底的卵石也愈发显得圆润光滑,在溪水的冲刷下五彩斑斓。偶尔,还能看到几条小鱼在溪水中嬉戏,它们灵动的身姿,为这宁静的溪流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我常坐在溪边,用石绿和花青调出溪水、花草、树木的颜色,以灵动的笔触描绘出水流的形态,用流畅的曲线,表现水流的动感,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力求追寻黄宾虹先生所说的“五笔七墨”中那种灵动而富有变化的笔墨效果。

除了建筑和溪流,查济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由于今年我们写生团来得比较早,在初春的暖阳下,山林里已经露出星星点点的绿色,远看已是春意盎然,但很多古老的板栗树,以及大多的落叶树还呈现出枯枝的状态,与一些发了芽的小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与残存在树上的枯枝残叶,构成了极为丰富而自然的画面。我特别钟情于这些自然而独具特色的景象,这样的场景也是我最为喜爱去表现的,在这次写生的作品中也多有这样的场景表现。

查济的春天除了绿色,最动人的色彩当属油菜花、迎春花以及杏花、李花等竞相绽放的山花,比如杜鹃花等,它们为古村披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外衣。油菜花田在春风中摇曳生姿,明艳的黄色如日光倾洒,与白墙黑瓦相互映衬,宛如仙境,好似一幅天然的水彩画,让人不禁想起杨万里笔下“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童趣画面。

村头财神桥旁老杏花树,洁白似雪,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求财的“杏运”之人。迎春沿溪依墙绽放,细枝黄花如金带蜿蜒,为古村增添了几分灵动之美。我穿梭在花海与山林之间,用画笔捕捉每一抹色彩、每一缕光影。

石绿、藤黄相调,绘出葱郁山林;花青、淡墨勾勒山峦,清水晕染,尽显云雾缭绕之态;赤赭轻点,白墙黛瓦土墙的岁月之痕跃然纸上;藤黄铺陈油菜花田,浓墨点蕊迎春花开,让自然的生机在画纸上尽情流淌。

在这样的写生季中,我深刻体会到,中国画写生不仅仅是对景描摹,更是一种心灵与自然的深度交流。画家要用心感受自然的气息、聆听自然的声音,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笔墨之中。

当我坐在溪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闻着花香、泥土香,手中的画笔仿佛有了生命,在宣纸上自由地舞动,每一笔都饱含着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创作过程,就如同八大山人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孤傲与对生活的感悟,使作品充满了独特的情感张力。

水墨的浓淡干湿、笔触的轻重缓急,可以生动地描绘出山水的雄浑、秀丽、静谧或磅礴。在画家的笔下,水墨的流淌、渗透和晕染,仿佛与山水的自然神韵相互交融,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

日暮时分,余晖洒落在古村,为整个村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炊烟袅袅升起,在暮色里写起瘦金体。灯笼次第亮起,暖光流淌成地上的星河。我收起画具,望着满卷春光,心中充满了欢喜与满足。这十天的写生,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更是一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体验。

非常幸运的是,我们作为这次写生团的导师团队,同期在查济的全国文保建筑二甲祠举办了《皖南舒怀》“零界点”教学团队皖南写生展。这既是交流学习,更是向查济这块皖南的美丽故土,献上的一份深深的眷恋。

离开查济时,布谷鸟在竹林深处复习别离的韵脚。我带走的不止宣纸里的云烟,还有老宅门环的余温、溪畔落花的私语、茶盏里漾开的整个春天。皖南的春色是枚书签,夹在我人生的某一页,等某个落雪的日子轻轻翻开,便会涌出漫山遍野的绿意。

此次查济春天写生,又是我艺术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画写生的内涵,也让我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敏锐的感知。我期待着下一次与查济的重逢,期待着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继续用画笔书写我与自然的故事,探寻更多隐藏在山水之间的艺术灵感。

2025年春于芜湖杨林。

杨 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

0 阅读:0

黑鹰书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