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何以胖为美?

史官观 2023-12-19 21:46:35

提及唐朝,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文化,在我国历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要说起唐朝的审美,那首先想到的就是体态丰腴、雍容富态,这与现代以瘦为美的观念截然相反。

如今人们都追求瘦弱美,骨感美,而唐朝却以“胖”为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实你认为的胖并不是真的胖。

随处可见的丰腴

相比于如今,在唐朝,体态丰腴才是靓丽的代表,“以胖为美”更是一种高贵的标志。

就比如备受瞩目的唐代丽人——杨贵妃,虽然世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她的美貌却是毋庸置疑的。

在《旧唐书•外戚传》中曾有记载:“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以及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提到:“温泉水滑洗凝脂”。

从“丰硕”、“凝脂”二词中就能看出杨贵妃体态的丰满与富态。不仅如此,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也都是丰腴美人.

例如《杨太真外传》中曾记载:“贵妃有姊妹三人,皆丰硕修整...”,京城贵妇的形象很容易变成人们审美标准,胖也就成了女性美的普遍标准。

除了美人诗画也不例外,在周昉所作的《簪花仕女图》中就有着充分体现。

画中的女子服饰都雍容华贵,体态丰腴端庄,并且还在妆容上做了调整,将原有眉毛剃去画上黛眉,这样一来,整体的脸部轮廓就会变得更加圆润,也充分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现象。

甚至还有不起眼的唐彩陶俑,即使经过历史的洗礼,有些陶俑身上的纹样已然消失殆尽,但其仍然体现出丰腴的造型,雍容华贵的气质。

例如唐代玉女的圆雕女俑,其刻画的形象就是丰腴的脸型以及宽大的长袍,这些足以看出唐朝时期人们的审美倾向。

那么为何唐朝会出现“以胖为美”的现象呢?这其实存在多方面的因素。

以“胖”为美的渊源

首先受胡人传统审美的影响。唐朝虽说是以胖为美,但这并不是真的胖,而是一种体态的丰腴。从东汉末年到隋文帝一统天下,中原地区便出现了胡人与汉人杂居的状态。

其中唐皇室中就有“胡人”血统,例如唐高祖之母独孤氏,以及高宗之母孙氏,其家族都是鲜卑人的后裔,属于典型的胡人婚姻圈。

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还曾有句名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便为后来汉人胡化做了铺垫。

胡人在与汉人交融前,游牧在北方大草原,与此对应的正是剽悍、健硕,因此审美多以健壮为标志。

作为游牧民族,胡人相比于南方人都骨骼高大、身形健硕,并且多练习骑马射箭等,毕竟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北方,只有健硕的体态才能生存。

唐朝人们受此影响,也迎来了封建王朝中最开放的时代,女子有机会抛头露面,骑马射箭运动更是风靡一时,不仅观念以丰腴为美,运动也将她们的体质变得更加健美!

其次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除了思想观念的影响,还离不开物质基础。

唐朝在我国历史上处于一个鼎盛时期,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领先于其他国家,还相继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

杜甫曾在诗歌中写道:“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癝俱丰实”,充分体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百姓的丰衣足食。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自然能吃饱穿暖,拥有丰满健壮的体型。加上受胡人传统的影响,饮食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王谠在《唐语林》中就曾记载,唐肃宗做太子时的侍膳场景,其中提到羊肉、羊奶这些高热量食物,因此饮食的变化也是唐朝以胖为美的基础。

此外还离不开佛教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随着唐朝政策的开放,对外交流得到加强,便有不少宗教传入中原.

其中最具有影响的便是佛教,佛教的传入对于人们的生活、思想、以及审美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佛教中的菩萨就有着丰腴富态,形态柔美的外形。例如龙门石窟中,唐朝造窟的数量及规模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武则天推崇佛教时,据说龙门石窟中丰腴富态的卢舍那大佛就是照着她的样貌雕刻的。

随着唐朝的推崇和发展,以这种丰腴之美,不仅影响着唐朝女性的审美观念,也成了众人争相效仿的对象。

她们的思想开始变得更加开放、自由,慢慢的以佛教的艺术形象为参照,在心理上开始塑造自身,以至于唐朝女性开始袒胸露臂,敢于展现自己丰腴的体态和婀娜多姿的身形。

总结

每个朝代的审美都有其自身特点,其形成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是其文化、政治、宗教以及多方面的影响下产生的,这是一个时代的特点,也是其他朝代无法复制的。

唐朝女性的丰腴富态,自信从容,正是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体现,也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更是一个国家在强盛时期呈现出的高度自信,这种美不仅有气魄、有张力,也体现了一种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