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导演关掉年入千万的公司,从北京跑到云南种菜:活出自由人生

亦融正直云朵 2024-10-02 16:02:37



执导几千万项目的大导演

扛起锄头去云南学种菜

你觉得,人生能否重来一次?

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想也不想就给出了否定答案:人生只有一次,怎么能重来?

但是赵琦却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赵琦是谁?

综艺《奇遇人生》的总导演。

赵琦因为《奇遇人生》被观众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原来是一位有点执着,有点理想主义的纪录片导演。

纪录片《归途列车》《千锤百炼》《殇城》和《中国市长》等,都是赵琦的作品。

他的镜头下,有热血追梦的拳击运动员;有在2008年地震后幸存者的生活变化;有农民工家庭的故事...

从普通人到管理者,从艰难地生活到勇敢地冒险,赵琦记录了这些人鲜明、真实的一面。

也因此,这些纪实作品取得了很多国际奖项,艾美奖、圣丹斯电影节大奖、金马奖、亚太电影大奖等。

荣誉加身,事业有成。这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生活。然而,今年4月份,赵琦做了一个很疯狂的决定——

关掉在北京年入千万的公司,去云南开启第二重人生。

01生命的意义在于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决定去云南,并非心血来潮。

两年前,赵琦就在丽江雪山脚下租下了小院。那时候他只是想着以后工作累了,可以来小院休息一段时间。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后,他决定带着整个公司搬到了这个小院。

谈及为什么举公司搬到云南去,赵琦说:“我们整个团队在创作上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这两年,整个市场严重商业化。一个作品,要么要宣传产品,要么为流量服务。

赵琦的团队也免不了被流量裹挟。市场和客户一直在要求他们去宣传产品,去服务流量明星。他们内心很抗拒,但又不得不去做。

最终做出来的作品,要么客户不满意,要么他们自己很抵触。

2013年1月份,他看到了李洪全、丁北辰的作品《野球》,颇多感慨——

“纪录片再无所谓制作精良,具有商业价值,创作的独立性才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品质,这是有机人对荒诞的反抗”。

被这个作品启发,赵琦重新思考记录的意义,作品的制作...

迎合市场还是坚持自主创作?月亮和六便士,两者应该如何取舍?

想了很久,还是没有做决定。于是赵琦用了一年去放空自己。都说观世界才有世界观,回来之后他才彻底想清楚——

“我还是很希望能去做一些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哪怕这个事情不赚钱。”

以前为别人而活,想着都是怎么让别人开心和满意,如今赵琦决定为自己活一次——关掉公司去云南。

在小院里,听鸟叫,吹风晒太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什么都不做。

赵琦认为,这才是他此刻最想追寻的生活状态。

02只有在路上才能遇到不一样的惊喜

赵琦是个行动派,当天下午做的决定,第二天就召集公司员工开会。

“咱们也不再去做那些让自己不开心的新项目,干脆这一年就出去造一下,让自己的生活经历变得更丰富一些,相识一场,一起去做一些疯狂的事情...”

一顿慷慨激昂又带着点人到中年的热血输出,最终,所有人都燃起来了。

去!

很快就敲定了落实方案——4个人,租两个房车,带着设备,再带上儿子寄养在他那里的乌龟,同事带着猫,一路开到丽江。

从北京到丽江,他们足足开了8天。

“不要期许生活会自动发生改变,只有上路,才会通向不同的未来,才能寻到别样的人生。”

在通往不同未来路上,遇到了许多以前坐在办公室遇不到的自在和惊喜。

赵琦的团队在路上遇到了一对同样开房车出行的老夫妻。

夫妻俩年纪都72了,他们从青岛而来,准备去往新疆。

他们被自驾行阿姨的活力和能量感染了。

但阿姨只是淡淡地说:“岁数大了,就是高高兴兴的玩,精神好了,身体才能好啊”。

很朴素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却很有力量。

在犹犹豫豫是否要出发前,赵琦一直以为大家都一样,被囚在高楼大厦的格子间里。

跟阿姨交流后他发现,世界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自由自在生活的人很多,勇敢的人,已经在路上了...

不过,这些事情,得走出来,才能看得见。

路上,他们还顺道拜访了心理学家格桑老师。

没有被格桑老师开化,却被格桑老师的一只猫启发了。

这只猫叫“凤姑”,会抓老鼠。

凤姑在外边抓到了一只耗子,叼进屋里,围着桌子转了一圈,就把耗子生吃了。皮和内脏分得清清楚楚,吃得津津有味。

赵琦决定去云南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能在云南学会自己养活自己的本事。

去学习种田、种菜、修建房屋,制作家具等技能,跟“凤姑”一样,真正做到用双手养活自己。

同时,把脑子的事情放一放,让身体发挥作用,学点生存的本事。

经过四川,赵琦还回了一趟《殇城》的拍摄地。

赵琦想起当年采访过的那些幸存者,再结合这两年的经历,他对热爱生活,绽放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果怎么样,就怎么样怎么样...”

可惜,生命没有如果。在对幸存者的采访中,很多人都在表达后悔。可是生命在轰塌的那一瞬间,说什么都晚了。

赵琦对着镜头说:

“不要以永生的姿态去构画生命,可能下一刻,你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一刻,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03把想法付诸行动想要的都慢慢实现了

想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在去往云南的这一路上,赵琦更加坚定了。

“我要在遍地野花的草丛里发呆一整个下午,而不是看客户的脸色做一个千万项目的提案;

我要尽情地在大雨中漫步,而不是在豪华的大楼里加班;

我要去街边的小菜场,花100块买一个星期的食物,而不是以昂贵体现身价的进口食品超市;

我要只需花三四千房租,就能拥有很大很美的院子,而不是花几百万买一个三环内的鸽子笼...”

在云南生活了半年后,赵琦想要的,都靠自己双手慢慢实现了。

相比于在北京的生活,对比很明显。

在北京,他们的生活每天都是风风火火的。

跟许多城市打工人一样,早起要赶地铁,早餐都是胡乱对付一口,整天坐在电脑前做着PPT,生活工作都被赶着走。

在云南的生活就不一样了。每天7点起床,徒步10公里,9点回来给自己做一顿丰富的早餐,时间很充裕,什么都可以慢慢来。

吃完饭收拾了下院子,开始读书。看完书坐在院子吹风发呆,什么都不用想。

“这种感觉特别舒服。”

时间充裕,项目自由。

赵琦在云南做的项目,也不再考虑商业赞助,是不是有流量,他们定下了唯一的标准——自己喜欢。

顺应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简直太酷了。

他说,这种自己做主的快乐,是以前做几千万项目都没有的感觉。

学着种地,虽然很累,但很充实。三个月,菜地绿油油的,实现了吃菜自由,6个月,就有了一片向日葵,玉米地也结了上千斤的玉米。

这种丰收的喜悦,随手掰下西葫芦的自由,体验过才会懂。

养活自己的目标实现了。在云南的项目也搞得特别有风格。

今年五一,他们做了一个比纪录片小一万倍的项目——故事换咖啡。

活动前一天晚上,赵琦跟同事用手工做了一些活动的路牌,半夜跑到古城里悬挂。

偷感很重,但很自由。

毕竟在北京,这样自由的项目和项目的衍生活动根本不可能实现。

活动办得并不顺利,连续换上同事去街上拉客,都没有拉来几个。

但并不可惜。

按照世俗的标准,这无疑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但是这一次,赵琦并没有召集同事开会复盘,总结问题。

他反而释怀了,全程享受等待的感觉。

“来到云南之后,我发现完成一个目标和体验一个过程,感觉完全不一样。”

赵琦现在更注重的,是体验过程。

他说他只是很想去做咖啡换故事这个事情,但是不以能不能换到为标准来衡量这件事的成败。

自己制定标准,快乐也变简单了。

很想去做,那就去做,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那个结果。

虽然没有招来很多活动参与者,但也听到了陌生人的感谢和成长故事。

同事想要弹唱吸引游客,却被当成驻唱歌手跟顾客合唱了一下午...

赵琦认为,过程,意外,才是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04想要的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50岁还能做什么?

下定决心去云南,赵琦已经50岁了。重新开始一段人生,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属权利。

再看看身边的同龄人,他们很多人都觉得人到50岁就已经定性了,半截入土,守着家庭和工作岗位,一眼看到老。

但是这些世俗的标准和周围的环境都没有影响赵琦。

因为两个人:耿彦波市长和郭川。

耿彦波市长,纪录片《中国市长》主人公。

耿彦波市长在做大同城墙的时候就是50岁。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当时提出这个项目,就算是作为市长都受到了重重阻拦和不配合。

他明明可以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去做很快就能看到政绩的事情,但是他却选择了大同城墙这个项目。

“他做这个事情,就是做这个事情本身。他只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事情有意义,于是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郭川。《无尽的航程》中的主人公,中国著名的航海家。

也是同样在50岁的时候,他正驾船跨越北极的航线。

航海,寻找更多的可能,探索生命的极限,探索人存在意味着什么。

对赵琦来说,这两个人都是对生命毫无保留的人,不辜负生命的人。

这样勇敢的人,也是赵琦最为敬佩的人。

“他们都全心全意地做着自己内心坚信的事情,我也应该全心全意地做着自己我应该做的事情——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坚定的事情,去云南感受蓝天白云,田野山间,做回生活的主人。”

在云南生活的这半年时间,赵琦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自由,生命的真谛。

很多人发私信给他,他们觉得赵琦是实现了“财富自由”,才有资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赵琦自己拍了一个视频回应——恰恰相反,我是抛弃了“财富自由”的执念,才有了出发的勇气。

是的,财富自由是一个巨大的圈套,它的愿景是为了满足各种欲望,而欲望的本质是无法被满足的。

只有抛弃了这样的价值认知,跳出这个陷阱,设定自己的幸福标准,才有可能收获自由的人生。

而想要的人生,自由的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艺非凡)

0 阅读:47

亦融正直云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