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神仙夫妻:做喜欢的事,会遇到对的人

亦融正直云朵 2024-10-05 14:28:43



一条拜访过几对神仙夫妻,

他们在做喜欢的事的过程中,

遇到了对的人。

尹昉、吴孟珂 摄影:wenjeicheng

尹昉,今年38岁,仍非常“少年感”。

他从小学舞蹈,但并不喜欢,

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普通工作,

后来成为舞者、演员,

他总是提到那个“决定性瞬间”,

2007年他在北京看皮娜·鲍什的《穆勒咖啡馆》,

很受震动,决定还是要跳舞。

2010年崔健看了他的舞蹈演出,

邀请他出演电影《蓝色骨头》,走上演员的道路。

也因为舞蹈,他认识了妻子吴孟珂,

吴孟珂在世界顶级当代舞团——荷兰舞蹈剧场做了10年舞者,

2019年,尹昉邀请她创作一支“云和云相遇”的双人舞,

两人因此走到一起。

今年,尹昉和吴孟珂发起了正在国际舞蹈节,

“这就是我们最想做的事情”。

萧敬腾和林有慧在挪威,来源:纪录片《野生》

2023年6月26号,萧敬腾在林有慧50岁生日前一天向她求婚,好友周杰伦、昆凌等到场

2023年6月,

萧敬腾向比自己大14岁的经纪人

林有慧Summer求婚,引爆热搜,

年底,萧敬腾婚后第一张专辑《野生》上线。

林有慧曾说对婚姻没有期望,

也不想“耽误老萧”。

但“在她50岁生日前给她一个家”,

萧敬腾说这是压在自己心底多年的愿望。

“婚后我感觉非常完整,很踏实,

是我期盼已久的生活。”

段妮和陶冶获得威尼斯双年展舞蹈银狮奖

作品《16》在红砖美术馆表演,与托马斯·萨拉切诺的展览一起共创

很多人以为陶身体已经解散了。

事实上,在计划解散公告的两年后,

这个中国最受瞩目的独立舞团

仍在跳舞,演出,努力生存。

8月,我们在北京见到了

正在排练新作《16》《17》的陶冶和段妮。

两人认识20年、相恋19年、结婚12年,

“每天25个小时待在一起”,

每一天都相互给彼此打气。

他们希望把对舞蹈的热忱释放出来,

“因为舞蹈让更多人相连,

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一条

,赞1.7万

吴孟珂在荷兰舞蹈剧场

吴孟珂曾被要求用3个词形容尹昉,她说“很透彻,很善良,很慢”。

“也因为他实在太慢了,导致我的情绪不稳定,”吴孟珂笑着说,她有着主动、独立的态度和个性,行动力强,在台北艺术大学舞蹈系念书时,吴孟珂在西洋舞蹈史课上看到NDT(荷兰舞蹈剧场)的影片,感到不可思议,“原来有这样的舞团!”

于是积极上网查相关资讯,后来发现,NDT二团报考年龄为17到21岁,而她当时已经要21岁了,感到心急,必须马上出发。

她找奖学金、找机会,差一年毕业时,就背起了行囊,远赴欧洲参加征选,先是加入德国慕尼黑剧院舞团,后来加入NDT,开始了她在欧洲的职业舞者生涯。

“发自内心喜欢正在做的事,很重要,”吴孟珂说。2019年,尹昉因为想创作双人舞《混沌》,找到了远在荷兰的吴孟珂,她此前完全不知道尹昉是谁,两人开始了第一次合作。

几个月排练之后,《混沌》快要演出的时候,尹昉觉得她就是那个对的人。

尹昉一家在草坪玩耍

尹昉吴孟珂有一个快满3岁的可爱女儿,小名“小蹈”,因为两人是舞蹈结缘。

他们喜欢把女儿往大自然里带,跟她玩舞者的接触即兴游戏,“没有什么规则,就是让她的身体有种游戏感。”

“对舞者来说,身体是最珍贵最重要的,在一个越来越虚拟化的时代里面,身心被分离了,身体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我们希望它更重要。”

《温柔壳》剧照 尹昉和王子文饰演一对恋人

演员和舞者的身份,对尹昉来说一点也不矛盾,因为尹昉演戏也是从身体出发。吴孟珂喜欢他的《温柔壳》,“他的《温柔壳》非常打动我,想象是贯穿他的肢体的”,尹昉饰演戴春,一位精神病患者,生活在康复中心,后来和恋人一起离开精神康复中心,试图建立两人的生活。

戴春在康复中心的时候,是自如的、自在的,尹昉会把身体调动得更灵巧一点,后来,他进入到社会里去工作,敏感性会增强,马路上的噪音都会刺激到他,就变得局促、紧张。尹昉也因此片获得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

《新世界》剧照 尹昉饰演徐天

《新世界》里,他演一个北平小警察徐天,在未婚妻被害后,疯狂追查,徐天在那22天里一直很疲惫,又一直在跟很多东西抗争,尹昉就天天拍完戏,还坚持高强度地健身,让自己的身体长期处在一个极度疲惫但亢奋的状态里。因此,能看到徐天左冲右突间,绷紧到极致,似乎随时会倒下折断。

面对采访,尹昉经常回答得很慢,绞尽脑汁把心里真正的想法掏出来,有时词不达意,但是半句不敷衍。

“经常我跟别人说话,大家都觉得听不懂”,尹昉也发现,“可能舞者容易说得形而上,我们习惯用身体语言……”

以下是尹昉自述。

我两岁半就接触舞蹈了,那时候我身体不太好,整个人很软,脖子也立不起来,妈妈送我去学舞蹈,想矫正身体,后来作为一个特长,11岁就考到北京学习芭蕾舞。

小时候学芭蕾,每天的训练很枯燥,我本身很不喜欢,所以大学考了一所综合性大学的舞蹈系,修了工商管理的双学位,当时就想着要转行,2006年毕业之后,找到一个演艺公司上班,什么活都需要干,联系演出、帮人排练……

后来还真是因为2007年看了皮娜·鲍什在北京的演出,《穆勒咖啡馆》,是她自己演的,在看她演出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她是谁,去之前还以为是一个芭蕾舞演出,看完之后就决定我想要跳舞。

皮娜·鲍什,2009年逝世

当时,她的作品启动了我很深的一个情感感受,那个东西又无以名状,无以言表,好像她把所有的对于人生,对于艺术,对于创作,所有的东西都渗透了进去,以前我对舞蹈的认知就是在展示技术,再好一点的作品是去展示美,但看到那场演出的时候,我一下子觉得可以不去展示。

自从看了皮娜演出,又开始看了更多现代舞的演出,2008年我也是第一次碰见戴剑(编舞家),印象特别深,我觉得那就是舞者的一个状态,特别像一个小僧侣,在特别开放地吸收所有的信息,反馈到身体。

这是我在公司上班没有的感觉,也是这么多年自己学跳舞没有的感觉,后来我就去考舞团,考上了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成为了职业舞者,也开始琢磨创作这件事。

《斗拱》,摄影:王徐峰

2015年的《斗拱》是我第一个长篇编舞作品,那一年我母亲去世了,去世前我和妈妈有一个对话,她说希望我能够有一个好的家庭,然后我能够去好好守护这个家,这可能是她的一个遗憾。

当时对家的主题有了一些体会,有了家的承载,很多东西才能被容纳进来,不然一直都是发散的。中国传统建筑里的斗拱,很像家一个无形的连接,它能够承载,能够传递,同时也在牵制。我试图把这种无形的相互作用关系,呈现在身体上。

尹昉拍摄的吴孟珂

知道孟珂,首先因为她在荷兰舞蹈剧场,是当代舞里面最顶级的舞团,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当时我刚拍完《新世界》,赵汝蘅老师邀请我做一个舞蹈作品,那个时候我老看云,想做一个云的概念,云跟云的一个相遇,有融合、有交错,有形态上的变化……

我主动联系了孟珂,想编一支双人舞,那时我们完全不认识,我把自己一些作品发给她看,然后她就答应了,我马上飞去荷兰找她排练。

《混沌》排练中

孟珂习惯的工作方式是,世界上最好的编舞家们来和他们合作,可能在一天的排练里,两个小时属于这个编舞家,下面两个小时属于另一个编舞家,舞者学的非常快。

但我是很慢的,就慢慢试,有和她在做实验的感觉,第一次去是4月份,待了20天,在她排练的间隙插空练,后来又跟着他们去巡演,去了日本、台湾、北京……我好像也成为了他们舞团的一员,是一个很难得很有趣的经历。

《混沌》7月份在北京演出,孟珂觉得虽然它不是一个高超技巧的舞作,但是她跳过的比较成熟的几个作品。

两人带小蹈玩

三人玩“夹心饼干”游戏

女儿小名叫小蹈,因为我们俩是舞蹈结缘的。

我自己的育儿观,就是我特别希望从小孩身上去学习,所以我以观察为主,希望跟她处在一个世界里,变成她的一个伙伴。我经常跟她玩接触即兴的游戏,小孩是特别放松的,我们舞者做接触即兴,首先要做很多肌肉放松的训练,找到自然的重量,小孩天生就有这种自然的重量。

如果有一个玩具,我们一定不会告诉她怎么玩,让她自己去玩,有时候她反而玩得更有创意。

我可能从小就不喜欢很程式化,或者有绝对的标准,在一个绝对标准下,我总是不能胜任,像芭蕾舞,我就竞争不过别人,但是我要是把它当做一个实验,就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

《一点就到家》剧照,尹昉饰李绍群

演影视剧,我也是去找到自己的方式。人家说你是舞蹈演员,演戏肯定体态很好,反而我很容易驼背,对我来说,舞者演戏,不在于身体有多敏捷、好看,而是在于我可以通过身体去找到那个角色,承载这个人的经历、性格、情感。

我曾经站着不动演过一段莎士比亚的情节,还有人看哭了。

那是在一个波兰的工作坊,训练方式来自于格洛托夫斯基,老师让我们呈现一段莎士比亚剧作中的情节,但是只通过身体中心的移动来呈现,表面上看,我和另一位演员就是面对面站着,几分钟没动。

虽然几乎没有动,但我在做身体内在的行动,观众通过对剧情的了解,能够捕捉到情绪变化和人物关系。

话剧《浮士德》

当时对我的启发就很大,身体的行动是从内在开始的,只是外化的方式不同,我可以用舞蹈的方式外化,也可以用日常行动外化……后来我演话剧《浮士德》,它是假定性的一种表演,我也是让行动在身体里面发生,比日常夸张很多倍地外化出来。

吴孟珂带参加“正在国际舞蹈节”特邀共创剧目的舞者做芭蕾热身

现代化社会,身体功能越来越减弱,所以我们想通过“正在国际舞蹈节”这样一个节日,让大家体验身体带来的美,身体带来的觉知。

在欧洲的时候,孟珂就会希望自己可以是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桥梁,比如这次“特邀共创”板块,我们邀请了国外编舞家来中国驻地一段时间,带着中国舞者做全新的作品,或者学习经典的作品。这也是荷兰舞蹈剧场作品第一次由全中国舞者的卡司完成。

我们希望参与的普通人,都能感受跳舞的快乐,所以有全民共舞环节。比如邀请云门舞集的前舞者蔡铭元老师,带大家在海边做太极导引。

4天时间,我们不可能谈改变一个人,但比较想带给人们一点点不同的感知,带着感知在生活,可能会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更敏锐、更开阔、更包容。

一条

,赞2.4万

今年50岁的林有慧给人的第一印象:干练。她平日常常素颜、爱穿宽大T恤,头发永远扎在上面

自述:萧敬腾

《野生》是我婚后录制的第一张专辑,和Summer还有团队去到遥远的挪威。

这个录音室叫做Ocean Sound,“来自海洋的声音”,它就在大海的边缘,一个小木屋,真的外面就是海,像天涯海角一样,非常梦幻。小木屋顶上覆盖了很多植物,你可以看到这些草很强的生命力,非常野生。

在挪威这几天是非常非常地幸福。你可以很开心地在街上走,说你的烂英文,在那边我就是nobody。

我们遇到了2016年来里最大的蓝月,是宇宙磁场最猛烈的时候,那天晚上大家都去晒月亮。我们还看到极光,连续两天出现。

最后一天下雨了,又出了太阳。这个雨跟我们的MV也很契合,太阳跟雨水就形成了彩虹,那个彩虹超级大,一切都那么正好,老天爷真的对你很好。

萧敬腾和林有慧在纪录片《野生》首映礼现场放映结束后萧敬腾上台和观众互动,时常望向台下的林有慧

求婚前一晚我一整晚没睡,想了很多事情。

我们之前聊过婚姻这件事,我一直很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关系。但Summer站在公司负责人、经纪人的角度,为我的职业生涯思考,她不想耽误我,也希望我可以去看看世界,接触更多的人,你看她这个人多好(笑),不想把我锁住,她怕我是一时冲动。6月 26 号的求婚计划,我没有告诉她,我非常坚定地要做这件事情,我再也等不了了,27 号是她 50 岁生日,我给我自己的目标是在她 50 岁以前我们确认关系、结婚,10月份的时候我们终于登记,是期盼已久的事情。

Summer和一条回顾求婚当天:“很多人不相信我不知道(他要求婚),因为聪明如我。老萧这几年一直跟我提这件事,我都拒绝了。我有点刻意避免50岁这样的大生日,回到家确实被吓到。他说求婚的当下我的眼神一直在飘,首先我很紧张,还喝了点酒,其次我满脑子都在想,完蛋了,事情搞这么大,我明天要怎么面对媒体?这是经纪人的基本反应。后来24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新闻出来,屋里的朋友都很保密,他实在受不了了,说明明是喜悦,为什么不能跟大家分享?他请同事把我带走,让我不准看手机,就自己发文了。他说这是他人生做过最大胆的事情。”

结婚和公开让我觉得很踏实、幸福,让我觉得有一种重生的感觉。我的生命从此时此刻重新出发,跟我的听众、粉丝之间也再没有任何距离。粉丝们给我们送上祝福,真的是得来不易的事情,一切都是我期盼已久的生活。

年龄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我们在一起相处很开心。她其实很幼稚,很可爱,在家里像个孩子,但作为老板又能够非常成熟、非常认真,她很有人格魅力。其实我们两个是很像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没有任何年龄和认知方面的问题。我只有怪她为什么要这么早出生?她也会说你等我会不会等太久?

Summer:“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19岁,比现在瘦10公斤,很瘦很白的一个小男生,讲不出几句话,但是他的眼神很干净,我们谈了整个下午。我知道那时候有很多很厉害的经纪人在跟他接触,我只是一个刚创业的经纪人,我觉得自己没什么机会。

后来是他先找我,希望我能够帮他。他当时真的很火,但他只是个综艺节目的踢馆者,甚至不是个歌手,一个没有作品的人。所以我把他所有工作都停掉,专心准备第一张专辑,让他用一个正大光明的角色出现在大家面前。”

杂志拍摄花絮

我永远记得我跟Summer第一次见面的时候,19岁,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一句话都没说。那时候我确实不太会表达,后来有一段时间我们是一直依靠简讯在沟通的,她那时候经常说我的短信没有标点符号,错别字一堆(笑)。

那时候没有表达任何所谓的爱和喜欢,但是我相信一见钟情的。那时候我们有很多心灵相通的事情,就是用意识在沟通,你懂吗?它(相通的意识)就好像昆虫一样,或者是一种波,一种直觉,这种频率非常珍贵。我们经常形容我们就像是一个人被分成了两半,只要分开就会很需要彼此,一直以来都是这样。

很夸张,我们甚至可以预测对方未来的心境。永远在她快崩溃的时候,前一秒我就会跟她说,你是不是怎么了?在我已经不知道怎么解决事情的时候,她告诉我一条最好的路。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Summer:“他常常讲一句话,以前是你照顾我,老了是我照顾你。这是很浪漫,但我们两个都有很清醒的认知: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不要成为彼此的负担。”

我们的生活极其简单。日常不工作的时候我们会去听歌、听爵士乐,去吃美食,一起去运动,最近有计划要去学东西。我会去陪她回家,去岳父岳母家吃饭,她会陪我回家,陪我爸妈吃饭,这都是固定行程。

以前因为工作很忙,我讨厌度假,讨厌飞,现在我跟她说想去哪我们就去哪,现在是很愿意去世界上,各个角落走一走。我们彼此开开心心地过生活。

一条

,赞1万

陶冶和段妮合照,由艺术家好友范西拍摄制作

自述:陶冶

我和段妮认识20年,在一起19年,结婚12年,每天25个小时待在一起。我们的生活方式很单纯,从家到排练厅两点一线,第三点就是演出了。

早期作品《2》是陶冶和段妮的双人舞

段妮比我大8岁,在金星舞团刚认识的时候,我还是个小白,而她是行业前辈,也是我的老师。我身体改变颠覆的那一刻,来自她的引导。我以前是长头发,后来也是她帮我剃的。

我们是互相仰视。我很喜欢外界认为陶身体就是段妮——她的身体代表舞团真正的图腾、力量和精神,所以我才能创作出这些作品。

段妮:“早期他编舞、我跳,用我的身体去完成他的想法。陶冶的创作颠覆了我对编舞的一些概念,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

这些年我们慢慢地去到幕后,我负责编舞,段妮负责排练,同时她还设计演出的服装,拍摄、剪辑部分舞团的视频。这么做的考虑是,只要我们上台,掌声和荣耀都给到我们俩了,但是我们不希望所有舞者围绕着我们去跳。接下来如何成就其他的舞者,这是非常重要的舞团的意义。

之前段妮坐在观众席看演出,她看到舞者在上面跳舞她都会哭的,因为又没了一场,人生又少了一场。

作品《16》在红砖美术馆表演,与托马斯·萨拉切诺的展览一起共创

《16》《17》是今年我们最新的作品,两部都是极致的拉扯。

《16》是探索头部运动的作品,头部跳舞很危险,对外界来说非常疯狂。会让人想到年轻人在舞厅蹦迪的状态,那种迸发激情又充满了理性的力量,理性蹦迪。

作品《16》排练中

头部跳舞最初灵感来自于段妮。她曾经说,后脑勺都可以跳舞。20年前,她就是寸头的形象了。当你剪掉头发以后,脑袋后面的空间就通了。

《16》的空间队形,叫龙摆尾,像中国的舞龙,也有点像我们打游戏的贪吃蛇,1个舞者引导后面15个舞者。随着队形的差异,你能看到透视,展开一个空间的图像。

作品《17》排练中

《17》是一个声音和形状的实验。现场没有音乐,是由舞者来发声、说话、唱歌,用声音来带动身体,声音有大小、长短、曲线,身体也有,声和形之间进行一个实验,非常开脑洞。你能听到大家共振的声音,每一个身体在地面摔、碰、撞的那种力量。

地面舞蹈是最难的舞蹈方式之一,你的全身都是支点,你要手、膝盖、屁股、背支撑,有的时候还要头支撑。把整个舞台当成画布,舞者躺在纸面上,像墨水一样不断流转,千变万化。

段妮观看舞者排练

我们现在也是快40、50岁的人了。对舞者来说,30岁以后,身体的衰老和虚弱会断崖式地发生。我们每一天互相都给彼此打气,她累的时候我帮她顶,我累的时候她帮我顶。但我们没有过退休的想法,希望七八十岁还在那儿编舞、排练。

陶身体创始人:王好、段妮、陶冶

20年前,段妮曾先后去伦敦和纽约,担任英国阿库·汉姆舞蹈团和美国纽约沈伟舞蹈艺术的舞者,那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舞团。2008年,我和王好创立陶身体,段妮从纽约回北京加入我们。我们一无所有,开始了创业之路。

现代舞被戏称为“乞丐职业”,它更艰难,所以你的精神要更富足。我在全世界看到那么多舞者,他们的内在都是充盈而强大的。

我们做舞团不是为了变得成功,变得有名,买一套房子,或是有一个新的身份,而是希望把我们对于舞蹈的热忱释放出来,让更多人热爱跳舞。

段妮和陶冶在陶身体二团排练现场

报名陶身体二团的舞者,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前两天陶身体二团的报名现场来了300多人,有医生、图书管理员,还有做家政的。在跳舞过程中每个人好开心,最后所有人都忘了这是一场考试,给彼此加油打气。

我真的觉得跳舞很纯粹,所有人和人的隔阂跳一个舞就完事了。你出了汗,分泌了多巴胺,释放了能量,这个世界很多事情就通透了。

而我们能用舞蹈让这么多人相连,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一条)

0 阅读:150

亦融正直云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