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凌晨,刘思齐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提起刘思齐,人们大多知道她是烈士毛岸英的妻子,毛主席的儿媳妇。其实刘思齐也是烈士的女儿,她的父母曾是毛主席的革命战友。得知刘思齐去世,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李讷当即泪流满面。在刘思齐的追悼会上,李敏李讷送来的花圈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也带着全家前来吊唁。
刘思齐与毛主席一家有着怎样的渊源?为什么她对毛岸英的思念持续一生?一、缘分注定1927年,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蒋介石的背叛革命导致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反动派开始大肆抓捕共产党员。在此危急时刻,中共五大在武汉紧急召开。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见到了他昔日的好友张文秋。在得知张文秋和刘谦初刚刚结婚不久,毛主席打趣地说“如果你们以后生了女儿,我们可要结个亲家呀。”谁也没想到,毛主席这句不经意间的玩笑话,在后来真的成了现实。张文秋是一名进步女青年,在学校时候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参加革命工作以后,她就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彼时大半个中国陷入了白色恐怖当中,张文秋和刘谦初因为革命工作一直聚少离多,终于在1929年,张文秋被调往山东省工作,她才得以与分别了两年多的丈夫刘谦初在一起工作。两人相聚在一起还没过多久,却因为叛徒的出卖,两人纷纷被捕。此时张文秋已经怀有身孕。在监牢中,刘谦初知道自己不可能被敌人放走,于是对张文秋说,他希望把孩子取名为思齐。1930年1月,张文秋被组织营救出狱,两个月后生下女儿刘思齐,而刘谦初则在1931年4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丈夫刘谦初的牺牲并没有让张文秋畏缩,她满怀着更大的信念投入到了与敌人的斗争当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文秋带着7岁的刘思齐来到延安工作。1938年春节,延安军民正欢度这一年中为数不多的欢快日子,毛主席也放下繁重的工作,来到话剧团与大家一起观看话剧《弃儿》。
台上演员们表演着的正是革命工作者所经历的真实生活。毛主席看得入神,台上一个小女孩的表演吸引住了他,当时刘思齐在台上正扮演一对被捕地下党员的女儿,她哭喊着想要爸爸妈妈,这一幕深深触动到了毛主席的内心。1930年杨开慧被反动派逮捕时,8岁的毛岸英和弟弟们也一同被捕入狱,在狱中吃尽了苦头。许是想起了牺牲的杨开慧以及衣衫褴褛带着弟弟在街头流浪的毛岸英,毛主席在看完话剧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在话剧结束后,亲切地去找刘思齐聊天。通过交谈,毛主席这才知道原来刘思齐竟然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毛主席郑重地对旁人说“思齐是烈士的后代,我们都有责任好好培养她。”之后毛主席认刘思齐为干女儿,对她十分照顾。由于工作的需要,张文秋带着孩子辗转多地,1941年在准备前往苏联的途中,张文秋以及其他同志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在狱中刘思齐和母亲张文秋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直到1946年,在组织的营救下,张文秋才出狱回到延安,当时年仅16岁的刘思齐也是在延安第一次见到了比她大8岁的毛岸英。
毛岸英早年同样饱受困苦,因为母亲杨开慧的牺牲,他和弟弟一度过着流浪的生活,直到组织将他们找回,毛岸英兄弟才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苦难,1936年,毛岸英与弟弟毛岸青被组织送到苏联学习,本以为这能让他们生活稳定且有学习深造的机会,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打响了。尽管中苏两党有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但毛岸英还是主动要求参军。在苏联期间,毛岸英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1946年毛岸英要回国的时候,斯大林专程接见了他,并赠送给他一支手枪。回到延安的毛岸英初见刘思齐时,其实两人并没有擦出火花,但两人对彼此的印象都很好。直到两年后他们再次相见时,感情才逐渐升温。二、感情深厚与毛岸英的相遇相爱,是刘思齐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即使多年以后,也难以忘怀。为什么刘思齐会说毛岸英是她一生的痛,也是她一生的骄傲呢?在失去挚爱的那些日子里,刘思齐对毛岸英的爱越发深沉。刘思齐曾深情地回忆她和毛岸英的相爱过程:“我和岸英结婚,是因为爱上了他,爱上他的性格,爱上他的生活和经历,两个人彼此吸引,越走越近,互相走进了对方的心里……”
毛岸英回到延安后就投入到紧张的革命工作当中,他根据毛主席“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先是去著名的劳模吴满有家里学种地,后来又安排去解放区搞土改,与刘思齐见面的机会很少。直到1948年,党中央搬到西柏坡,刘思齐来这里看望自己的母亲,毛岸英也从山东来到西柏坡,两人这才相遇。此时的刘思齐已经从之前的小姑娘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两个年轻人在一起时常交流,谈各自的经历、人生的理想、哲学,感情逐渐升温。毛岸英用他那炽热真诚的情感、相似的童年经历,以及工作的认真,对革命的坚定等等,打动了刘思齐。毛岸英和刘思齐两个人在一起,毛主席也表示同意,毛主席早已把刘思齐当成了自家人。1949年10月15日,就在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和刘思齐举行婚礼,两人结为夫妻。
那天两人穿的都很朴素,没有什么打扮,毛岸英穿着他在正式场合穿的制服,刘思齐穿着时兴的列宁装,两人满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就是最好的妆容。这场办的既简单又朴素的婚礼,一共只置办了两桌菜,一桌坐着毛主席、周总理等几位中央领导人,另一桌坐着李敏李讷这样的小孩儿。婚礼上毛主席笑着说“我没什么贵重礼品送给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你们盖在被子上,两个人都暖和。”这是毛主席在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时穿的大衣,也是毛主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像样的礼物。毛主席一生简朴,除了满屋子的书之外,就只有用到旧得不能再旧的生活用具和几件随身衣物,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个人财产。婚后的毛岸英和刘思齐过了一段忙碌且甜蜜的日子,刘思齐忙于在学校读书,毛岸英则忙碌在工作当中。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0月,我国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在得知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后,毛岸英主动提出要赴朝作战,成为了志愿军“第一名志愿兵”。此时刘思齐却突然病倒,因为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毛岸英一边忙着和彭老总讨论赴朝作战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边又到医院看望陪伴刘思齐。对于毛岸英主动请缨要赴朝作战的事情,刘思齐并不知情。10月15日,毛岸英在医院看望完刘思齐,称自己又要出差,一段时间不能回来看她,刘思齐破天荒地发了脾气,因为这天正是两人的结婚纪念日。两人结婚才一年,正是感情如胶似漆的时候,毛岸英却要出差,刘思齐内心当然很是不满。毛岸英好一阵哄她,当时志愿军出国作战还是军事机密,毛岸英也不能对刘思齐说实话,只能哄骗她说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让刘思齐接不到他的信不要着急。
正在气头上的刘思齐没有注意到毛岸英突然说的一句话“朝鲜半岛你知不知道?”刘思齐点点头,“知道,那里正在打仗。”那时刘思齐还很年轻,她并没有把毛岸英所说的出差和朝鲜战争联想在一起。在告别时,毛岸英郑重地交代刘思齐,要她好好完成学业,帮忙照顾弟弟毛岸青,多去看望爸爸。在毛岸英出差后,刘思齐无时无刻不在想他,终于在1950年11月,她收到了毛岸英寄来的信。在信中毛岸英叮嘱刘思齐要用功读书,并对自己很少陪伴她感到很内疚。自那以后,刘思齐再也没有收到过毛岸英寄来的信。经历了若干个煎熬等待的日日夜夜,一直期盼着丈夫回家的刘思齐在1952年,突然看到了毛岸英身穿着志愿军服装的照片,那一刻她仿佛被一道霹雳击中,一下愣住了。这时刘思齐才知道原来毛岸英去了前线,但为什么这么久了都没有一封信寄来呢?此时的刘思齐心里有了一个猜想,但她不敢去证实。
又过了一年,1953年的某天,刘思齐在探望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给刘思齐讲起了家里的事,毛主席细数着家里为革命而牺牲的人,有他的妻子杨开慧,弟弟毛泽民、毛泽覃……这让刘思齐心中升起了一股不好的预感,她鼓起勇气问毛主席:“爸爸,岸英有好长时间没来信了,这是怎么回事?”毛主席沉默了片刻后说:“岸英他,已经牺牲了……”刘思齐顿时放声痛哭。毛岸英在前往朝鲜一个月后,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而刘思齐却在三年之后才得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此后漫长的日子,刘思齐又该怎样度过?三、漫长的岁月刘思齐失去了她的挚爱丈夫,经历丧子之痛的毛主席又何尝不心痛呢?作为父亲,他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毛主席心中的悲痛没有向任何人流露,他怕刘思齐难以接受,这才让人隐瞒了消息,给刘思齐一个缓冲的时间。而毛主席他自己,将这份悲痛和思念藏在了内心最深处。在毛主席去世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原来毛主席瞒着所有人,将毛岸英留下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珍藏了20多年。
此后刘思齐大病一场,难以走出对毛岸英的思念。在毛主席的关怀和鼓励下,刘思齐抹掉眼泪决心投入到学业和工作中,她不能就此一蹶不振,那样就辜负了毛岸英对她的嘱托。1955年刘思齐到苏联进修,随后学成归来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毛主席一直将刘思齐当自己的女儿看待,在给刘思齐的信中,直接以女儿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思齐并未减少对毛岸英的思念,毛主席看在眼里也感到着急,他多次劝刘思齐开始新的生活,刘思齐起初并不同意。这并不是说她舍不得毛岸英之妻这个身份和主席家里人的地位,而是内心无法走出对毛岸英的感情。
后来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正式地和刘思齐谈改嫁的问题。刘思齐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提议,组建了新的家庭。婚后刘思齐有了4个孩子,虽然开启了新生活,但她还是多次前往朝鲜去给毛岸英扫墓。2010年,刘思齐第6次来到朝鲜,这一年是毛岸英牺牲60周年,而刘思齐也已经80岁了,或许这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来看望毛岸英,抚摸着毛岸英塑像的那张20多岁年轻的脸庞,又让刘思齐回想起了60年前,她与毛岸英度过的那些岁月。如果回到1950年的那个夜晚,毛岸英告诉刘思齐他要赴朝作战,刘思齐能劝住他吗?答案是不可能留住毛岸英的。刘思齐回忆毛岸英和她告别时的场景,毛岸英给她深深鞠了一躬,瞪着眼睛直直地看着她,仿佛要说什么,但又什么也没说,转身离开了,刘思齐则呆在那,不理解为什么毛岸英那么激动。直到多年以后刘思齐才想明白,那时毛岸英内心的愧疚与不舍,都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