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奋斗一生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他无数次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阴谋,自然也招惹了无数敌人,他们潜伏在阴影里威胁着毛主席的安全。中央警卫团是专门建立用来保护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机构,他们承担着保护毛主席人身安全的重要使命,中央警卫团的最高负责人自然也身居高位。其中历任中央警卫团负责人中罗瑞卿、张宗逊、杨德中官拜上将,陈昌奉则在建国后主政一方,担任江西省委书记。其中有一人地位最高,他在1947年就担任毛主席的贴身警卫,保护毛主席的人身安全,照顾毛主席的起居和出行。
毛主席1963年视察河南;1965年攀登井冈山;1966年在武汉长江游泳,都指派汪东兴负责他的保卫工作。汪东兴长期负责世人眼中神秘的“8341”部队,建国后贴身保护毛主席30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后先后担任公安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1977年8月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官至正国级干部序列。
出身贫寒少年投奔革命1916年1月9日,汪东兴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汪东兴没有机会上学,小小年纪就跟着父母种地谋生。1930年,几名马克思主义者来到他的家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当时才14岁的汪东兴虽然听得似懂非懂,但他的心中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让他们这些农民过上好日子。1931年,汪东兴加入河潭乡儿童团,担任团长;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乡支部书记、共青团区委副书记。
1932年6月,由于汪东兴积极参加由方志敏领导的农民暴动,沉重打击了当时的反动政府。16岁的汪东兴被批准入党,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于同年参加中国红军。尽管他当时年纪尚幼,但他对于人民军队的责任和使命有着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年轻的红军战士,汪东兴始终以模范兵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在训练场上还是战斗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完成每一项任务,从未落下任何一项军事训练或任务。1936年,红军胜利会师后,汪东兴继续参加了红军的西征,虽然这次行动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丧失革命的信心。汪东兴深知革命事业的艰难和复杂性,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最终胜利将属于正义的一方。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汪东兴先后担任救护工作和警卫工作,无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他都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军经历让汪东兴成为了一名意志坚定马克思主义战士,开启了他辉煌的革命道路。
解放战争保护毛主席安全转战陕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千方百计地想要实现和平和平统一。假如中国真的发生内战,那就是悲剧的重演。这样一来,不仅盼望和平统一的四亿同胞,将陷于绝望的深渊,中国本身的安定,也将无法确保。同时全世界也将蒙其恶劣的影响。1945年,为了避免内战的发生,毛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长达43天的谈判,在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然而《双十协定》刚签订完不久,蒋介石就公开毁约,他指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在共军根基未固之前,一举铲除。”1947年3月,蒋介石电召西北王胡宗南至南京,命令他集结大军围攻共产党的中枢所在地延安。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整编15个旅共约14万人,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向北大举进犯陕甘宁解放区。而此时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主力仅有6个旅、2万余人,双方兵力差距十分巨大,更何况蒋介石军还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供的精良武器装备。虽然解放军顽强抵抗国民党部队的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但由于敌人不断地增援,双方兵力差距扩大到10:1,中国共产党的党、政、军的中枢领导人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旦被包围,革命事业将毁于一旦。千钧一发之际,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毛主席与周恩来等率领党中央机关继续留在陕北。他表示绝对不过黄河,要在这里和敌人周旋。既可以拖住胡宗南集团,支援全国其他战场,又能够采取“蘑菇战术”,找机会歼灭敌人。为此,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在陕北不断转移,行程1000多公里,途经12个县。
而当时的汪东兴担任警卫处处长,负责首长们的警卫工作。面对国民党,汪东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汪东兴带领少量警卫部队随中央领导转战陕北,担负起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前委的安全警卫工作。他忠实执行毛主席的指示,精心组织警卫工作。中央机关每转移到一个地方,汪东兴率先做好撤退规划。在王家湾阻击战中,他灵活运用游击战术,沉着冷静地指挥,以极少的兵力阻击大量敌军,为中央前委的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毛主席、周总理等首长们得以平安转移,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
建国后保护毛主席30年,犯下一件“错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汪东兴作为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之一,一直负责中央领导的警卫工作。毛主席曾说道:“用人还是旧点好。东兴在跟了我好几十年了,有他在我放心。”有一天,有人污蔑汪东兴是国名党特务头子,毛主席听闻此事怒斥道:“汪东兴要是特务,我就是特务头子!”1955年授衔时,年仅39岁的汪东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年开始,汪东兴成为“8341”部队的最高负责人。
在世人眼中“8341”部队一向富有神秘色彩,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毛主席在遵义会议召开后,得到了党内领导权,在四川考察时遇到了当地一位名士。名士为毛主席占卜得到了这一串数字。在毛主席逝世后,有人说“8341”是毛主席预感自己能活83岁,领导中国共产党43年,才由此命名。也有人说,毛主席虽然一生从来没有开过枪,但他十分喜爱自己拥有的第一把枪,那把枪的代号正是“8341”。新中国成立后他给自己的警卫部队命名为“8341”。
事实上,“8341”部队是属于中央警卫局,专门负责保卫中央核心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的一只特种部队。1968年,由毛主席最信任的汪东兴担任“8341”部队的第一政委。作为毛主席的警卫员,汪东兴陪伴毛主席小 半辈子,保卫他直到去世。毛主席对汪东兴十分信任,爱屋及乌之下也十分相信汪东兴推荐的人。但是汪东兴有一次遇人不淑,最终犯下“错误”,晚年时汪东兴还十分后悔将此人推荐给毛主席。从血雨腥风中走来,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
为了保障毛主席的身体健康,中央警卫局建议配备一名私人医生,专门负责毛主席的医疗工作。汪东兴便推荐了自己认识的一名医生李志绥。李志绥的祖辈是皇家御医,他自己也是知名医生。但是在政治审查后发现他的父亲曾在国民党任职。在一般情况下,李志绥这样背景的人来到毛主席身边的负责医疗工作的,但有了汪东兴同志背书,李志绥成为了毛主席的私人医生。李志绥成为毛主席的私人医生后,毛主席对他非常亲切,还亲自请他吃饭。
毛主席并对李志绥说:“我们要以诚相待,关系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1955年开始,直到毛主席去世的22年间,李志绥一直担任毛主席的私人医生。经过毛主席多次提拔,李志绥最后还成为了305医院的院长。可当毛主席去世后,李志绥的狐狸尾巴便露了出来。担任305医院院长期间,他攒了不少身家,毛主席去世后便迅速移民美国。来到美国为了讨好美国当局,他忘记了主席对他的恩情,他凭借着曾担任毛主席私人医生的经历,写下一本名为《毛主席私人医生回忆录》的书。
这本书本质上是李志绥讨好美国政府,为了自己在美国升官发财才写的。后来在美国政府的影响下,李志绥的个人写作无一 不被美国出版社否定。无奈之下,李志绥只好接受美国政府的“好意”,由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写,最终由美国著名的蓝登书屋出版。讽刺的是,出版这样一本充满虚伪与谎言的书籍的蓝登书屋一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出版社。1994年,《毛主席私人医生回忆录》一书出版后,凭借其吸引人眼球的书名,很快得到了世界的关注。
后来我国文学界发文澄清,告诉世人真相,成功挽救了毛主席的名誉。事后,汪东兴本人也后悔不已:“我当年怎么就瞎了眼,让主席用这个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李志绥这般下场可以说是死有余辜。就在李志绥的书出版第2年,他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美国住所的浴缸里。关于李志绥民间有多种说法,但是他死于美国中情局这一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虽然在李志绥的事情上,汪东兴犯了错误,导致毛主席的名誉受损。但他本人对毛主席无比忠诚,宁可牺牲自己,也好保护好主席的安全。汪东兴以其心细如发和敏锐的直觉而闻名。在1971年,毛主席乘坐专列南巡时,反革命集团企图发动袭击事件,针对伟人进行攻击。当列车停泊时,汪东兴立即察觉到异常情况,并下令专列不得停下,迅速开往南京。
随后,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前来保卫,成功化解了反动分子的阴谋。汪东兴的果断决策和敏锐观察力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保护了毛主席的安全。1969年,汪东兴当选中央委员;1971年,他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75年,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升任正国级领导人,成为毛主席历任警卫员中职位最高的那一个;1980年,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汪东兴主动辞去中东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等一系列职务。
尽管已经离开领导岗位,但他依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这表明汪东兴对国家无比的忠诚和责任感,展现了他作为一名退休领导干部的积极姿态。晚年时分,他心系改革事业,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智慧。2015年8月21日,汪东兴在北京病逝,享年100周岁。汪东兴,他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对革命领袖无限忠诚,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