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1.5亿,又一大型社会办医院破产倒闭!

老夏的笔记本 2024-08-08 16:37:30

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公告,裁定宣告首都医疗骨科医院有限公司破产。这是最早一批投资社会办医的“国字军”——首都医疗集团下属医院。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民营院长俱乐部

编辑:南翼

封面来源:首都医疗骨科医院官网

负债超1.53亿元!“国字军”社会办医宣告破产

又有大型社会办医机构宣告破产了!

7月3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公告,裁定宣告首都医疗骨科医院有限公司破产。

公开资料显示,首都医疗骨科医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月28日,注册资本高达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是最早一批投资社会办医的“国字军”——首都医疗集团下属医院。截至宣告破产,首都医疗骨科医院累积欠债1.53亿元,而剩余资产总额仅为14.23万元。

“民营院长俱乐部”注意到,早在2021年,就有媒体报道称,首都医疗是“国资办医”有些失败的样本。

因连续亏损多年,总负债17亿,首都医疗不得不以2.58亿元的底价卖身,最后幸得凤凰医疗团队接盘。

在当年的报道中,首都医疗投资的骨科医院曾因未批先建,收到环保处罚后长期停工。2019年,骨科医院又变身“包租公”,将租来的楼层对外转租。无奈疫情突袭,租户未按时缴纳房租,骨科医院也没有及时向物业产权方交租。再后来,骨科医院因拖欠租金被起诉,遂转变为待处置状态。

如今的首都医疗,算是“缓过了劲”,最近也在积极开展医院合作、专家交流活动。

但是旗下的骨科医院还是没能逃脱“破产”的结局。

“天眼查”搜索结果显示,该公司成立至破产,至少涉及了17条法律诉讼,涉案总金额达到了461.27666万元。过多的诉讼、过高的负债,都可谓加速了医院公司的破产,成为了集团“拖后腿”的资产。

国家政策支持但屡陷瓶颈国企办医有何困局?

事实上,今年有好几家背靠“国资大树”的社会办医出现了问题。

就在2024年5月10日,国企华润医疗因为“经营情况持续下滑,陷入亏损”关停了3年前花8.83亿元巨资收购的淮阴医院。

据悉,淮阴医院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超过60%,亏损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和淮阴医院隔着一座公园、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家3000张床位的公立三甲医院——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两家医院间隔如此之近,身为民营二甲的淮阴医院与其竞争其实很有压力。

同样是在5月,“青岛市首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岛城投”)全资子公司青岛城实健康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披露了一份公告称,公司拟转让青岛城投春晖第一康复医院有限公司40%股权。

业绩数据显示,2022年及2024年一季度,春晖医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25.05万元、185.27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243.47万元、425.3万元。2024年3月末,春晖医院资产总额8222.54万元,所有者权益-1230.48万元。亏损情况还是有目共睹的。

“民营院长俱乐部”注意到,其实不只是医院,5月10日,青岛城投相关企业还发布公告拟转让青岛城投明山秀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90%股权及子公司债权,底价1238.582903万元。

去年10月以来,青岛城投已陆续批准10余项下属企业股权转让事宜,包括青岛城发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0%股权及债权、青岛东方伊甸园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5%股权、青岛城通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等。在“盘活”资本方面开启了不少大动作。这或许说明,青岛城投自身的营运状况也不是特别理想。

近10年来,国企办医在社会办医市场上也算是经历了“一波三折”。

2017年,国资委等六部委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国企办医疗机构指定四条路径:移交地方管理、关闭撤销、资源整合、重组改制,并要求企业医院改革应于2018年底前完成。

2018年7月,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定国药集团、华润集团、中国诚通、中国通用、中国国投、中国国新6家中央企业可参与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资源整合,一些省级国资委也组建了企业医院管理平台,如陕西、辽宁、浙江等地成立了省级健康医疗产业集团。

这个阶段中,社会资本入局、公立医院扩张,国企、央企医院其实是在剥离改制的道路上不断弱化的。

但到了2021年,2000多家国企医院剥离工作基本到位后,202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优化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发展。

紧接着是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13个国家部委办局联合印发《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支持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并购,例如通用医疗、华润医疗、国药集团等央企以及山东、陕西的省级集团,同时强调要确保国有企业办医与政府办医享有同等待遇,包括医院等级评审、床位设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这或许代表着, 从剥离到优化到重新进入,国家又为国企办医赋予了新的使命,进入新发展的信号。国企办医或许已经成为政府办医之外,公立医疗机构的第二国家队,未来将会成为社会办医行列中的中坚力量。

不过另一方面,即便国资企业混改等是国家政策的大趋势,前文提到的几家医院遭遇的困局也不可忽视。

以首都医疗为例,北京某民营医疗集团院长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尽管手握国资好牌,首都医疗在妇产、儿科、骨科、养老、康复等多个赛道都有涉猎,但每个领域都没有做深,学科建设分散,只是看到哪个地方有挣钱的潜力,就做哪个。但是,这几个学科之间差别很大,很难做到协同。

对于医疗集团来说,发挥规模优势和降低交易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医疗集团内部医疗服务产业和药品、器械产业之间有效协同,或者医疗产业和围绕医疗配套业务之间有效协同,均可实现边际效益递增,通过内部协作降低交易成本。

国企办医有钱,但也是有钱害了它。短期内高速扩张、并购、自建医院,注定带来超高的负债。

另外,很多国企不是专攻医疗的,医疗亏损影响主业,或是主业不聚焦、协同不强,影响发展前景,也会成为其抛售医院资产的理由。

此外,从国企办医自身角度来说,国企办医相较其他社会办医项目,或许可以获得更多当地政府支持,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承担起更多治疗当地疾病的责任,辐射周边地区。与公立医院合作时,有时候还要面临市场化与非市场化主体的诉求不同的问题,期待土地、物业规划、环评等配套政策落地,压力不言而喻。

如今,国家还在继续鼓励医疗行业通过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整合医疗资源,推行规模连锁化、品牌化、多元化经营。国企办医也由此形成了集团化优势。

但医疗是个慢行业,“忍个5年亏损”很正常。不管投资方是政府、国企,还是民营资本,办医院首先不能急功近利,都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以及学科建设规划,做好有益的市场补充,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占有率。

/ END /

// 本文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民营院长俱乐部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