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河北、安徽、海南三省同日落地实施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政策。加上9月1日提上步伐的福建,辅助生殖进医保的范围已经扩充到16省。
来源:诊锁界
作者:南翼
封面来源:pexels
8月1日,河北、安徽、海南三省同日落地实施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政策。加上9月1日提上步伐的福建,辅助生殖进医保的范围已经扩充到16省。
(此表只计入纳入医保的辅助生殖类目,自费和耗材等附加项未统计)
各地医保政策不一
2023年6月,国家医保局印发《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各地原本五花八门的辅助生殖类项目分类整合为12项,如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截至目前,已指导24个省份对照立项指南整合辅助生殖类项目,其中23个省份将定价方式由市场调节价改为政府指导价。
一个月后,北京最早开启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尝试。宣布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可在医保门诊报销,并推出商保助力,凭医生诊断和处方到指定药店购买促排卵(果纳芬)、拮抗剂方案用药(思则凯)、黄体支持用药(雪诺同)3款药品,即可享受对应优惠。
一边是北京、广西多地的实践摸索,一边是国家医保局的政策春风。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提出指导有条件的地方按程序逐步将治疗性辅助生殖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就此,辅助生殖进医保顺利驶入了快车道,16省份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综合考虑基金承受能力和服务供给能力,无论是生殖项目的纳入数量,还是医保报销的执行细则,各地纳入医保的辅助生殖技术政策都略有不同,如北京是16项,江苏是13项,广西是9项,内蒙古是8项。
尤其在报销政策上,各地基于地方实际情况差距,差异较为明显。例如,北京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全部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不需个人先行自付,由医保直接结算。其他各地大多将辅助生殖项目区分为甲乙两类进行报销。例如,在江苏纳入医保报销的13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中,取卵术等5个项目按照甲类管理,胚胎培养等8个项目按照乙类管理,个人先行自付10%。
在具体的报销比例和限制上,江苏规定,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除先行自付部分外,统筹基金分别按80%和70%予以支付,支付金额不挤占门诊统筹基金限额。广西、内蒙古等地规定,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不设基金起付标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计入参保人员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额。
实际报销效果以广西进行参考,报销项目原费用总额 2 万元,职工医保报销比例 70%、居民医保报销比例为 50%,平均项目报销总额约 1 万元,在一个周期平均花费 3.3-4.2 万元的情况下合计约报销 1/4-1/3。
此外,上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对个别项目报销次数等进行了限制要求,如上海对取卵术、胚胎培养等辅助生殖项目作出“支付次数最多三次/人”的规定。甘肃提出每人每项基金支付2次,终生,限门诊等。
业内持中性态度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短期内可能不会带来治疗量快速上升,但能推动相关理念普及。毕竟我国辅助生殖服务的渗透率常年在低位徘徊。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数据,2018年,我国辅助生殖行业渗透率仅为7.0%,远低于同期美国的30.2%和欧洲的35.2%。
但在民营医疗机构端,辅助生殖进医保就意味着调价。一方面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间接提高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可及性。另一方面,也在直接的影响经营策略的变化。正如锦欣生殖董事长钟勇在2023年业绩会上表示的那样:“辅助生殖技术进入医保后,辅助生殖机构是否会面临服务费下降、利润率降低等问题,投资者存在一些担忧。”
从北京的政策来看,纳入医保中的辅助生殖项目,整体医疗服务费用并没有降低,其余15个省份区域的参与也在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多样性上给出实践经验。大方向上,诸如锦欣生殖、爱维艾夫等业内机构对这项政策的前景充满期待,并且肯定也在积极进行相关准备。至于经营层面,非医保项目是否会基于经营考虑适当调整,就要看后续的政策动向和市场反馈如何。
另外,医保本身的打包机制也会引起担忧。由于辅助生殖进医保目前仍属于新政策,各地纳入路径还不明确,目录是否都按多病种收费?具体打包费用明细如何?都会影响未来民营医疗机构对辅助生殖进医保的相关动作。
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医保“保基本”的政策不变,受各地财政资金影响,医保盘子的现状,会直接影响政策对辅助生殖的帮扶力度。如今辅助生殖进医保只是第一步。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辅助生殖进医保持续扩围,也需要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冰火两重天格局持续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我国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15%。加上老龄化与少子化的时代影响,辅助生殖的政策帮扶势必会逐步完善。趋势所向,冰火两重天的辅助生殖市场何去何从?
“行业的现实就是马太效应明显,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绝大多数公立机构和民营机构,一年可以进行试管婴儿取卵周期的还不到1500例。”锦欣生殖联席执行官钟勇在一次业绩说明会上指出。
要切入辅助生殖赛道,难得不止是牌照的准入条件,还高度依赖优质的医生资源。
从技术准入来看,所有从事辅助生殖服务的医疗机构都必须获得牌照,并且证书并非一次性获得,获取难度逐级提升。根据卫健委最新公布的《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名单(截至2022年12月31日)》,目前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559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及华南地区。
辅助生殖机构数量和质量分布与区域患者资源错位,使得“医保紧张的地方,生育意愿高,但辅助生殖没进医保;医保比较宽裕的地方,生育意愿反而低,辅助生殖却进了医保”的对比更加明显,也在政策设置上对跨地区医保设置有了对应的需求。
技术层面,由于成功率是辅助生殖机构竞争的核心指标。不同医生之间,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相差极大,无论从市场口碑、专家水平、设备条件各方面,公立机构都具备早期积累优势。目前多由中信湘雅医院、北医三院等龙头生殖中心掌握,企业扩张速度也受到影响。
同时,95%的辅助生殖高值耗材以及80%的辅助生殖药品依赖进口。在医保“保基本”定位不变的前提下,市场会将辅助生殖服务进一步降价的预期传给上游药械环节的国产公司。但由于起步较晚,国内正规批准的生殖中心与不孕不育医院试管婴儿成功率平均在50%左右,远远低于海外。对于成功率至关重要的辅助生殖服务而言,国产药械还处在赚信任和口碑的阶段。
纵观全国,仍有许多省份的辅助生殖中心数量不足,地市层级存在很多空白市场,民营医院能够凭借区位优势获得病人,截留中心城市大医院的病人。而在中心城市,高端私立医院的品牌也正在建立,结合近期大力发展的医疗园区建设,也能够与公立医院形成差异化竞争。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