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28日,于会泳在去屋外散步时,发现了朝向院子的厕所窗边有一瓶来苏水,那是清洁工人用它涮洗完便池后遗留在那里的。趁看守人员不注意,他将来苏水倒进自己的刷牙杯中,带回了房间。
当晚八点左右,于会泳喝下了这致命的洗厕水,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恨透了四人帮,也恨透了自己,消除旧的于会泳,彻底改换”。

于会泳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有悔恨之意,但他走到这一步也完全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1926年6月,于会泳出生在山东省乳山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然家贫,但父母还是很重视对他的教育,想尽办法省吃俭用地送他上学。
二十岁时,已经在家乡当了5年小学教师的于会泳找到中共胶东地区党组织, 讲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参加革命的决心,之后就被安排到胶东文化协会文艺工作团工作。
于会泳从小就酷爱音乐,在音乐上也有一定的天赋,后来在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工作。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于会泳在音乐方面也是有所成就的,他出版过《民族民间音乐腔词关系研究》一书,这使得他能够跻身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专家行列。

但真正改变他命运的,让他最终走上穷途末路的是被江青的青睐。
1965年初,江青到上海想要搞京剧现代戏,一时间引得整个上海文艺界都风生水起,于会泳抓住机会写了一篇颇对其胃口的文章,让江青注意到了从事文艺工作的他。
江青向张春桥打听于会泳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者专门认真调查了一番,得出了于会泳“出身贫苦,干过革命,根正苗红”的结论。此后,江青开始重视起于会泳,并逐步将其培养成文艺界的打手和其搞样板戏的“台柱子”。
在张春桥的安排下,江青还亲自接见了于会泳,并当着张的面称赞道:“今后在搞革命现代戏的过程中要重用于会泳同志”。

一句话就使得于会泳受宠若惊又感恩戴德,成为了江青的铁杆粉丝,坚定地站在了她那一边。这次与江青见面之后,于会泳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被调到上海京剧院工作。
于会泳还是有些本事的,他改造的几个作品都比较成功,深受江青的欣赏。
在特殊时期初期,于会泳最开始也受到了冲击,但在江青的支持下,他很快又活跃起来。有一次开会时,江青还专门派人用自己的轿车去接于会泳,对他的支持之意,众人皆知。
在江青的护佑下,于会泳在仕途上迅速飞黄腾达。1969年4月,他作为上海的党代表,出席了中共九大,之后担任了国务院文化组的副组长。

1973年,于会泳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1月,于会泳更是一飞冲天的成为了文化部部长,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在于会泳发迹的这些年,他也做过不少坏事,上海音乐学院的不少师生都被其冲击、迫害过。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中央查获了一份名单,在四人帮拟定“组阁”的中央领导班子中,于会泳竟然被列为了副总理的人选。
于会泳被隔离审查后,一开始还是比较积极配合的,也写了十几万字的交代材料,他对自己的出路还比较乐观。

1977年8月21日,于会泳获准回家取衣物时还很自信,他安慰妻子说,处分或许不会太重,实在不行就回胶东老家。但在仅隔一天的中共十一大的政治报告中他被点了名,这让他五雷轰顶,内心残存的侥幸心理也被无情地打碎了。
绝望下的于会泳最终选择了自我了结,他在遗书中写道:“我跟着四人帮犯了罪,对不起华主席,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我的结局是罪有应得,只有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