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是许多进步青年心中的圣地,吸引了无数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来投,江青也是其中之一。来到延安后,江青逐渐走进了毛主席的生活,并最终结为夫妻。

二人的成婚在当时就有许多反对的声音,但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他们结婚当天,还有日军飞机前往延安进行轰炸,以至于当地民间还有“主席结婚,惊天动地”的说法。而主席也将家从凤凰山搬到了杨家岭。
江青用过多个名字,她以前的名字是李云鹤,后来到上海成为明星后改名为蓝苹。而在延安,她又改名为江青。
这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表示她要干出一番超出以往的事业。其二则是唐朝诗人钱起的一首诗《省试湘灵鼓瑟》中的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江青在延安时也受到了审查,主要审查她的党籍问题。负责此事的是在中央宣传部工作的郭潜。
郭潜在1974年接受日本作家伊原吉之助采访时,还提到此事,说江青是七七事变后来到延安的,她申请恢复党籍,但因为没有证据而等了两个月,直到后来找到了证人才恢复了党籍。

毛主席与江青一次相识是因为一场演出。根据知情人的回忆,江青在京剧《打渔杀家》中饰演桂英一角,她不论是唱白、身段、台风还是神韵都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她也因此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
江青曾经跟其机要秘书阎长贵说过:“主席就是通过艺术认识我的”,从这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二人的相识是因为京剧。
毛主席之所以选择江青为人生的伴侣,也并不是盲目的。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就曾比较客观的说过几点原因。一方面延安条件的确很艰苦,斗争形势很严峻,许多人来到了延安,但也有很多人受不了这个苦又离开了,而江青坚持了下来,这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江青年轻时的形象和气质也有足够的魅力,她那时候年轻漂亮、皮肤白皙,身材也高挑,在延安众多女性中也是比较出众的。

最重要的是,江青与毛主席有共同的爱好,喜欢京剧,而且字也写得好,其个性也有令毛主席欣赏之处。
江青与毛主席的婚姻并不被延安的老同志们所看好,也有许多人劝说毛主席不要与她结婚,但二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江青一开始给人的印象很好,在生活上对毛主席很照顾,给他织毛衣、陪主席散步,还为主席做充满辣味的菜。因为毛主席喜欢京剧,江青也特注意搜集了一批京剧唱片,时常播放给毛主席听。
苏联记者就曾这样评价过江青,是她直率而客气,很像一位通情达理的贤妻良母。
事实上,就连宋庆龄最初对江青的印象也很不错。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49年11月,当时宋庆龄在北京参加完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后要返回上海,毛主席让江青去火车站为她送行。

两人在火车站的贵宾室聊了足足二十分钟,江青给宋庆龄留下了衣着朴素,善解人意的印象,而此后在多个场合,宋庆龄还多次对人说江青“有礼貌,讨人喜欢”。
能够得到宋庆龄这样的评价,可见江青一开始并不是跋扈之人,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才暴露出了缺点,整个人也逐渐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