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女英雄牺牲前向日军提一要求,日军许可,后来为何后悔不已

春柏聊历史 2023-02-16 15:24:13

四川的建川博物馆有一处专门设置的“不屈战俘馆”,这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不幸被敌人俘虏的中国军人。在这个展馆的出口处有一个用一名年轻女战士的全身照放大做成的浮雕,非常的引人注目。

这个女战士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她叫成本华。馆长樊建川还将她视作不屈战俘的典型代表。据樊建川介绍,在他收集的超过百万张照片中,成本华的照片仅仅只有两张,而这两张照片还被他誉为是中国抗日战士面对侵略者的最美照片。

成本华是一名宁死不屈的烈士。通过这两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成本华在面对侵略者和死亡的时候,是慨然不惧的,她用轻蔑的微笑表达了对敌人的藐视。

尽管深陷敌营,但成本华双手交叉抱在胸前,显得极为从容和自信,腰间的武装带和裤子上留下的绑腿印记也向人们展示了她军人身份。

1914年,成本华出生在安徽和县历阳镇,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三,还被人们称为“三姑娘”。成本华家中世代习武,受到父祖的影响,她也从小酷爱武术,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

不仅如此, 成本华从小就十分聪颖,也没有被父母重男轻女的对待。在父亲的关爱下,她还上学读书,学习 了文化知识。

在学校,成本华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也加入了一些学生自发组织的游行示威活动,还常常宣传革命思想,比如发发传单、贴贴字报等。

2005年4月,有关成本华的照片和名字在网上传开后,有人还专门去和县寻找照片背后的故事,想要更为真实的还原这一历史人物和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和县的档案馆里,人们找到了一本日本老画报。

这本《支那事变画报》上面就有成本华的信息。根据画报显示,这一期是昭和13年,也就是1938年5月20日由日本朝日新闻社出版发行的。

画报下面有一行简短的日文注释,提到成本华是在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一名中国士兵,日军还特意提到成本华十分顽固,宁死也没有吐露一个字的军事机密。

通过短短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成本华是在战斗中被俘虏的,她应该隶属于中国童子军,而且她非常坚强,宁死也不出卖任何机密情报。

根据这组照片的记载,日军是在1938年4月24日在海军的协助下攻克和县的,而这张照片的拍摄日期也是24日当天拍摄这张照片的则是日军渡边特派员。

而在在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发行的《支那事变画报》第28辑中,出现了成本华的第二张照片,这一版是在5月21日发行的,比朝日新闻社只迟了一天。

这张照片与第一支不同,是四名日本鬼子兵坐在成本华身后的长条凳子上。这四个鬼子几乎都拿着军刀,有的抽烟有的翘着二郎腿,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根据日本步兵第13联队的回忆录,上等兵东齐明在对该部攻占和县进行了回忆。他提到的一名战死的女战士极有可能就是成本华。他说这名女战士是拿着枪,勇敢地与敌人战斗的。

成本华是一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参加了自卫军,后来分配到童子军的第1194团,并学习了枪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成本华与一名志同道合的男青年刘志谊成为了恋人,两人都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但他的丈夫在战斗中牺牲了。

丈夫牺牲后,成本华没有听从长官的劝告,去到后勤部门效力,她决心誓死杀敌,为丈夫和千千万万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的中国人报仇。

尽管最终兵败被俘,但成本华慨然不惧,反而还向日军提出给她拍照的请求。日军以为这个顽强的中国女战士屈服了,就答应了她的要求。没想到的是,成本华在镜头面前露出了轻蔑的笑容,摆出了自信从容的姿态,令日军懊悔不已。

多年以后,成本华的笑容和对敌人蔑视的态度依然打动着后世中国人,这也不由得使人们想起了海明威的那句名言:“你可以打倒我,但无法打败我”。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 2023-03-01 11:36

    小日本贼心不死,假如还敢造次直接核平它,以告慰无数在抗战中冤死的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