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16岁,在初三下学期的时候休学,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本来我们说好的,这学期开学就去上,入学准备我都做好了,走读证也办妥了。可没想到,真正到了开学那天,他又反悔了,早上怎么也不起床,不出房门,怎么劝都不肯去学校。当时我真的快要崩溃了。自从儿子升入初三以来,就变得非常叛逆,因为玩手机,我们之间经常矛盾不断。儿子总觉得我不懂他,不理解他,心里憋屈。
因此,他脾气变得越来越大,动不动就对我发火,甚至还砸东西。之前,我们讲好条件,他写完作业就可以玩会儿手机。但有一次,月考前一天晚上,由于我担心他第二天起不来,就着急地催促他早点睡,11点之前必须休息。结果到了11点半,我发现他还玩得不亦乐乎。我当时气坏了,一把把手机抢了过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从那时候起,我们母子俩的关系就彻底僵了。
可他自己呢,对儿子完全是放养状态,就知道不停地讲道理,还总嫌我对儿子管得太严。因为这,我们俩没少吵架。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可能以前我对儿子,真的要求太苛刻了。所以,在儿子待在家里的这一年里,我决定选择放手,不再过多干涉,尽量满足他提的要求,全心全意地接纳他,就希望他能够快点找回状态,重新回到学校。然而,实际情况却让我很失望。
虽然我和儿子的关系变得亲近了一些,但他还是老样子,整天提不起精神,懒散、无所谓,对学习毫无兴趣,更不能跟他讲学习方面的事情,一提就不开心。他口头上答应我会好好学习,但实际上还是整天沉迷于手机、游戏,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我真的想不通,以前我可能对儿子管得是有点严,但现在我已经完全放手了,无条件地接纳他,几乎把他当成了家里的小祖宗一样对待,可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如人意呢?
那段时间,我看了很多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学的书籍,到处搜寻和学习如何帮助孩子重返校园的方法。经过研究很多案例,又听了老师们的分析,我才意识到,一直以来,我根本就没有抓到教育的关键点。儿子小的时候,我总是处处操心,安排他的学习和生活。表面上看好像对他要求很严,但实际上,我的强势只是情绪上的,就是硬逼着他按我的要求来,根本没有给他足够的爱和明确的规则与界限。
那时候他年纪小,听话,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这让我有了成就感,误以为自己很懂孩子,于是想继续用这种方式管教他。可等他慢慢长大,到了青春期,就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脾气了。特别是他迷上手机后,我还是态度很强硬,老是指责和唠叨,结果他爆发了,开始跟我对着干。再加上我和我老公教育理念不一样,因为孩子的事儿天天吵,家里气氛压抑,儿子因此变得更加烦躁,情绪波动特别大。
如果家长不正确地引导,反而什么都听他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失去了斗志,如果连父母都不拉一把,他自己就更没信心了。现在我才意识到,原来最愚蠢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当祖宗一样供着。对于儿子来说,事事顺着他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可能还会让他觉得被冷落和放弃。因为孩子的想法是有限的,他需要家长的指引和支持,帮他找回自信和动力。明白了这些,我意识到,其实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儿子,而是我自己,还有我们这个家庭。为此,我做了如下调整,我在这里详细分享出来,也希望能够帮助到有类似情况的家长。
也就是说,我尊重的是你这个人本身,而不是你做的事情。比如,当儿子刚休学在家的那段时间,他因为玩手机的时间问题跟我软磨硬泡。那时候,我特别担心他心理压力太大,怕他想不开,所以就心软了,没太管他的作息和玩手机的时间,想先让他放松放松。然而,等我想重新管起来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很难控制局面了。儿子根本不再听我的,刚开始还会跟我商量几句,后来干脆不理我,黑白颠倒地强行玩下去。现在,我学会了如何温和而坚定地与他沟通。
儿子想了想答应了,他说会遵守约定,不让我失望。事实果然如此,儿子做到了。他不仅重新开始出门去打篮球,还结识了一起打球的小伙伴,运动时间也从一个小时渐渐延长。与此同时,他玩手机的时间也慢慢减少了,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成就感和价值感。而我,也坚定地守护着我们的约定,不再轻易妥协,用最温柔却坚定的方式,推动儿子一步步动起来,走出门,去运动,去做事,不再整天待在家里,不再封闭自己。
我发现,当我重新做回自己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加有趣,儿子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我了。看到我开始兼职做摄影师,儿子比我还兴奋。每次我外出给客人拍写真,他都会主动放下手机,帮我扛起相机,一起出门拍摄。不仅如此,儿子还主动买了关于摄影方面的书和课,自己认真地钻研起来。现在,儿子不再像以前那样老闷在房间里了,除了跟我去给别人拍摄,他也会来客厅跟我们聊天,还会搭把手帮我一起做饭,家里多了些欢声笑语。
那时,我才意识到,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于是,我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我和老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好好聊了一番。我为自己以前的强势,向他诚恳地道歉。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多地关注他的优点,常常夸奖和赞美他。与此同时,我不再一门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改善夫妻关系上。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共同进步,让爸爸在家里更有地位,也给儿子制定了明确的规则。当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夫妻关系也变得稳固和谐后,我发现儿子的情绪明显变好了。他不再沉迷手机里的虚拟世界,而是更愿意和我们一起做事,在现实中找到了成就感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