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异常变化,是从上高中开始的。在高中之前,儿子一直是令我倍感骄傲的存在,聪明努力,成绩优秀。无论在哪个班级,都是给老师争光的明星学生。除了成绩好之外,他还兴趣广泛,喜欢打篮球,唱歌,弹吉他。但到了高中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渐渐从积极阳光,变得消极压抑。
面对激烈的竞争,优秀的同学,他的优势不再,在班里排名中等。成绩不见起色, 他开始抱怨不断,说现在的学习安排无聊,没意义,浪费时间。学习状态也一直在下滑,写作业时暴躁的很,做不出来题就摔笔,发脾气,甚至用拳头砸墙。我很看不惯他的这种行为,常常对他发火,指责他不能承担压力,给自己找借口。你成绩不好就是努力不够,别说些有的没的!大家都是一样学,为什么别人行你不行?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儿子也勃然大怒:我都说了我不舒服,不是装的!
我们最后大吵一架,连续几天,家里都火药味十足。虽然我不同意请假,可儿子的状态变得更差了。每天放学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看手机,玩游戏,就是不学习。不管我怎么做,是骂也好,讲道理也罢,儿子都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摆明了要摆烂到底。后来,我实在忍不了了,威胁道:“再不学习,我就没收你的手机。”儿子冷冷的看着我:“你敢收手机,我就离开这个家,再也不回来。”那认真又冰冷的表情,让我不敢怀疑他的话,只好由他去。虽然放弃自我后,儿子还能照常去上学,可他厌学情绪严重。隔三差五,就又不想去上学了,找各种理由请假。
很多家长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孩子,明明那么优秀,却突然厌学躺平。如果孩子一直不爱学习,调皮捣蛋,反而还更能接受。这是因为,优秀的孩子一直承受较大的关注和压力,对自我要求较高。当升入初中、高中后,一旦无法在竞争中保持原有优势,更难接纳现状,从而陷入到情绪之中。儿子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行为,根本原因是竞争压力太大,不再被老师同学认可,自身的存在感、价值感、成就感缺失。
价值感丧失,消极情绪又得不到疏导,所以他只能通过请假来逃避,通过玩手机来让自己获得暂时的轻松。但这些逃避的行为,只能让他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儿子的问题才会越来越严重,最终陷入困境。我也才逐渐看到,看似满不在乎的儿子,承受了太多太多的压力和痛苦。而我,除了说教,就是指责!弄清了儿子厌学的本质,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重新找回动力和热情?其实蛮简单,家长要先帮孩子解决他自身的情绪问题,再给他多赋能,找方法,找出路,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优势,建立自我价值感,才能重建自信。
现在想想,这样的沟通方式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差。他会感觉不被理解,封闭内心,不愿意再表露真实的感受。孩子需要的,不是正确的大道理,而是来自妈妈的理解和支持。他需要有人能接纳他的情绪,随口的抱怨,而不是上纲上线的教育他一顿。所以,我提醒自己,放下担心和说教的习惯,去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做好孩子的情绪出口。
他需要的,就是有人能理解他,懂他的情绪。我抓住他的情绪,把他的语言反射回去:你们老师怎么能那么说话?当众那样说学生,太伤人自尊心了。儿子点点头:这老师就这样,一点不留面子。我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们上学的时候,最讨厌不好好说话的老师了,老师越好好说话,我们越想好好表现,给老师争气;有的老师颐指气使的,我们就不爱上的他课。现在想想,也是够傻的,不好好学他那门课,损失的是自己,但当时就是要跟他对着干。长大后有一次,遇到了当年那个老师,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觉得自己当年的教育方式太简单粗暴了,伤害了我们,其实自己发心是好的。可见跟人沟通是一门学问,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成长啊。
儿子听了没说话,只是叹了口气,陷入了思考。我没有继续说话,让他自己一个人去思考、去衡量。
儿子房间门开着,我在客厅故意用他能听到的声音,给闺蜜打电话:我儿子真是相当可以,虽然成绩退步了些,但是基础几乎没丢分,这说明基础很扎实,我觉得他肯定没问题,暂时休息休息,孩子这些年太累了。儿子想请假,我立刻答应,还问他想吃什么外卖,全给点一遍。儿子喜欢研究计算机、数字建模,过去,我一直觉得没用,浪费时间,一看见他在电脑上捣鼓,我就制止。现在,我同样也能给出积极的反馈:儿子,你真的很有耐心,空间思维也很厉害,这个模型妈妈看都有些看不懂,你就能给制作出来,太难了!
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耐心的给我讲是怎么做的,自己是怎么设计的。他讲述的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我不禁感慨,原来儿子真的是很优秀。随着我给出的积极回应越来越多,儿子的能量状态也在一天天变化,逐渐提升。
鬼扯,喜欢的外卖全给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