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觉醒来,码变黄了。
几天前,因为南山西丽街道疫情,我也被“黄码刺客”袭击了一次。
第一次遭遇黄码,也很慌。为什么变黄?如何快速转绿?刷了一下手机,发现周边一片人员基本都是黄码了,而黄码的赋码逻辑是这样的:
当市民在确诊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停留过的重点场所附近区域活动、停留,并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存在接触等情况,健康码就会被纳入“黄码”的范围。
据我了解,之前周边设置的黄码检测点不多,大面积赋黄码,黄转绿集中检测,一是面临聚集风险,二是酷暑天气,排队过久市民也会热得够呛。
正好周围有朋友吐槽,当时黄码检测点排队很长。不过,解决方案很快来了——附近社区的黄码检测,可以就在小区内完成。
于是,从发现赋黄码到核酸检测,再到转绿,在不出小区的前提下,短短几个小时终结了一次“黄码”之旅。
要说那些被赋黄码的市民,完全没有遭遇折腾,那肯定是假的。但这次经历给我的切身感觉是,深圳的防疫工作,和经济社会的运转一样,相当高效率,有问题就马上优化解决。
这种深圳效率,在以往的防疫工作中有不少体现。
之前有个朋友住在上沙村,因为疫情需要转运隔离,但他又养了两只猫,无法带走,想托管给我们,但不知道能不能运输、如何运,焦头烂额之际,上沙很快宣布设立了宠物驿站。
后来看报道说,福田街道方面3月16日联系宠物机构,到3月18日凌晨,就完成了物资准备、消杀工作,堪称神速。这一波善待宠物的举措,让深圳成功出圈、登上热搜。
还有一些全网点赞其他故事。
比如,之前深圳一位急需核酸证明的孕妇在深圳卫健委公众号平台留言求助,很快收到“电话发我”的暖心回复;再如,茶光村那位早餐店主,很快得到了热心的帮扶……
类似的故事,可能每天都在深圳的一些角落发生。
疫情之下,导致市民遇到困难、不便,诉求反馈之后,得到快速的响应处理。就像那句口号所说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把防控工作做到足够高效、精准,解决问题的速度提升,才能跑在病毒前面。当然,快速响应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的前提,是深圳人早就形成了众志成城、全民战役的城市精神。
就像我的黄码经历显示的,把检测点搬到小区,提高检测识别病毒的效率,减少大家的排队时间和聚集风险,前提是深圳有足够充足的“防疫力量”。
可能很多外地人不了解,深圳的志愿者和义工队伍有多庞大——据统计,1700多万常住人口的深圳,注册志愿者283万人,占常住人口近15%,平均6个人就有一个红马褂。
市民热心参与防控工作和城市治理,群策群力。人员有保障,人手购足,包括核酸检测等,很多防疫工作做起来,就会更加游刃有余,更加效率,政府决策弹性余地也更大。
之前,深圳较早地提出构建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还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点名肯定。
有的外地的朋友,对深圳的核酸频次表示诧异,其实对深圳人来说,基本都习惯了。一般居住周边都有设点,做核酸已经变成顺手的事,基本上不会排队耽误时间。
总之一句话,很效率。
这两天,有几个做生意的朋友,因为封控而无法经营,他们最迫切的想法,还是快点解封,回归正常“搞钱”。
“搞钱”是深圳人的标签,但其实这种心态,何尝不是以防疫精准、高效为前提保障的?一个运行拖沓、反应迟滞的城市,是不可能孕育出集体“搞钱”的商业氛围的。
这其实是一个正循环。
防疫效率化、精准化,每个环节对效率都有着极致追求,可以减少折腾,快速控制风险,为“搞钱”创造便利。
能“搞钱”的市民,有闲暇去当义工;能搞钱”的企业,有吸纳就业和纳税的能力,为地方经济提供保障,也为防疫提供经济助力。
眼下,深圳正在遭遇新一轮疫情,但深圳人一点都没慌。全民防疫,众志成城,可以一直相信深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