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恐艾滋病还是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都需要避免心理创伤

恐艾干预心理 2020-01-29 16:42:18

无论是艾滋病,还是目前正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但凡作为传染性疾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的人群的恐慌和担心,从而造成特定疾病恐惧症,甚至引发广泛性焦虑。作为长期从事疾病恐惧症干预研究的实体机构,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依据多年的疾病恐惧症干预经验,罗列一套简易的新型冠状病毒恐惧症预防要点,供大家学习交流,若其中包含一些有待商榷的内容,还望提出指正。

武汉加油 全国人民在一起

同艾滋病一样,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被纳入了乙类传染疾病的范畴,由于其传染能力远远大于艾滋病,证实可通过飞沫传播,短时间内对社会经济影响性很大,按照甲类传染病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为了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部分省市进行了交通管制,一系列的举措目的是从根本上尽早控制疾病,但是同样网络上的过度报道和一些来源不明的信息也容易引起普通民众产生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症。尤其是目前国家倡导留在家里减少外出,尽可能避免产生聚会,这也会让曾经有过心理创伤的人群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引起强迫、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方面的反应。

咱们医护工作人员都在防疫第一线

以下我们将通过一些科学的预防方式,谈谈杜绝在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同时,杜绝产生恐惧症和相关的心理创伤。

一、获得权威的信息源

虽然在对个体造成的伤害,以及社会层面的接纳度上来说,新型冠状病毒的严重程度相对艾滋病来说较低,不会像艾滋病那样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恐惧症从刺激强度以及心理创伤方面来说,要小于艾滋病恐惧症。但是其导致心理障碍的初期成因几乎是一样,就像大家目前了解疾病传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络,网络信息来源有很多不确定性,一些信息没有经过验证就放置于网络,另外有时间专家的言论也有可能被部分人误读以后,按照自己的意思表达在了网络,反而导致了看到信息的人曲解了。建议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一切知识,都以国家责任职权机构权威发布的为主,如果看到的网络信息存在矛盾冲突的话,还是选择自己最认为权威的一方进行参考,而不是什么信息都接纳,导致自己出现内心矛盾冲突,引起心理障碍。

再次致敬敬爱的钟南山院士

二、降低获得强化负向信息的频率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之所以这么多,不断沉浸在网络上寻求脱恐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认为大家想通过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此增加安全感这个动机和目标没错,但是却选择了方式。因为网络获得信息的方式太简易了,基本一搜索基本就会出现大量的信息,到后来就算自己不搜索,也会通过网络智能化的信息茧房推送大量相关的信息过来,以至于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也同样如此,我们为了避免产生恐惧症,应该减少因讯息带来的心理负向暗示,降低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影响。建议大家尽量控制无时不刻的去关注和刷新相关新闻,自己每天接收有关讯息的时间或者上网查看疫情内容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听闻相关的讯息,更不建议道听途说和以讹传讹,亦即不要因接收太多的消息而使自己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总觉得每天不去看看新增加感染人数或疑似人数就觉得心神不宁,可以适当的转移注意力,比如追一些网剧或者利用现在难得的时候做一些自己以前常因为工作太忙碌,无法去做的一些爱好。

三、别给自己强加症状并认为自己是万一

很多易感性心理的人群,看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产生症状,就开始给自己进行暗示,以至于随时会觉得自己胸闷,喉咙不舒服等等。这个和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对于自己症状和艾滋病有关深信不疑。这其实是我们防御系统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给自己的加的戏,以此来让自己获得安全信号。一方面用躯体化症状反应,让自己增加防御值,另外一方面又通过假定的万一结论,让自己防御体系达到自我满足。其实这些很多都是心理暗示的反应,但是确实会在恐惧对应疾病的人群中产生。特别是目前大家大都蜗居在家,没有聚会,没有散心,基本上都是和家人在一起,交际圈靠网络维持,不免会有一些压抑的成分,这时候就更容易将一些压抑通过躯体症状的方式来表达。如果是的确有过疫区接触史,我们建议可以对自己进行隔离观察,有异样可以去定点医院进行排查,或者看看是否存在其他感冒的可能。如果测量体温并没有明显异常,或者没有疫区或相关人群接触史,近段时间以宅在家里为主,建议减少负向情绪,给自己一些正向情绪,并且尝试室内的有限运动。

随着现在疫情的逐步被控制,相信我们国家这场战“疫”一定会取得成功,也请各位都调整好心理状态,迎接这新的一年吧。

0 阅读: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