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详解西晋“八王之乱”

史实记录彬彬 2024-08-15 18:32:54

前文讲了“肉糜兄”的婆娘贾南风使出“乾坤大挪移”神功,借小叔子、楚王司马玮的刀,先后除掉了把持朝政的太傅杨骏和淮南王司马亮,又顺手把司马玮干掉,最终成功登顶权力巅峰。

但这只不过是“八王之乱”的热身阶段,因为这一时期的斗争虽然残酷,却还远不够激烈,持续的时间不长,参与面也不广,普通草民几乎无感。

对晋朝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来说,充其量也就是一次小小“感冒”,影响与损失微乎其微。

不过,进入“正式比赛”,就没那么客气了。

(一)主昏政清

从道德角度说,贾南风当然是不折不扣的坏女人。

她心狠手辣、跋扈嚣张,而且广蓄面首,秽乱宫廷,与古人对妇女的道德要求严重相悖,所以从来没人敢为她洗白。

不过贾南风当政的八、九年,西晋朝廷总体运转良好,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因为贾南风重用了张华、裴頠、裴楷、王戎等一批能臣、贤臣。

其中,贾南风对张华尤其敬重。

张华是西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博物学家、目录学家,西汉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少时贫寒但好学有礼,才学过人,得到过大名士阮籍的高度赞誉,被誉为“王佐之才”。

入朝为官后,张华逐级升迁至黄门侍郎,相当于副宰相一级的高官。

由于德才兼备、见识超卓,张华深受晋武帝司马炎器重,曾将他比作春秋时的郑国名相子产。

晋灭东吴之前,司马炎对灭吴心存疑虑、犹豫不决,朝中百官也大多持反对态度,只有羊祜、杜预、张华三人坚定主张南下灭吴。

灭吴成功后,张华威望更高,大有出任“三公”的趋势,但这却引起了司马炎身边佞臣荀勖的妒忌。

荀勖出身于大名鼎鼎的颍川荀氏,而张华的范阳张氏却是个完全不入流的寒门庶族,荀勖向来鄙视张华,就拼命在司马炎耳边挑拨离间,说了不少张华的坏话。

但司马炎这个时候还处于明君向昏君的过渡期,并没有完全被荀勖蛊惑,依旧对张华信任有加。

张华最大的优点就是知人善任,能秉公选才,后来东晋的“救世主”陶侃老爷子,就是张华这个时候选拔上来的(详见)。

可惜,张华在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与司马炎没有保持一致,那就是立储问题。

前文讲过,司马炎想立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为太子,而朝臣则大都偏向司马炎的“亲兄弟兼堂兄弟”、齐王司马攸。

这其中,尤其以张华的态度最为激烈,这就犯了司马炎的心头大忌。

伟人说过:“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了给司马衷上位扫清障碍,司马炎不得已命张华接替卫瓘出任都督幽州诸军事,而把曾当过太子老师,与司马衷关系密切的卫瓘调回了京城。

张华在幽州尽忠职守,政绩卓著,不仅将华北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将晋朝的影响力一路扩张到了辽东和东北亚地区。

连高丽半岛上的马韩王和日本的野马台(yamato)王国卑弥呼女王都专门遣使赴幽州,与张华商讨遣使朝贡的事。

后来司马炎还是念旧,想调张华回京出任宰相,结果另一个佞臣冯紞又进谗言,说张华出将入相,威望太高,恐怕将来不利太子。

司马炎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从明君到昏君的华丽转身,果然听信了谗言,就让张华回京当了一个主管文化和宗教事务的太常卿。

后来司马炎驾崩,司马衷继位,张华由于过去的立场问题,更是被提前退休,强制闲居。

如今轮到贾南风当政,她却很有气魄,既不考虑张华的出身,也不忌讳张华曾经反对她老公上位,力排众议对张华委以重任,拜为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成了名副其实的当朝宰相。

这一点,倒跟后世武则天任用狄仁杰颇为类似。

有了贾南风的支持,后党中的贾模、贾谧、郭彰等人虽然权势滔天、不可一世,但都对张华客客气气,凡事有商有量。

朝廷有张华坐镇,再加上其他一批贤臣,这大晋朝也就呈现出一番“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奇特局面。

华尽忠帝室,后虽凶险,犹敬重华。贾模与华同心辅政,故数年之间,虽暗主在上,而朝野安静,华之功也。——《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四》

由此可见,贾南风这个人其实也不能简单用一句“坏女人”概括,她的残忍嗜杀、工于心计、斗争手段、用人风格,更像是吕雉、武曌、慈禧的混合体。

但晋朝平静的表象下,依然有两大根本矛盾没有解决。

一是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略过不提。

二是皇族与后党两大阵营的矛盾,而矛盾的焦点,则集中在司马遹与贾谧两人身上。

二、东宫太子VS天下第一贵公子

司马遹是司马炎的孙子、司马衷的长子,但不是贾南风的儿子。

早在司马衷迎娶贾南风之前,司马炎担心自己这个傻儿子天真烂漫、不通人道,就派了一个叫谢玖的宫女去给司马衷传授“生理卫生知识”。

“谢老师”教学态度很认真,手把手给司马衷上了人生的“第一堂课”,然后……就怀上了。

从这一点看,咱们的“肉糜兄”虽然脑子不好使,但身体素质还是很棒的。

贾南风嫁入东宫后听说此事,气得当场发飙,把谢玖赶出了东宫。于是谢玖在宫外产子,生下的就是这个司马遹。

司马炎也知贾南风极为妒忌,担心这个小孙孙的生命安全,就干脆把他接到宫中亲自抚养。

好在司马炎自己也是儿子一个接一个的生,司马遹的年纪甚至比自己的十六叔司马颖、十七叔司马炽、十八叔司马恢还大,买起奶粉、尿不湿来倒也方便。

史书记载,司马遹小朋友自幼聪慧,拥有非比寻常的智力。

有一件小事,在司马遹五岁那年,宫中夜间失火,司马炎就兴致勃勃地站在城楼上看热闹。

司马遹却抓着司马炎的袖子,硬是把他拉到黑暗处。

司马炎莫名其妙,问他原因,司马遹一本正经地说:“晚上突然起火,您应该有所防备,不该站在那么亮的地方。”司马炎为此大感惊奇。

还有一次,司马遹跟着司马炎来到猪圈,看到很多大肥猪,就对司马炎说:“爷爷,这些猪这么肥,为什么不杀掉犒赏将士,却让它们在这里浪费粮食呢?”

司马炎从善如流,马上命人杀猪赏赐群臣,并摸着司马遹的背对大臣说:“这个小乖乖很有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之风,将来一定会兴旺我司马家呀!”

一时间,司马遹“神童”之名不胫而走,天下皆知。

宫中失火,帝登楼望,太子时五岁,牵帝入暗中,曰:“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照见人君。”由是奇之。从帝观豕,曰:“豕肥,何不杀以享士,而费五谷?”帝即烹之,抚其背曰:“此儿当兴我家。”尝对群臣称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誉流于天下。——《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二十三》

所以,司马炎之所以强行立智商堪忧的司马衷为太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司马遹这个“好圣孙”。

——“儿子不行孙子行,也算是未来可期吧。”

司马炎驾崩后,司马衷继位,由于贾南风肚子不争气,始终生不出儿子,故此十二岁的司马遹就成了太子,正式入主东宫。

但这却遭来另一个年轻人的敌视,这个人就是贾南风的外甥兼侄子、西晋第一贵公子——贾谧。

有朋友说了,你又瞎扯,外甥怎么可能兼侄子,这叫什么关系?

呵呵,我没瞎扯,这事还得从贾南风的老爹贾充说起。

贾充这个人,历史形象一向很烂。

究其原因,一是他作为曹魏大臣,却怂恿人当街弑君;二是看不清天下大势,反对司马炎灭吴;三是为人比较鸡贼,贪恋权势,排挤贤能。

但贾充这个人军政能力还是很强的,曾向司马昭献计,平定了淮南诸葛诞叛乱。

而且精通法律,中国历史上首个提出“律(即法律)、令(即司法解释)分开,下位法服从上位法”概念的就是他。

担任廷尉时也能秉公断案,为很多因反对司马氏篡权而蒙冤入狱的人平反昭雪。

主持政务时又鼓励农桑,发展水利,为西晋初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所以,贾充这个人虽然无德,却很有才,与隋朝的大权臣杨素颇有些相似。

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对贾充那是相当倚重,司马昭让次子司马攸娶了贾充的长女贾褒(一说贾荃),司马炎又让长子司马衷娶了贾充的三女贾南风,故此贾充在朝中地位之高,一时无两。

但老贾也有难言的苦衷。这份苦衷与杨素也颇为类似,那就是“气管炎”。

别看他官场得意,感情上却是一团乱麻,既跟自己的前妻李氏藕断丝连、缠缠绵绵到天涯,又对续弦的妻子郭槐畏之如虎,三人之间那些荡气回肠的破事足够写一部言情小说了。

郭槐是当时著名的“河东狮”(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河东狮吼”的典故),吃醋(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吃醋”的典故)的本事天下第一。

她怀疑贾充这个糟老头子跟自己儿子的奶妈有染,就悍然杀了奶妈。结果悲剧了,儿子因为思念奶妈不吃不喝,挂了。

而且同样的事居然发生了两次,贾充与郭槐唯二的两个儿子全都早夭。

而郭槐年纪又大了,无法再生。于是,堂堂的当朝司空、尚书令、太尉大人就此绝了后,多么搞笑又悲伤的事。

但天无绝人之路,贾充的四女儿贾午却帮老爹解决了香火传承问题。

当年司马炎准备让司马衷娶贾充之女为太子妃,第一人选本来是这个老四贾午,只是因为当时贾午才十二岁,实在太小,这才改娶十五岁的贾南风。

后来贾午渐渐长大,有一次在府中无意看见一个风度翩翩的帅哥,名叫韩寿,正是自己老爹的秘书,就一见钟情、春心大动,连梦里都是韩寿的身影。

寿美姿貌,充辟为掾。每宴宾,其女窥之,见寿而悦,大感想,发于寤寐。——《晋书·列传·第十》

于是贾午叫丫鬟帮忙穿针引线,一来二去就跟小韩同志偷偷好上了。

有一次,老贾突然闻到小韩身上有一缕异香,立即警觉起来。

因为这种香料是西域特产,是亲家翁司马炎赐给自己的高级货,宫外绝对没有第二家,这小韩怎么会接触到呢?

他立即全府彻查,这才知道自己的小女儿跟韩寿早已生米煮成了锅巴。

不过老贾也很豁达,干脆就把贾午嫁给了韩寿,生了个儿子名叫韩谧。

这就是典故“韩寿偷香”的由来,《晋书》中有详细记载,文笔曲折生动,读来很是有趣。

至于后世王实甫写《西厢记》、汤显祖写《牡丹亭》是不是从中得到了灵感,笔者就不知道了。

贾充死后,贾家没了男人,这么鼎盛辉煌的家业怎么办呢?

于是郭槐一拍大腿,让外孙韩谧继承贾家的香火,韩谧就成了贾谧。

而贾南风也身不由己地由贾谧的姨妈变成了姑妈。

历来姑姑对侄子都相当宠爱,毕竟是娘家人嘛,所以贾南风对贾谧百依百顺,几乎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这种情感,在吕雉对吕禄、吕产,武则天对武承嗣、武三思身上也有体现。

贾谧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爷爷”贾充的公爵爵位,又有“姑妈”贾南风的宠爱,仕途自然一帆风顺,当上了散骑常侍、秘书监、后军将军,大概相当于政治局委员、中办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

史书记载,贾谧“好学,有才思”,世人都说他的文章可与西汉的贾谊媲美,这里面虽有拍马屁的成分,但也说明贾谧并不是完全的花花公子。

而张华之所以能成为当朝首辅,也是因为贾谧的积极推荐,所以这人对国家还是有所贡献的。

贾谧还热衷与名士相交,比如史上著名美男子潘安,知名学者陆机、陆云兄弟,写下《三都赋》的文学家左思,日后独撑危局的大英雄刘琨,超级富豪石崇等,都与他交情莫逆,合称“金谷园二十四友”。

当然,作为“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晋朝第一贵公子”,奢侈骄纵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据说当时黄门侍郎以下的官员,贾谧想抓就抓,想打就打,威福自专,傲视同侪,那真是“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傲娇得不行。

而对司马遹这个太子,贾谧天然就有一种强烈的敌意。

理论上他们是表兄弟关系,更是储君与臣子的关系。但贾谧从不把司马遹放在眼里,经常在礼制上逾越太子,走起路来不是跟太子并驾齐驱,就是干脆大摇大摆挡在太子前面。

有一次,司马遹和贾谧因为下棋起了争执,或许是一方想悔棋一方又不让,就面红耳赤吵了起来。

正好司马遹的十六叔、成都王司马颖在场,就厉声呵斥贾谧:“太子是国之储君,姓贾的你怎敢如此无礼!”

贾谧好汉不吃眼前亏,立即拂袖而去,转头找姑姑贾南风告了一状,司马颖就被踢出洛阳,回了他的封地邺城。

贾谧又继续向贾南风告刁状,说他私下听到太子说,等他继位一定要杀光贾氏族人,把您囚禁在金镛城,就像您以前对待杨芷一样。

贾南风一听,火冒三丈,就动了废掉司马遹之心。

三、作死的司马遹

自古以来,太子作为国家根本,想要废黜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就是皇帝都未必轻易做得到,更别说皇后了。

再加上司马遹自幼就有“神童”美誉,贾南风如果贸然废黜他,必然物议骚然、朝野反对。

不过贾南风还是有办法,她就从“名声”上入手:“你不是名声好吗?我把你名声搞臭,你不就完犊子了吗?”

于是她派人接近司马遹,把他拼命往邪路上引。

司马遹此时已到了十五、六岁年纪,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也处于青春叛逆期。

贾南风的手下就经常对司马遹说:“殿下青春年少,正该好好玩乐,放飞自我,何必自甘束缚呢?”

每次见司马遹遇到不顺心的事,又说:“您是太子呀,怎么不知道用严刑峻法去对付那些您不喜欢的人呢?这样将来谁还会怕您?”

渐渐地,司马遹开始变得纵情享乐,任性妄为,戾气也越来越重。

司马遹的爱好也很奇葩,一个是自己动手做一些小车小马,然后命宫人去坐,他却偷偷弄坏缰绳,让乘坐的人摔下地来,他就拍手大笑。别人如果不肯,他就拳脚相向,打得鸡飞狗跳。

另一个是cosplay,也就是角色扮演。他在东宫开设农贸市场,杀猪屠狗,叫宫人扮演买家,他自己则扮作屠夫,大声吆喝,卷起袖子卖肉。

而且他有一桩特殊技能,别人说要买几斤几两,他一刀下去,保准丝毫不差,于是江湖人送绰号“司马一刀”。

按晋朝制度,太子每个月的“工资”是五十万钱,但司马遹每次都要预支两个月以供挥霍,还常常入不敷出。

东宫属官中也有忠直之士,有个叫杜锡的就对司马遹的所作所为深感忧虑,天天规劝他要正心修德,远离小人。

可惜司马遹已经彻底沦为问题少年,居然让人把针放在杜锡座位上的毡毯中,杜锡落座后被针刺得一跳老高,血流不止。

在贾南风的有意推波助澜下,司马遹不学无术、顽劣成性的名声渐渐传开,各种负面新闻成了洛阳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

不过,司马遹生命中也有一个贵人在始终维护他,为他撑腰,这个人却是贾南风的老妈——郭槐。

你别看郭槐在贾充面前张牙舞爪,十足的一个泼妇,但这老太婆其实很不简单。

她知道贾南风和贾谧欲对太子不利,就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贾南风要对太子慈爱,将他视为己出,培养母子感情,这才是保证贾家富贵的长远之道,又严厉训诫贾谧不准乱来。

贾南风和贾谧虽然听不进去,但却很怕这个老太婆,只得唯唯诺诺,不敢将最后的阴谋付诸行动。

公元296年,六十岁的郭槐病重,贾南风在床边侍奉汤药,郭槐紧紧抓住贾南风的手,交代她务必要全心全意善待司马遹,而且千万不要再听任老四贾午和她儿子入宫,否则这娘儿俩必会给贾家带来灭顶之灾!

言罢死去。

郭槐算得上贾家唯一的“人间清醒”,她知道贾南风虽然一手遮天,但司马宗王的整体实力依旧强大,一旦贾南风对太子不利,必然会与司马氏彻底决裂,绝不会有好果子吃。

可惜,贾南风对老娘的话根本听不进去,就在郭槐死后第三年,贾南风终于向司马遹下手了。

公元299年,贾南风以司马衷生病为由,将司马遹诱入宫中,然后命宫女半骗半逼地喂司马遹吃下了不少醉枣。

醉枣,又称酒枣、蹦枣,春秋之时就有,香甜爽口、营养丰富,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驰名小吃。但顾名思义是用酒浸泡而成,吃多了不免醉酒。

司马遹就醉了。

这也可见司马遹的确是越活越回去了,五岁时还知道劝司马炎在情况不明时要注意安全,如今二十一岁高龄,却完全丧失了政治敏锐性。

否则,他一个棒小伙子如果硬是不吃,别人难不成捏着他鼻子硬塞吗?

司马遹一醉,贾南风立即命大才子潘安模仿司马遹的口吻,写了一封逼司马衷退位的信,说什么:“皇帝和皇后你们赶紧退位吧,你们如果不自己退,我就亲自进宫废掉你们!”然后叫司马遹对着抄写。

“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晋书·列传·第二十三章》

司马遹居然稀里糊涂真的抄了一遍,半醉半醒之间有不少笔画脱漏,贾南风干脆叫潘安模仿司马遹笔迹将信补全。

然后贾南风兴冲冲将信展示给司马衷看,司马衷脑子本就不行,果然信以为真,就召见群臣,说了太子逼宫和废黜太子的决定。

但这种事脑子稍微正常一点的都觉得大违常理,张华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质疑,表示反对。

他虽然深受贾南风重用,但他效忠的毕竟是国家和朝廷,而不是某个私人。

贾南风早有准备,马上向群臣出示司马遹的亲笔信。

见的确是司马遹的笔迹,满朝文武连同张华尽皆哑口无言,于是司马遹被废去太子之位,禁锢于金墉城中。

四、最大的“搅屎棍”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还不算太坏,虽然废了司马遹,但如果及时改立一个国储,局面还能勉强维持下去。

但就在这时,有个人粉墨登场了。

正是这个人,一脚将大晋朝踹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个人就是司马懿第九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弟弟,司马炎的叔叔,司马衷的叔爷——赵王司马伦。

由于后面会有大量姓司马的家伙出现,这里有必要引进一个“辈分”的概念,以示区分。

如果把司马懿作为第一代来参照,那么司马伦就属于二代司马,与九年前被杀的淮南王司马亮同辈,也是在世的司马宗王里辈分最高的。

这是个什么人呢?

首先,这人是个小偷,而且是被司法部门记录在案的小偷。

司马炎建立晋朝时,司马伦受封琅琊王。

他身居王爵,却命一个叫刘缉的手下去内库偷盗御裘,也就是司马炎的裘皮大衣,结果却被查了出来。

当时廷尉的判决是刘缉斩首,司马伦与刘缉同罪论处。

有人说司马伦是王爵,又是皇帝的亲叔叔,不应论罪。而大臣刘毅反驳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马伦可以按议亲、议贵之法减轻处罚,但不能说是无罪。”

司马炎也认为刘毅说的是正理,就先宣布司马伦有罪,然后下诏特赦了他。

司马伦头上顶着“小偷”的帽子,却照样在外地州郡当官,先后镇守过邺城和关中。

但以他的德性,真可说是“为官一任、祸害一方”。就是由于他在关中横征暴敛、赏罚不公,引发了氐族首领齐万年起义,关中一片大乱。

司马伦于是被征召回京,由司马伦的八哥、另一个二代司马、梁王司马肜(róng)去关中平叛。

顺便说一句,这个司马肜也不是个好人,他在平叛过程中公报私仇,害死了名将周处,不过这事与本文无关,略过。

司马伦回京后,拼命巴结当权的贾南风和贾谧,而贾南风出于笼络司马宗王的需要,也收下了司马伦这个“老马仔”,封他当了车骑将军、太子太傅。

晋朝的官职和军衔还没有像后来南北朝时那样通货膨胀,什么“天柱大将军”、“柱国大将军”、“上柱国”、“上大将军”层出不穷、泛滥成灾,车骑将军已经是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的高级将领,握有相当重的军权。

但司马伦贪心不足,又积极谋求录尚书事的官职,却遭到了张华的激烈反对。

张华对贾南风说:“这司马伦的德性谁不知道?他要是当了录尚书事,别说内库,外裤也要被他偷光了!”

贾南风对张华还是很信任的,就没有同意司马伦的请求。

司马伦因此不仅对贾南风心存不满,更是对张华恨之入骨。

这时发生了太子被废事件,司马伦就突然站上了时代的风口。

当时禁卫军中有几个中低级将领对太子被废心怀不满,想密谋营救司马遹,帮他复位,再废黜贾南风。

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个人私心作祟,毕竟这种事虽然风险大,但一旦成功,回报也是无比丰厚的。

所以我说“八王之乱”总是此起彼伏、没完没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禁卫军将领始终热情高涨地掺和其中。

不过这么大的事,几个小小的“连长、排长”哪里搞得定,他们就想找个辈分高的司马宗王来主持大局。

而此时在京的司马宗王中,以司马伦辈分最高,他们就找上了门。

司马伦听了他们的想法相当兴奋,他这人虽然德才兼不备,却对权力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就打算赌上一把。

但这时,另一个人又粉墨登场,使得事态朝着失控的边缘加速演进,这个人就是司马伦的“狗头军师”——孙秀。

而他也可以算是“八王之乱”中最大的一根“搅屎棍”。

其实,假如司马伦运气够好,计划能顺利实施,真的救出司马遹,废黜贾南风,那他就是安定社稷的大功臣,晋朝的“周公”、“伊尹”。

但孙秀却对这个计划提出了质疑:“王爷一向跟贾后走得近,而太子与贾后却势同水火。王爷就算救出了太子,除掉了贾后,太子就会感激您吗?他只会认为您是在投机,将来一定会猜忌您。那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一番话说得司马伦如冷水浇头,顿时无言以对,半天才问:“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这时,孙秀提出了一个当时看来精妙绝伦,事后证明臭不可闻的主意:“我们应该利用贾后杀死太子,然后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除掉贾后。这样,您既师出有名,又没有后顾之忧,岂不妙哉?”

司马伦一听,连声叫妙,就让孙秀去找贾谧,说有人正准备发动政变,营救太子、废黜皇后。

贾谧本就有心置司马遹于死地,立即入宫觐见贾南风,一通绘声绘色的危言耸听,贾南风就动了杀机。

她派了个心腹太监去侍候司马遹,叫他找机会下毒。

但司马遹上次吃了嘴馋的亏,人又变精明了些,幽禁期间都是自己动手煮饭做菜。好在他之前提前演习过,当过小商小贩,练过烹饪手艺。

太监找不到机会下毒,就索性把司马遹的粮食来源断绝,准备饿死这位小爷。

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废太子十分同情,经常偷偷送饭菜给司马遹吃,司马遹有一顿没一顿的,硬是撑着不死。

贾南风听说后愈发忌惮,这说明太子的潜在支持者大有人在,岂可不快刀斩乱麻(当然,这个时候也还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典故)?

于是,贾南风另外派了个身强力壮的太监名叫孙虑,在厕所里用药杵将司马遹活活打死了。

司马遹死时的惨叫声远远传出,动人心魄,整个过程残忍而血腥。

因如厕,虑以药杵椎杀之,太子大呼,声闻于外。——《晋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

五、南风殒命

司马遹被害的消息传出后,天下为之震动,司马宗王更是义愤填膺,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而司马伦、孙秀则心中暗喜,立即开始筹划第二步棋。

司马伦首先找到自己的八哥,刚从关中平叛归来的梁王司马肜,把计划和盘托出。

司马肜作为宗王,本就对贾南风不满,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倒贾”。

司马伦又以车骑将军的身份召集自己麾下的戟盾、‌长弓、硬弩三支特种部队的统军将领,拿出一份伪造的诏书,宣布:“贾后和贾谧杀害太子,陛下让我入宫废除贾后,你们全部听从我的号令。事成之后,你们一律赐爵关内侯,如有不从,诛灭三族!”

这些将领本来就唯恐天下不乱,哪管这诏书是真是假,立即表示拥护司马伦。

纵观整个“八王之乱”,伪造的诏书前后不下二十份之多,这也说明司马衷这个白痴皇帝在人们心目中几乎等同于空气,每个人都可以假借他的名义去搞事情。

司马伦、司马肜两个老家伙率军埋伏在皇宫之外,自己却不敢以身犯险。

这时,另一个司马宗王跳了出来,只带了一百人就急吼吼杀入宫中,来抓贾南风。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老朋友、司马炎的“亲兄弟兼堂兄弟”、“晋朝第一大冤种”、齐王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在辈分上属于四代司马。

需要注明的是,古代的“冏”和“囧”是通假字,本意是窗户明亮、一片光明的意思。

不知为何现在却成了“人在囧途”的“囧”,变成了“尴尬、窘迫”的意思,真是奇哉怪也。

这个司马冏还有另一层身份,他其实是贾充的外孙,贾南风大姐贾褒的儿子,也即是贾南风的外甥。

那司马冏为什么对“倒贾”有这么高的热情呢?

这是因为贾充的大女儿贾褒、二女儿贾濬都是前妻李氏所生,而三女儿贾南风、四女儿贾午才是续弦的郭槐所生。

李氏和郭槐两个女人为了争老公斗了一辈子,郭槐始终占尽上风,这就造成贾褒、贾濬和贾南风、贾午关系极为恶劣,而司马冏当然对这个三姨妈深恶痛绝了。

闲话少叙,司马冏进宫第一件事就是把傻皇帝司马衷先抢到手,然后以司马衷的名义,召贾谧入宫,这是为了防止贾谧在宫外召集党羽组织抵抗。

贾谧入宫没见到司马衷,却见到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表哥司马冏,顿知大事不好,拔腿就跑。

可惜司马冏早就布下天罗地网,带人围追堵截,最后还是将贾谧抓住。

贾谧高声大叫:“姑姑救我!”可惜为时已晚,这位“晋朝第一贵公子”被当场乱刀砍死,去找他亲爱的表弟司马遹地下相会去了。

然后司马冏火速赶往皇后寝宫,贾南风见司马冏带兵闯入,知道出了大事,厉声喝问:“你要干什么?”

“我奉旨抓捕你!”司马冏回答。

“不可能!诏书不经过我手,怎么发得出去?你这是矫诏!”贾南风气急败坏地说。

司马冏却不再回答,命人将她绑住,押出后殿。

贾南风一边挣扎一边向司马衷的方向高喊:“陛下,你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老婆被人抓走吗?他们能废了我,就不能废了你吗?”

司马衷听见了也只是六神无主、无能为力。

其实,司马衷和贾南风何尝不是互相依存的关系?贾南风因为有皇后的身份,才能把持朝政,而司马衷有贾南风这个皇后,才能安坐帝位。没有贾南风的强势,司马衷的帝位又靠谁来支撑呢?

贾南风见司马衷没反应,又问司马冏:“小兔崽子,到底是谁在幕后操纵?”

司马冏也不隐瞒,回答道:“是赵王和梁王!”

贾南风恍然大悟,知道自己中了司马伦的计,不禁高声痛骂:“栓狗应该栓脖子,而我却只是拴住了尾巴,真是活该呀!”

后遥呼帝曰:“陛下有妇,使人废之,亦行自废。”又问冏曰:“起事者谁?”冏曰:“梁、赵。”后曰:“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晋书·列传·第一》

来到前殿,贾南风看到贾谧的尸体,又放声大哭,对这个“侄子兼外甥”,贾南风还是有真感情的。

此后,贾南风被押送至金墉城囚禁。

没多久,司马伦送来金屑酒一杯,贾南风就在这个当年自己杀死婆婆杨芷的地方被逼自尽,结束了她精彩纷呈、作恶多端的一生。

此后,司马伦又全城大索,将贾模、郭彰等后党成员全部捉拿斩首,连贾午也没能幸免,死者高达数千人。

按说诛杀后党也算是正本清源、肃清余毒的必要举措,但司马伦凶性大发,居然想起阻挠自己升官的张华,就派人前往抓捕。

军队将张华府邸包围,高声叫喊:“奉旨诛杀张华。”

张华对众人流泪叹息说:“我是先帝老臣,赤胆忠心。我年纪这么大,死有什么可怕,只怕社稷将有大难啊!”于是被杀,并夷三族。

按照惯例,应该对淘汰出局的人物作个简单的点评。

“一代妖后”贾南风是“八王之乱”前期的核心人物,她生性淫荡、性情凶残,权力欲、占有欲、控制欲强得出奇,完全是中国古代妇女道德标准的悖逆者、破坏者、践踏者。

所以历代士大夫文人对贾南风无不深恶痛绝、口诛笔伐。

不过平心而论,贾南风作为一个统治者,在为政举措上倒也不能算很差。

她任用贤臣,垂拱而治,自己不过多插手具体政务,使西晋帝国拥有了近十年总体安定的局面。

要知道,西晋从统一中国到最后灭亡总共也才短短的三十七年时光。

而她的后党成员如贾谧、贾模、郭彰等人,史书并没有记载有什么突出的恶行,什么草菅人命、卖官鬻爵之类的事,至少我没有发现。

至于说他们嚣张跋扈,那也属于主观色彩比较浓的评价,缺乏实际佐证。

虽然这一时期西晋最深层次的矛盾——民族矛盾还在酝酿和积累,但这毕竟不是贾南风造成的,她也不可能有那个先见之明去提前化解。

所以,如果我们不从道德角度,而是从政治角度去看,贾南风其实算不上十恶不赦。

毕竟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有贾南风这样一个当权者,未必是一件坏事。

但贾南风最失败的事就是废杀太子司马遹。

之前,楚王司马玮杀死淮南王司马亮,这只是司马家族内部秩序混乱的开始;

而贾南风杀死司马遹,则是国家政权秩序混乱的开始。

因为司马遹是现任皇帝司马衷唯一的儿子,他的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所有姓司马的宗王们都有了问鼎帝位的资格,所有人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这也是“八王之乱”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次又一次掀起惊天狂澜的根源。

好了,西晋政权最终落到了赵王司马伦和他的“狗头军师”孙秀手里,这两根超大号的“搅屎棍”又将联手为我们奉献怎样荒唐的活剧呢?

请看下回分解。

4 阅读:235
评论列表
  • 2024-08-19 17:57

    很好奇作者是什么职业?不光对历史熟稔,文笔还这么好[点赞][点赞][点赞]

  • 2024-10-25 20:00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笔锋犀利,阅过!后续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