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的一生宿敌

万小妖说 2025-02-20 10:45:01

美元的发展,得从两次世界大战说起。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陷入混乱,形成了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纷纷贬值,经济形势一片惨淡。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和英国看到了建立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契机,毕竟这是一种能长期获利的方式。于是,美英两国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英国原本信心满满,可美国在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元的地位和其国际黄金储备实力相当稳固,最终决定采用美国的怀特计划。

1944年7月,美国、苏联、中国、法国等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的华盛顿大旅社,举行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也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以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提供长期信贷,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汇率波动超过1%时,各国需主动干预;各国将美元视为国际储备资产,缴纳会费时,需使用25%的黄金和美元,以及75%的本国货币。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美元成功成为国际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然而,美国也清楚这个体系存在一个难以避免的缺陷,即 “美元悖论”。该体系依赖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在黄金生产停滞的情况下,国际储备的供应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当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时,国际储备资产无法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而当美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国际储备资产过剩,容易引发美元危机,危及国际货币制度。简单来说,美元成为世界流通货币后,美国可以通过印钞购买全球商品,但印钞过多会导致美元贬值,为了维持美元价值,又需要控制印钞量,减少市场流通。可如果美元不流通,就难以成为主流货币,其他国家也将缺乏美元进行贸易。

为了让美元在全球流通,同时保持其地位,美国需要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美国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一是对外援助,但这显然不现实;二是让其他国家向美国借钱,但借款最终还是要归还,无法实现美元的持续输出;三是美国用美元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这样其他国家手中就有了美元,可以用于购买廉价产品并转卖获利。这也是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原因。

为了维持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在战后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经济复苏,同时推动日本的工业发展。表面上是援助,实际上是为美元铺路,将美国的工业向外转移,让其他国家生产商品,美国再用美元购买。这样一来,美国既能减少自身生产,又能获取最大利润,同时让其他国家依赖美元。如果其他国家没钱,美国还可以提供贷款,一旦无法偿还,美国就可以用美元收购其优质资产,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收割。

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打乱了美国的计划。日本作为美国的后勤基地,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这导致美国出现收支不平衡。到抗美援朝后期,美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面临危机。此时,各国也意识到美国的意图,开始采取行动。各国纷纷兑换美元,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减少,而美国又不敢大量印钞,引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

为了解决危机,美国试图通过战争转移矛盾,增加进口,让其他国家多生产。1960年10月美元危机爆发后,1961年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但中国的坚决反对和对越南的支援,让美国陷入战争泥潭,财政赤字和收支赤字进一步扩大,美元信用受到冲击,资本出逃,各国纷纷用美元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减少,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面对困境,美国又想出了新办法。既然无法阻止其他国家的发展,那就将剩余的工业体系转移出去,自己掌握技术和能源。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后,美国与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沙特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并得到了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同意,从而建立了石油美元体系。

随着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石油危机的爆发,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大幅增加。为了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美国让美元贬值。当时日本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其商品遍布全球,美国担心被日本和德国反收割,于是联合其他国家签订了广场协议,打压日本和德国的经济。

然而,世界各国并不甘心被美国随意收割。1998年欧洲央行成立,推出欧元,试图取代美元在石油贸易中的地位。2000年11月,伊拉克央行宣布石油用欧元结算,这激怒了美国,随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打击了欧元和伊拉克。之后,卡扎菲也因挑战美元地位而遭到美国的打击。

为了巩固石油美元地位,美国又开始推行环保理念,倡导碳综合。一方面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另一方面让这些国家购买美国的技术和指标,从而再次获利。

但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不信命、不服输,不甘心在能源上被卡脖子。早在 1992年,钱学森就提出了蓄电池能源发展计划,中国开始默默研究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当美国还在关注萨达姆和卡扎菲时,中国已经在电动车和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尤其是比亚迪的快速发展,对美国的石油美元体系构成了严重威胁,就像一记重锤,敲碎了美元体系的一条腿。

美国意识到新能源的发展趋势难以阻挡,于是开始转向科技领域,试图建立科技美元体系。美国在芯片研发方面具有领先甚至垄断地位,通过瓦森纳协定、芯片四方联盟等方式限制其他国家获取先进技术。

然而,华为的出现打破了美国的计划。华为坚持自主研发,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又给了美国的美元体系重重一击,敲折了另一条腿。

疫情之后,全球经济低迷,美国财政赤字严重,于是再次发动战争,挑起俄乌冲突。无论欧洲还是俄罗斯受损,美国都能从中获利,最差也能从乌克兰获取资源。但中国开启了 “去美元化” 进程,让美国始料未及。沙特等国家也不再与美国签订石油美元协议,美国的科技美元体系也面临危机。

美国又想出了新套路,既然全球完整的产业链在中国,而科技升级是必然趋势,那么可以从智能化入手。通过人工智能控制全球生产制造业,让其他国家的工厂要么使用美国的 AI产品,要么因成本高、效率低而被淘汰。特朗普上任后,开启了星际之门计划,试图将美国建成国际人工智能中心,用人工智能绑定美元,恢复美元霸权。

但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比如 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美国的垄断。中国不仅展示了强大的AI研发能力和高级算法,还愿意与世界分享技术,倡导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这让其他国家看到了中国的诚意和实力,尤其是印度等急于发展的国家,纷纷选择与中国合作。

如今,中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新能源产业、最全的产业链,以及先进的AI技术和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可控核聚变实现商用,中国将不再依赖传统能源,美元的挂钩基础也将进一步削弱。

美国为了维护自身霸权,不断采取各种手段,如武装侵略、美元收割、颜色革命等,但这些招数在面对中国时逐渐失效。中国凭借自身的实力和智慧,一次次化解了美国的威胁,让美国无可奈何。

美国深知,如果不尽快控制其他国家的工业体系,未来将再无机会。目前,除了中国,美国还将目标对准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加拿大、印度、沙特、印尼等工业国。日本已被美国掌控,美国也在与印度谈判,试图控制加拿大,拉拢俄罗斯,打压法国,染指沙特,韩国更是其附庸。而德国可能成为美国的下一个目标。

然而,美国刚刚得罪了欧洲,欧洲国家虽不敢公然反抗,但已心生不满,离心离德。美国的星际之门计划还未开启,就已面临重重阻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美国若想拯救美元体系,战争似乎成为了最后的选择。但美国最想打击的目标,它却无力应对,而其他地方的战争又难以带来足够的利益。美国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金融体系,每次出现问题都与东方有关,这真是 “既生瑜,何生亮” 的无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