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人们常说,梦见已故亲人是思念的表现。
可你注意到没有,再思念的亲人,来梦中相见的次数也不会太多。这是为什么?
《玄言录》里记载了一个故事,一位对亡母思念至深的书生,通过冥府判官得到了阎罗王的开示,揭示了阴阳两界的玄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4b944d97f524df902170c59a55ca0f.jpg)
宋朝年间,江南有个叫苏洪的书生,幼年丧母。
每到深夜,他就对着母亲的遗像痛哭。可母亲生前最疼他,为何死后这么多年,却极少出现在他梦里?
一天夜里,苏洪又坐在书房里翻看母亲生前写给他的书信。屋外响起一阵脚步声,一个青衣判官推门而入。
"你就是苏洪?"判官问道。
苏洪吓了一跳:"你是谁?"
"我是冥府判官,专管阳间梦境。看你日日思念亡母,我特来告诉你一些事。"
苏洪连忙跪下:"求您告诉我,我母亲现在如何?为何这么多年她很少来我梦中?"
判官说:"你母亲已经投胎转世了。不过你这份孝心感动了阎罗王,他让我来开导你。明晚你在梦中可见阎罗王,他会为你解答疑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c9dfd371be527cbf0a6ac37714c331.png)
第二天晚上,苏洪早早躺下。
恍惚间,他来到一处阴森的殿堂,殿上端坐着阎罗王,两旁站满鬼差。
阎罗王问:"你想知道为何亡母很少入梦?"
苏洪跪下说:"是的,我日日思念母亲,可为何梦中难见?"
阎罗王说:"你可曾想过,阴阳两界本就有别。阳间人梦见亡者,有三种情况:
一是亡者未投胎,来向亲人告别;二是亡者有未了心愿,来向亲人托梦;三是阳间人思念太过,惊动冥府,特许来梦一次。"
"可我如此思念母亲......"
阎罗王打断他:"正因为你太过思念,反而阻碍了相见。
你想啊,阴阳两界本是泾渭分明。活人做梦,是阳气运行;亡者托梦,是阴气游动。阴阳相逢,必须恰到好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51e4c0394b17fbedba081b98fab2ee0.jpg)
"就像什么?"苏洪问。
阎罗王说:"就像划船过河。你在岸边太过用力呼喊,反而会让对岸的船只不敢靠近。你母亲知道你思念她,但她更希望你好好生活。你整日以泪洗面,阳气耗损,反而让她难以入梦。"
"那应该怎么办?"
"放下执念。生者自有生者的路,死者自有死者的路。你母亲在阴间看到你这样,也会心痛。她已经投胎转世,过着新的生活。你要让她安心。"
就在苏洪要继续追问时,阎罗王忽然站起来,手指大殿一角。那里有一面古镜,镜中若隐若现着一个画面......
镜中显现的是一个温馨的场景:他母亲的魂魄正站在他床前,慈爱地看着他。可每次她要靠近时,苏洪身上浓重的悲气就会把她推开。
阎罗王说:"看到了吗?你太过悲伤,反而让亡母不敢靠近。
阳间人总以为,思念得越深,亡者就越容易入梦。其实不然。阴阳有序,生死有别。《黄泉录》说:'阳思太重,反累阴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d9f2d46042ac8217c3767c36b96032.jpg)
"这是什么意思?"苏洪问。
"就是说,过度的思念会打破阴阳平衡。《冥律》记载:'阳间人思念太重,犹如锁链,会束缚亡者的魂魄,让他们难以安息。'"
阎罗王继续说:"你知道为什么刚去世的人容易托梦,时间久了就很少来梦中吗?
这是天地有常,阴阳有序。刚去世时,与阳间还有联系,容易入梦。时间久了,阴阳分化,自然就难以相见。"
"《幽冥记》说:'阳思阴隔,魂梦难通。'
意思是说,阳间人的思念太重,反而会在阴阳之间筑起一道墙。你日日以泪洗面,就是在加固这道墙。"
苏洪恍然大悟:"那该如何是好?"
"《冥书》说:'生者善生,死者善逝。'你要学会放下。不是不念,而是要用平和的心念。《地府经》说:'心平气和,阴阳自通。'"
阎罗王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从前有个人,妻子去世后日夜思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591d43d72792e5b2849922a689f9dd.jpg)
“有一天,一位高僧对他说:'你的悲伤太重,反而让亡妻无法安息。你要用清净心念她,而不是用悲伤的心念她。'
那人听懂了,果然没多久就梦见亡妻,与她平和地道别。"
《玄言录》记载:"阴阳两界,如河两岸。过度的思念就像惊涛骇浪,会让两岸的船只都难以靠岸。只有心平气和,就像风平浪静,两岸的船才能安稳往来。"
这番话点醒了苏洪。从那以后,他不再整日悲伤,而是用平和的心念母亲。每当想她时,就点一柱清香,安静地说说话。
慢慢地,他开始在梦中见到母亲。不是悲伤的相见,而是温馨的话别。
母亲告诉他:"你明白了阴阳之道,我也就放心了。好好生活,我们终会重逢。"
这个故事被记入《玄言录》,流传后世。
唐朝高僧玄奘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说:"生死皆幻,悲欢皆梦。明此理者,方能超脱。"
"阴阳互根,生死一理。知此道者,心自安泰。"
"阳间人常问,为何亡者很少入梦?须知阴阳有序,生死有别。过度思念,反成阻碍。心平气和,方能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