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悲歌,目光短视敌视中国,美国收紧出口,印度工业化成笑话

商业小聪明 2025-02-08 03:58:37

近十多年,印度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丰富资源的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可谓是相当迅猛,特别是在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后,提出的“印度制造”计划更是如同一剂强心针,试图借助中国产业链转移的契机,一跃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但十年过去了,莫迪的左右逢源显然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结果,既没有把握住中国,如今美国也对印度不再容忍,这印度的工业化还有戏么?

自己把路走窄了

在中国,印度的名声一直是比较特殊,毕竟总是对标中国,但实力好像有些跟不上。

不过事实上莫迪的雄心壮志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

莫迪当年上台时,我们正经历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确实存在向外转移的趋势。

而印度无论是低廉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潜力,似乎确实就是许多年前中国的翻版,能接住这碗饭。

然而,十年过去了,印度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非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2%,这个数据甚至已经不如越南。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自然就是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电力还是通信,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需要。

以电力为例,印度平均一天要停电8小时,而我们的工业区停电一年不到1小时。

这里面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其次,印度的人力资源质量也令人堪忧,换句话说就是人多但是不顶事。

基础教育的欠缺以及可能存在的文化习性的影响,使得这印度工人在技术和效率上都不行,承接高端制造业自然就力不从心了。

无论是富士康还是三星工厂,这几年都没少在印度吃亏。

再者,印度政府在地缘政治上的盲目跟风也为其工业化进程埋下了隐患。

为了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印度政府盲目跟风制裁中国APP,封杀TikTok、微信等应用,并对中国光伏组件加征高额关税。

这些举措不仅没有提升印度自身的科技实力,反而严重阻碍了印度的经济发展。

更可笑的是,印度政府还高调宣布要实现“100%本土制造手机”,结果却发现手机内部的核心部件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这种“印度本土制造”的滑稽现实,无疑是对印度政府工业化雄心的一记响亮耳光。

啥都想要,最终只会什么都捞不着。

莫迪还能玩得转么?

印度工业化的挫败当然不是偶然,而是各种条件和决策共同导致的必然结果。

就拿对中国来说,明明知道在产业链升级和转型上得依靠中国,但却时不时捅个刀子。

像小米和vivo等国产厂商都一度在印度做的风生水起,但印度政府却是养熟了就得杀,钱不能让外人赚走了。

这就显然是搞错了重点,让中国的先进生产力激活和带动印度本土企业的生产力,最终掌握必要的技术并提高生产效率,这是正常的逻辑。

这个过程算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可如今丢掉了众多中国企业的信任,而这是很难弥补或者说买回来的。

并且,承接中国产业链这个风口,过去了也就再回不来了。

还有美国这边,莫迪一直是想着拿帮助美国压制中国作为筹码,从美国手里换点东西,这些年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但却贪心不足,时不时对美国也来一刀背刺。

拜登可能还好,但如今特朗普又回来了,这个做派岂能不被算账。

在特朗普又开始搞单边主义的情况下,莫迪想搞到技术和高端的产业链,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而印度现在想的成为世界第三大AI 中心,那就更加遥不可及了。

毕竟产业链的建设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

没有技术和设备的支撑,再庞大的人口红利也是无效的。印度在工业化进程中过于依赖外部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在关键领域如芯片、新能源和精密仪器等方面,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

这种对外部技术的过度依赖,使得印度在面临外部制裁和技术封锁时显得束手无策。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所在,但莫迪却是更喜欢政治作秀和搞地缘政治。

而盲目参与地缘政治博弈只会自断经济发展的经脉。

印度政府在地缘政治上的盲目跟风不仅损害了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也阻碍了自身的经济发展。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让印度失去了宝贵的市场机遇,还使得印度在国际上的形象大打折扣。

再者,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当世界已经进入AI和新能源时代时,印度还在为建设简单的工厂而苦苦挣扎,甚至更有印度网友称印度连个手机壳都造不好。

这种时间上的滞后不仅让印度错失了承接中国产业链的黄金十年,也使得印度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如今,莫迪做了十年的印度制造梦可以说已经破灭了,下一个十年能不能赶上来,谁也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难度已经又比十年前大了许多。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外媒:印度经济增长势头正失去动力》参考消息

《印度IT部长称,印度首款本土半导体芯片有望于2025年推出》邮电设计技术

0 阅读:127

商业小聪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