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8年造假8年,创始人套现20.2亿后离场,国资24亿投资全亏光

牛头湖人世界 2025-02-16 14:52:41

"33.8亿应收账款"的报表数据摆在桌面上时,新余投控的决策层或许正举杯庆祝。他们不会想到,这份看似光鲜的财务数据,最终会变成吞噬24亿国资的深渊。

2020年6月那场看似双赢的股权交易,撕开了一道资本市场的血色伤口。创始人叶家豪将奇信股份三成股权作价10.9亿元转让给江西国资,完成这场交易后,他的个人套现总额达到20.2亿元。

八年造假史:从上市前就开始的完美骗局

2012年的深圳写字楼里,叶家豪盯着奇信股份的财务报表陷入沉思。彼时距离公司计划中的上市还剩三年,但真实的亏损数字根本达不到上市门槛。

这个时间节点成为资本骗局的起点。通过虚构工程合同、虚增应收账款等手法,奇信股份在2012-2014年间硬生生造出8亿元利润。2015年成功登陆深交所时,那些庆功宴上的香槟气泡里,漂浮着尚未被识破的谎言。

造假机器的齿轮一旦启动就难以停止。上市后的五年间(2015-2019),虚增利润金额飙升至17.9亿元。最猖狂的2019年,审计机构天职国际在底稿中发现了异常,却选择用伪造的凭证来掩饰漏洞。

金蝉脱壳:20亿套现背后的精准算计

2019年6月的减持公告看似平常。"因个人资金需求",创始人夫妇开始抛售股票。这个时点距离业绩爆雷还有整整两年,叶家豪对危机降临的预感精准得可怕。

当新余投控的24亿资金到账时,奇信股份账面上仍显示着33.8亿应收账款。这些数字让国资平台坚信接手的是优质资产,却不知其中大量项目根本不存在。

套现时间轴透露出精心策划的痕迹:2019年试水性减持1亿,2020年通过股权转让一次性套现10.9亿。等到2021年员工实名举报时,叶家豪早已完成资金转移。

国资接盘:24亿学费买来的惨痛教训

新余投控的尽调团队或许该被写进风控教科书——不过是作为反面案例。他们对33.8亿应收账款的核查,竟完全依赖奇信股份提供的虚假合同和伪造的施工进度表。

这场收购暴露出国资监管的致命软肋:过分相信上市公司光环,低估了造假产业链的完整度。从伪造印章到虚构施工日志,奇信股份甚至建立了专门应对核查的"应急预案"小组。

24亿国资的蒸发并非瞬间发生。2021年业绩爆出17.5亿巨亏时,新余投控才意识到踩中了连环陷阱。此时叶家豪套现资金早已完成多轮洗转,追偿可能性微乎其微。

审计失守:2700万罚单背后的行业之殇

天职国际的审计师们在底稿上签字时,可能觉得这只是又一个寻常项目。他们不会料到,这些盖章文件日后会成为处罚铁证——底稿中出现的日期涂改、凭证缺失等问题,直接坐实了协同造假的指控。

证券服务业务半年的停业处罚,对这家老牌会计师事务所意味着什么?2023年处罚落地后,超过20家上市公司立即终止合作,多个IPO项目被迫中断。市场用脚投票的速度比监管处罚更快。

讽刺的是,在奇信股份造假最猖獗的2015-2019年,天职国际给出的都是无保留意见。这些"干净"的审计报告,成为叶家豪继续融资套现的信用背书。

数字不会说谎 但做账的人会

有网友算过一笔账:26亿虚假利润仅被罚5000万,叶家豪个人套现20亿只罚1400万。相比之下,美国安然事件5亿美元罚金直接把公司送进坟墓。当造假的收益远超成本,资本市场就会沦为骗子的狂欢派对。

另一位投资者留言更显无奈:"原来上市公司的保质期只有八年——前八年做假账,后八年等退市。"这些带着血泪的调侃,折射出当前违法成本的严重失衡。

0 阅读:0

牛头湖人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