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把精力放到收拾学生身上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启发,而非简单的控制和压制。在实际教学中,我曾见过一些老师,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处理学生的纪律问题上,如课堂喧哗、上课睡觉等。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消耗了教师的精力,还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把精力放到收拾学生身上。
我深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性格、兴趣和需求。因此,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平等、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
在课堂上,我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课堂上保持专注和投入。
同时,我也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样,学生就能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2.不满堂灌,课堂要留白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而,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坚持“不满堂灌”的原则,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和开放性。
在课堂上,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讨论。同时,我也注重课堂的留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究和训练。
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充分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他们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主动和有效。
3.不为了抓纪律而忘了抓学习
纪律是学习的保障,但过分强调纪律而忽视学习本身,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我深知,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良好的纪律只是为学习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因此,我始终坚持“不为了抓纪律而忘了抓学习”的原则。
在课堂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承担的学习责任。
同时,我也注重课堂的管理和调控,确保课堂秩序的稳定和有序。但更重要的是,我始终把教学放在首位,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