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在消失了千年后,竟然死灰复燃!

夫子掌掌眼 2019-11-12 14:45:29

殉葬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到了殷商时期最为鼎盛。截止至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人殉遗迹,出现在公元前6000年,位处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

这样的情况,一直发展到了汉代,《汉书》载:“武帝时,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充后宫,及弃天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

直到汉代以后,人殉才逐渐式微,这种制度性的杀殉开始不复见。当然这里面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早已经有了预兆。

首先在思想大爆炸的春秋战国时期,反对人殉者已经越来越多。《礼记·檀弓篇》就记载了两条当时人反对人殉的例子,一个是陈尊,另一个是陈子亢。但是是否完全是礼仪的需求,人权的需求,又不必然。更多的其实还是由于战争所需求人口的隐性因素,决定了这一切。

但是偏偏这样一种惨绝人寰,最终被时代淘汰的制度,却在时隔千年之后的明代死灰复燃了,重新成为一种制度,制造了大量人间悲剧。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朝建立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剪伐斫削、藻绘粉饰”,终于天下太平,四方安定,民生恢复,基业稳固。

本来这样的盛世可以一直存在下去,可是偏偏朱元璋却在临终前发布了一生最后一道命令“责殉诸妃”,也就是命令妃嫔们为他殉葬,到地下去服侍他。正是这道命令,复活了在中国已经消失了一千多年的人殉制!

这道命令之下,除了张美人的女儿年仅四岁需要抚养得免一死外,其他为朱元璋侍寝过的近四十位宫人妃子都被迫自杀。《明朝小史·卷三》载:“太祖崩,伺寝宫人尽数殉葬。”

而这一切的理由,恐怕都脱离不开底层文化中贱视女性的倾向,而朱元璋只不过是将其发展到了极致。除了对结发妻子马皇后一直保持着尊重以外,朱元璋对于其他宫人妃子,稍有不满,就举起屠刀。《纪事录》载,洪武年间宫廷内有大量浣衣罪妇,专门为宫内人服务。有一次朱元璋听说她们中间有人与外面相勾结通消息,遂将五千多人包括看守她们的守门人都剥了皮:“上疑其通外,将妇女五千余人,俱剥皮贮草以示众,守门宦者如之。”

若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王孙权贵,或许造成的影响还要小很多,可偏偏是开国皇帝,创下殉人之例后后代帝王哪能不谨遵》。明成祖死后,殉葬的妃嫔三十余人。明仁宗死后有五个妃子殉葬,宣宗死后有十人殉葬。至于景帝,史书上仅记载“诸妃嫔唐氏等”殉葬,具体人数不明。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才算是制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惨剧,他在临终之前,留下了这样的遗嘱:“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

后世史家对此举亦是不吝赞美之词,说“英宗独见,罢免此举,遂破千古迷谬,视唐宗命孟才人先效死于生前者,圣愚奚啻千里”。至此,中国历史上死灭后意外复活的野蛮殉葬制度终于被画上了句号。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