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后的婚姻,还能继续这样下去过日子吗?
有的女性会选择毅然离婚,相应的,也有的女性选择了苦苦支撑,却在自己的未来里看不到希望。
一位女性在网上倾诉道:“我的老公出轨两年了,他和第三者在外同居,我发现后和男人吵过闹过但他们就是没断。现在除了孩子的问题,我不找他,他也不理我。老公没有钱给我,之前他从第三者那里借了点钱给我但也不多,现在他借不到了,可老公和第三者还是没分开……如果我不离婚的话,还能过下去吗?”
既然这样问,那就先回答你最关心的问题吧。
能过下去,不等于你非得这么过下去。
比起问能不能过下去,我更建议你问问自己——“我真的想这样过一辈子吗?”
婚姻不是监牢,你不是受惩罚的囚犯,你有权利选择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温度。
如果你对自己想要的未来还感到茫然,你也可以从审视自己的现状做起。比如,你的第一步就可以是去理解和面对:在这样有名无实的婚姻里,你所坚持的到底是什么?你放不开的到底是这个做不好父亲和丈夫的男人,还是你在这段关系里的心理投射?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你才能驱散眼前的迷雾,看清自己到底应该过上怎样的生活。
1得过且过的人生,都是低配版
问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其实没什么意义。
说到底,在物资丰富、社会救济日渐完善的今天,一个有手有脚身体健康的人很难遇上实质的“过不下去”,无非是过得豪横与过得俭省的区别,有钱人喝一杯豆浆倒一杯是过日子,没钱的人不喝也照样过日子。
过日子不怕潦倒不怕落魄,就怕你得过且过。
因为那样过,你的人生就只会是“低配版”。
我所说的低配,并非单纯指物质层面的匮乏,而是指生活质量、心灵状态、个人成长乃至人生意义的整体上的低级。当你把自己的生活目标锁定在“过得下去就行”的层次,就是在进行自我设限,并最终会将自己困在低配的状态里。
当你只求“能过得下去”时,你的所有努力与思考都会围绕着维持现状或避免更糟糕的后果来展开。你不会主动争取更好的生活,因为“更好”不在你的目标范围内;你开始容忍那些本不该忍下来的事物,因为它们没有突破“过不下去”的底线。
于是,你全神贯注于怎样在这样糟糕的境遇里求生,没有余力去规划不同的、更理想的生活。
你就像在沼泽中挣扎求生,全部心思都在于不陷下去,无暇抬头看看不远处的岸边,其实你离脱身从来都不远。
你一直把精力浪费在原地瞎扑腾上,也是将自己置于持续消耗、缺乏生命力的生存状态里。
一直沉沦于这样的“低配”人生,会在多个维度上令你枯竭:
情感的贫瘠没有爱,没有尊重,没有亲密,甚至连最基本的关心都得不到,你和男人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即便你们没有离婚,还留着一个合法夫妻的名头,你也无法从这空空如也的关系里得到任何滋养,仿佛一台电脑只有机箱外壳却没有内部元件和操作系统,自然无法运行有意义的程序,得不出任何结果。
长期处于这样的情感真空之中,你的心灵就像失去水源的土地一样逐渐干涸开裂。你的状况还与一般的独身或单亲等情形不同,别人是本来就没有,也就不为此挂心,你却是被动地失去了重要的心理资源。可依靠的伴侣关系本应是你主要的情感支持来源,现在你的这个支持系统不仅失效,还反过来成为了你最大的压力源和伤害源。你无法从伴侣关系中汲取力量,还不得不持续消耗能量去应对由他带来的痛苦与困境。
自我价值的贬损在这段关系里,你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重担,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
你的角色被强行简化为功能性的母亲与名义上的妻子,承担绝大部分育儿责任,还要独自承受老公背叛带来的创伤,这样极度的不平等本身就是对你的价值的否定。
你在情感与经济上都为这个家庭倾力付出,得到的却只是男人的背叛与冷漠,维持这样的婚姻状态也意味着你在某种程度上默许了这种不尊重,让自己的底线被一再突破,你的基本尊严感不断受损。
当你长期处于被贬低、被忽视的环境里,你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内化这样的认知,不知不觉间开始在潜意识里认同:
“也许我就只能过这样的生活。”
“这就是我的命……”
于是你不再主动争取更好的待遇,说服自己适应低标准、低期待的生活,失去改变的意愿,甚至开始排斥来自外界的“你可以过得更好”的提醒。
在这样失衡的亲密关系里,你的自信与生活热情被不断侵蚀。
个人成长的停滞理想的伴侣关系本应能成为你的后盾,让你有机会突破自我、拓展视野。而你现在所处的这段功能失调的婚姻,却会让你不进反退,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人在压抑与高负荷的状态下,最先放弃的不是职责,而是自我。被困在“低配”亲密关系里的女性难以在成就上更进一步,不是因为她们懒惰或缺乏天赋,是生活里的消耗抽空了你成长的余力。
你的大量心理资源被投入到消化老公出轨的伤害、独自育儿的压力上,这些资源本可以用于学习新知识、提升职业技能、拓展社交圈等等方面。
于是你的视野变得狭隘,思维逐渐僵化,看待问题的角度也趋于悲观消极,心智上也变得更加胆怯、封闭。
无望的婚姻像沉重的水泥板压在你的头顶上,让你没有向上成长的空间。
未来的风险你想维持现状,把日子就这么过下去,这样做看似稳妥,至少能暂时规避离婚的动荡,但从长远来看风险并未消失,只是在掩盖中累积了起来。
你的老公现在能为了第三者抛弃你和孩子,未来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彻底与你切割,或者制造出其他更棘手的问题。一旦出现重大变故(如孩子升学、家人重病等),你将孤立无援,还可能被迫负重前行。现在的你所看来的“稳定”,不过是暂时休眠的火山,将来随时有可能喷发,毁灭你眼中的宁静。
时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你选择得过且过,就意味着每一天都在支付高昂的机会成本,用未来的可能性去换取眼前的苟且。
维系一段只是“过得下去”的婚姻,就是把全部筹码压在失效的系统上。
你获得的一切都只是“低配”,你所付出的代价却相当高昂。
高消费,低享受,这就是你想过的人生吗?
也许这样的生活过得下去,但这绝非值得你去过的人生。
2你放不下的到底是什么?
你不一定要离婚,但一定不能继续这样得过且过的日子。
其实上面我所提到的这些问题,你未必完全不知晓,对吗?你一定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婚姻对你的消耗,可你为什么还在坚持这样有名无实的婚姻,甚至想继续过下去?
有的人会说你对老公余情未了,只有恋爱脑才会选择继续,但走到如今,你所留恋的绝不只有感情。
比起那个男人,你更放不下的其实是:
沉没成本你已经在这段婚姻中投入了太多,多年的青春,珍贵的信任,还有这个结合了你们二人血脉的孩子……当你回头望去,看到的全是这个家庭里你满满的付出,你很难让自己承认这一切也许并不值得。
放下这段关系对你来说不只是放弃那个男人,更代表着承认自己的失败。
所以你宁愿继续忍受这段婚姻,也不愿面对自我否定,继续过这样的日子是你的防御与逃避——只要你还留在这里,你的付出都不算完全白费。这份错觉也能给予你少许安慰。
身份焦虑有了孩子之后,母亲和妻子的身份似乎成了你的核心标签,承托并支撑着你的社会活动。一旦你选择放手,你将不得不面临重塑身份:单亲妈妈,二婚市场里不受欢迎的人……这些身份的不确定性让你本能地感到恐惧,因此你宁可守住眼前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哪怕内部早已千疮百孔。
哪怕你的老公什么都不能给你,这个妻子的身份也是一颗有毒的定心丸,即便眼前的生活令你绝望,至少你知道这个痛苦的自己是谁,而不必去面对一个新的身份。
表面上来看,你在这段受损的关系中完全处于弱势,但你通过保留受害者的身份,也悄然占据了一个被动但稳定的权力位置。
虽然男人早已出走,也无力为你提供经济支持,但他依然是孩子的父亲,也是你的丈夫,只要这段关系在形式上还存在,你就对这个男人拥有一点象征性的影响力:找他要要钱,他总是给一点;让他管管孩子的事,推一下偶尔也动一下。
在混乱的局面中,这是你少数保有的权力感,也让你能找回一点主动与优越,虽然你没办法让老公回到你身边,但你能控制自己在道德叙事中的角色——你总是那个被亏欠的女人,被欺负的原配。
一旦离婚,男人就能完全抽身而退,你也将失去最后的议价筹码。
“你想彻底摆脱责任?我偏不放你走!”你隐隐这样想着。
在这种权力控制中,你获得的是微妙但真实的操纵快感:我虽然痛苦,但你也无法彻底自由。
当你看清了自己内心的需要,你就能明白自己为什么不愿意离开。
当然,剖析这些并不是想为你劝和或劝离,你不一定要马上做出离或不离的决策,更重要是在心理上种下坚定的信念:我值得过得更好,而不只是忍耐过得下去的生活。
当你认清了这一点,哪怕暂时没有行动,也已是觉醒的第一步。
你不需要等对方悔改、孩子长大,现在的你就值得拥有幸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