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开战美国会下场吗?马英九:机会不大,台湾不是第二个乌克兰

半月的天下事 2025-03-19 15:04:41

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曾在纽约大学发表演讲,

说两岸冲突好像没法避免,但台湾跟乌克兰不一样,不太可能变成第二个乌克兰。

马英九这话一出,岛内外议论纷纷,把两岸关系的复杂情况又推到大家眼前。

马英九批评美国插手台湾事务,说美国想通过军事手段改变台海现状,

还从军事和政治角度讲了两岸问题跟俄乌冲突的区别。

两岸关系的黄金时期

马英九在当政的时间里,两岸关系挺平稳,大陆游客往台湾跑,

旅游业跟着火起来,每周几百架飞机在两岸飞来飞去。

台湾护照那时候也好用,不少国家给免签或者落地签,这多少跟两岸关系缓和有点关系。

虽然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不太一样,但最起码能够在让双方都接受的条件下,继续沟通。

这事看着像是双方互相认可,外界也觉得两岸和平有希望,

不过,这表面上的和谐底下,分歧一直都在。

马英九想用经济、文化拉近距离,可政治上的对立没解决,这就给后来局势变糟留了口子。

政治局势的转折

2016年马英九下台,台湾政治格局变了样,民进党在地方和中央选举连连赢,成了全面执政的党。

跟马英九的温和路子比,民进党对“九二共识”是一点都不认同,政策上倾向让台湾独立。

这变化跟岛内民意有很大关系,马英九刚上台时,年轻人支持他,

觉得之前政治乱,又信他能搞好两岸关系。

可2009年莫拉克台风,政府反应慢吞吞,2014年《两岸服贸协议》闹出太阳花运动,

这场学生带头的事直接把他执政基础砸了个坑。

太阳花运动之后,岛内对大陆看法分得更开,

年轻人不少倾向“维持现状”或者“独立”,对两岸统一没啥认同感。

民进党抓住这点,通过改课本减少中国内容,推“本土意识”。

这招短期内拉到票,可两岸裂痕越来越大。

到2025年,民进党领导人赖清德上台,台独倾向更明显,

两岸关系从以前的平静,变成现在这样剑拔弩张。

军事与政治视角的差异

马英九在美国演讲时,从军事和政治两方面比了比两岸问题跟俄乌冲突。

军事上,他提到美国的智库公司推演过好多次,大陆在台海占上风。

就算美国帮一把,结果还是大陆赢。

如果美国不出手,台湾几天就守不住,

这实力差距是他觉得两岸冲突跟俄乌战争不一样的主要原因。

俄乌那边,乌克兰弱归弱,北约一直在撑腰,台海这边全看美国真不真打。

政治上,他说俄罗斯跟乌克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两岸是中国关起门来,自己内部的事。

大陆一直把台湾当自己的一部分,国际上大多也认这个理,

美国政策上虽有点晃,可面上也得承认。

这定位不同,让两岸问题没法跟俄乌冲突划等号,

乌克兰战争牵扯好几方博弈,两岸更多是中国统一的事。

台湾地理位置和经济作用有点特殊,但从法理和现实情况上看,跟乌克兰还是两回事。

当前挑战与外部影响

今年两岸局势不光是岛内政治推的,外头因素也掺和不少,美国这些年对台湾支持加码。

从特朗普时让台积电去美国建厂,到拜登政府不停卖武器,

美国想用经济和军事撑起台湾战略地位。

今年初,美国国会批了新一轮军事援助计划,送更多防御性武器,还跟台湾地区搞联合军演。

这步子踩得岛内抗争情绪高,可两岸关系也更乱。

民进党现在态度有点两头跑,以前拿乌克兰类比台湾煽动民众,

现在看乌克兰打得惨,又说台湾有天然屏障和经济优势。

这前后不一,说明他们更在乎党派利益,2025年3月,赖清德政府推出“军事审判法”,

想管好战时情况,这让两岸气氛更紧绷。

“九二共识”现在在岛内也不好使,大陆咬死一个中国原则不松口,

岛内许多人都对这共识认同度低。

国民党要是还模棱两可,怕是应付不了眼前局面,民进党硬干又让对立更深。

今年2月份,大陆公开讲,任何“台独”分裂都会被收拾,这话被看成对现在局势的明确表态。

最新局势下的新变量

到2025年,两岸关系多了新变数,军事上,大陆解放军在台海附近动作多。

2025年3月初,东海和南海搞大演习,练封锁海域和快速登陆,

这军事压力让岛内民众觉得冲突可能性不小。

美国跟盟友反应也在加码,日本和澳大利亚最近说,

在台海出现冲突时,会出面稳定,这把外部介入范围拉大了。

经济上,台湾在全球芯片产业上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

有很多国家都不愿其落入中国手中。台积电是半导体大头,动向牵动人心。

今年1月,台积电美国工厂顺利开工,这是美国想把芯片制造业完全甩开中国的一步。

可台积电七成产能还在台湾,岛内经济安全跟两岸局势绑得死死的。

大陆这边用经济压,2025年初对台湾部分农产品限得更严,外界觉得这是冲民进党去的。

民意也在变,2025年3月民调显示,岛内四成多民众对两岸关系不看好,

“维持现状”还是主流,可年轻人支持“独立”的比例在涨。

这民意分裂让政策难有大共识,民进党想靠军事和外部支持稳住,可擦枪走火风险也高。

舆论与国际认知的博弈

两岸问题不光在军事和经济上斗,舆论战也打得凶,

“台湾是下一个乌克兰”这话在国际媒体上老出现。

大陆和一些学者反驳,可这说法还是影响了不少人。

2025年3月,德国媒体报道,欧洲国家在重新看对台政策,

有些想跟台湾多做生意,平衡对大陆依赖,这舆论转向给两岸关系添新麻烦。

2025年2月,联合国会议上,大陆代表重申台湾是中国内政,外人不能插手。

这立场多数国家支持,可美国跟盟友实际干的事不搭调。

台湾这边想拉国际同情,2025年初赖清德接受外媒采访,

呼吁关注台海和平,把台湾塑造成“民主前沿”。

未来走向的思考

现在两岸局势跟马英九当政时大不一样,军事、经济、舆论多重压力下,和平统一空间变小。

大陆底线很清楚,一定不会让“台独”得逞,民进党政策就在这红线边上晃,

美国这外部变量,插手多深直接定局势。

2025年3月,美国智库报告说,未来五年台湾海峡的冲突风险很高,

这跟马英九“开战难避免”挺合拍。

但台湾会不会成“第二个乌克兰”,其本身就不需要去讨论,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

军事差距大、政治定位不同,加上台湾经济角色特殊,跟乌克兰路子不完全一样。

可两岸关系紧张程度,确实到了近年顶点,

未来咋走,不光看岛内怎么选,也看外部力量怎么平衡。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马英九批美国有人“让台湾变成第二个乌克兰”,国台办回应

海外网:马英九在纽约大学讲话:台湾绝不是乌克兰

0 阅读:0

半月的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