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略首参:山东日照,怎么就成了产业互联网宇宙中心?

诚畅华 2025-04-15 19:50:54

作者:张乐 战略规划研究院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 HUALUETT))

深度精准的决策内参,是提高领导决策能力、减少决策调研成本、汇聚高端要素资源的重要武器。但在数字化普及、自媒体爆炸的时代,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最快获取最需要的信息数据,成为当下最具挑战的难题。为深度穿透时代主题,华略智库隆重推出首参序列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最热点、最新鲜、最深刻的内参服务,让各级领导看我想看,知我想知,定期获取高质量、精深度的决策服务。此为第五期《山东日照:怎么就成了产业互联网宇宙中心?》。

全文4126字,阅读约11分钟

本期头条

山东日照:怎么就成了产业互联网宇宙中心?

根据国家数据局定义,产业互联网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推动全产业链数据融通,赋能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生产方式等重组变革,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产业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

日照作为传统港口城市,钢铁、汽车零部件、浆纸、石化等传统产业面临市场竞争、成本上涨、产能过剩、环境的制约,转型需求迫在眉睫。近年来,当其他地区在消费互联网战场厮杀时,山东日照——这个人口仅有不到300万的滨海小城,背靠制造业大省山东的产业基础,依托深水港口与物流网络优势,却悄然在产业互联网赛道杀出重围,成功打造了“产业互联网+”的独特生态。目前,日照已培育产业互联网平台63个,全市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幅15%以上。

在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体量、发展基础等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日照是如何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从滨海小城向产业互联网高地的跨越?让我们一起解码“日照模式”背后的战略逻辑!

垂直深耕:从产业集群到行业壁垒

在产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日照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便是推动本地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日照选择与本地产业高度契合的细分领域,既避免了“大而全”的发展陷阱,也与一线城市错位发展,快速形成行业壁垒。

钢铁是日照目前唯一过千亿元产值的主导产业,凭借“小城大港”“小城大钢”的优势,日照与上海钢联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双方将在风险控制、产业监测、策略制定、AI大数据、会务会展等方面展开合作交流。

中国产业互联网百强企业聚塑云的落户也如出一辙,正是看中了日照中楼镇、刘官庄镇在塑化领域的产业基础,聚塑云在日照加速布局“数字交易+研发+生产”的塑化产业链,面向传统塑化行业提供原材料交易、一站式采购、供应链金融、制成品销售及在线支付、物流服务及研发需求资讯等服务。

在建筑领域,日照与中建电商共建山东省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供应链对接、绿色建材、劳务服务、数据资产等场景,旨在打造建筑产业协同生态。

婚礼纪是全国结婚垂直领域唯一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在东港区“四位一体”机制(项目谋划、招引、推进、服务)、“提级会商+提级会办”机制、复杂事项“扁平化”管理机制下,婚礼纪实现了“10天签约,24天落地”,预计3年内将产生10亿元直接效益。

园区赋能:从物理集聚到要素沉淀

园区不仅是企业的物理载体,更是数据、资本、技术要素的交汇点,为产业互联网生态提供生长沃土。2023年9月,日照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开始建设,总部基地是全国首家精准定位产业互联网、政产学研用一体的数字经济新园区,聚力打造数据服务、交易结算、金融创新、资源对接、数字交易“五大平台”和产业互联网总部集聚区、产业数字金融示范区、数据资产交易先行区“三大创新区”。

基地目前已入驻企业达21个,其中部分企业更是将山东总部乃至全国总部设立于此。凭借着产业互联网强大的交易结算虹吸效应,基地年交易规模突破500亿元,真正实现了“市场在全国,结算在当地”。

图:日照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来源:日照发布

产业互联网通过打通产业链各环节的数据壁垒,构建基于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的可信协作网络,重塑了产业价值链。产业互联网充分体现了数据要素在产业内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提升产业价值。

日照深谙其道,在实现企业物理集聚的同时,加速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与赋能,打造产业互联网生态持续生长的核心驱动力,有效释放产业链潜在价值。

日照数据要素产业园于2024年5月启动筹建,是由山东中开数字科技集团等三家企业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采取“一园多区(1+N)”及O2O模式运营,将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作为其分园区之一,并整合大学科技园、数字服务外包基地等良好的产教融合人才优势、行业数据优势、数据加工优势、电子商务营销交易优势,集聚数据采集、治理、安全、开发、评估、交易等产业生态企业,实现“大数据产业+产业互联网+区域产业+人才实训”融合发展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金融创新:从全链服务到精准滴灌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一大痛点在于中小企业融资难与供应链稳定性不足,日照的金融创新直击这一痛点,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成为连接产业链各环节的粘合剂。

日照财金集团创新构建“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融资担保+基金管理+科技金融+资本招商+应急转贷”资本链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其投资的多个产业互联网平台均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能链集团投资实现400%收益,浣洗投资估值超过400%)。不仅如此,集团还为企业构建了一座“资本桥梁”,通过打造线上项目路演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推介信息,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与发展机遇。

日照银行是全国第二家、山东省首家接入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城商行,通过打造“黄海之链”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链采购、经营、生产、物流、仓储、销售等各环节,围绕“股权、产权、债权、货权、碳权、数权”打造了一体化产品体系,推出“应收账款票据化、港产城融一体化、产业资产数字化、链端节点融合化、集中代采线上化、场景金融生态化”等供应链金融行业解决方案。

产业政策:从垂直聚焦到全维支持

日照早期发布的政策以垂直领域聚焦、模式创新引领为主要方向,2022-2023年间,日照先后出台数字经济加速倍增行动方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从场景打造、模式业态、梯度培育、平台赋能、生态构建等领域对产业互联网开展全方位的支持,重点提出要支持钢铁、粮油、浆纸等传统制造业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发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等。

2025年1月,日照发布《日照市数字强市发展规划(2025-2026年)》,标志着政策导向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转变,提出鼓励创新对数字经济提质增效,在半导体、智能终端、产业互联网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形成“链主”平台、智能工厂、超级场景、创新生态“四位一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0%以上,带动作用持续提升。

生态共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

产业互联网,说到底,拼的就是生态!产业互联网平台上万家企业的协同效应不依赖股权投资、补贴或渠道垄断,而是依托开放共享机制和产业链场景深耕,通过数据标准统一及接口互认互通实现的生态化协作。

如果说产业园区是物理层面的集聚,那么日照“软硬结合”的策略体现了更高维度的资源整合能力,其所构建的生态不断激发产业链“化学反应”。

当别的城市还在拼政策优惠,日照已经通过协会组织、论坛峰会精准赋能,玩起了“高阶操作”。

依托产业互联网大视野、托比网、中国信息协会、山东省大数据协会等组织,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和专业影响力,精准对接行业领军企业和潜在投资者,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

日照近年来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IP,每年举办产业互联网的高端论坛与峰会,同时发布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产业互联网线上大数据库,举办行业奖项颁奖盛典等,吸引众多全球500强企业、院士学者、专家名人参与,营造了业内最大声势,吸引集聚了一批产业互联网头部平台企业落户。

图:2024年中国(日照)产业互联与数智经济大会,来源:东港发布

借助行业报告发布、奖项评选等“软实力”的建设,日照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撬动了全国资源,凭借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构建起了一道强大的招商护城河,让日照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无论是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还是供应链管理,都需要依赖于高速网络来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实时交换。日照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底座。日照是全国首批“千兆”城市,重点场景千兆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为产业互联网提供了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此外,日照港建成了以“远控自动化岸桥+无人集卡+自动化轨道吊”为基本布局的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大宗商品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物流保障,进一步提升了日照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竞争力。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曾指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瓶颈、难点在于全社会还缺少应用的场景。日照市依托每年的产业互联网大会,发布典型应用示范场景,通过“重点平台-入库提升-储备培育”三级体系培育平台企业。此外,日照自2022年起每年印发数字强市行动计划,对打造应用示范场景做了一定要求。

见贤思齐:从日照实践到破局关键

湖南省电子信息协会按照各地政府出台的产业互联网政策文件等,对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决心和力度做了一个排序,分别为:上海>北京>日照>厦门>广州。日照作为四线城市,跻身一众一线城市,可谓是异军突起,打破了城市能级桎梏,为中小城市发展产业互联网提供了破局样本。

日照的实践表明,中小城市发展产业互联网需把握3大关键:产业适配性(做什么)、要素保障能力(凭什么做)、生态构建程度(怎么做好)。

首先是产业适配性。产业互联网的目标在于整合行业资源,涵盖产业链各环节。各地发展产业互联网要采取“聚焦长板、单点突破”的策略,即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依托龙头企业行业话语权,聚焦于能够形成行业壁垒的垂直市场,探索将传统产业升级工作转化为数字化转型需求场景。

其次是要素保障能力。各地要发展产业互联网,不妨问问自己供应链金融产品矩阵是否丰富?人才供给是否充足?数字化服务能力能否支撑企业上云上平台?数据流动是否畅通?以人才为例,根据《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2024)》估算,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人才缺口近3000万人,而产业互联网所要求的既懂产业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缺口只会更大。日照依托大学城8所高校10万名大学生的人才优势以及数字服务外包基地,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最后是生态构建程度。一方面要通过基础设施筑基,超前布局5G、算力等数字基建,为产业生态提供“硬支撑”。另一方面要通过积极举办各类行业峰会、产业论坛,联合企业、协会、机构组建产业联盟等方式,构建产业发展的“软生态”。

*ps:华略智库公众号后台回复:“华略首参”,即可阅读该系列其他期内容

0 阅读:0

诚畅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