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米酒“酿”出乡村振兴“好滋味”

博望看社会 2024-12-08 11:38:37

走进博望区新市镇张茂村一处农家小院内,几个临时搭建的锅炉上正蒸着大笼白糯米,不多时,糯米的香气就弥漫开来。村民高秉枫准备了整整300斤糯米来酿米酒,为了酿好这风味“年酒”,他还请来了老师傅查承金。查承金是张茂村尚甸自然村的村民,有40余年的酿酒经验,查承金酿的米酒在十里八乡出了名,每到年关都会有村民请他上门帮忙酿酒。

“现在这种寒冷天气,做酒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查承金说,酿酒工序烦琐,要先将洗干净的糯米倒入大缸中,浸泡24小时后,再蒸饭、下缸、拌酒曲,最后将原浆酒与纯米酒按一定比例勾兑,独特风味的米酒就酿成了……每一步看似简单,却都充满考验,对温度的把控更要非常准确。对此,查承金有一套自己的经验,仅凭指尖的触感,就能准确判断温度,这是他多年酿酒所练就的特殊技艺。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一处米酒作坊内,迎来了一批顾客购买米酒。走进酒厂,摆放整齐的酒缸映入眼帘,酒曲和糯米混合发酵后的独特酒香充满着整个屋子。

“这是我用今年新产的糯米酿的米酒,你尝尝看怎么样?”“叶家桥米酒”非遗传承人夏来宝打出一杯米酒,递给上门购买的顾客。“这几年春节前我都会来这里买米酒,过年时和亲友们一起饮用。”在品尝了米酒后,前来购买米酒的赵先生和其他顾客一起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第五代米酒制作技艺的传人,夏来保深得父亲米酒制作技艺的精髓。传统米酒制作时要先准备好原材料,优选晚季糯米,用簸箕簸去米屑,用清水反复淘洗后置于缸中,加水浸泡;浸泡好的糯米放入饭甑中,用猛火蒸至八分熟,起锅;在大缸上放上木架,将饭甑置于架上,均匀洒上几勺凉开水降温;加入酒曲发酵,至整坛满浆后,才算大功告成,这时酿出的米酒叫原浆酒,口感极佳。

据悉,新市镇民间自古就有酿制米酒的传统,被冠以“米酒之乡”的美誉。到了清咸丰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曾形成数座酒糟坊,进行批量生产。在新市农村,几乎家家酿米酒,人人喝米酒。新市人十分好客,且有“无酒不成席”之说。逢年过节或婚嫁喜庆时,米酒是必需品。席间推杯换盏,为宴席增添了热闹欢乐的气氛。

近年来,新市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聚力在做活“土特产”文章上下功夫,力争盘活一批技艺、带热一批产业,相继推出了“草莓”“莲藕”“粉丝”“卤蛋”等富有本地特色的“土特产”,还探索发展“米酒文化”,横望山米酒、叶家桥米酒被先后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酒”为媒擦亮了“土特产”名片,酿出了乡村振兴“好滋味”。

下一步,新市镇将继续打好生态优势牌,走好特色产业路,加快“产业帮扶”向“产业兴旺”转变,拓展“米酒产业+”发展链条,持续推动产业增效、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实现米酒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让酒坛子成为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0 阅读:4

博望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