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小国——祭国

六六六谈过去 2024-08-15 19:02:44

祭国,为周公后代所建的诸侯国——“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周公至少有八子,老大伯禽封国为鲁国,次子君陈继承周王在王室的“爵位”及封地——周公称号及周国,剩下六子分封到外地,为凡国、蒋国、邢国、茅国、胙国,祭国六个国家。

祭国比较特殊,虽有封国,但世代为王室卿士,比如周穆王时的祭公谋父,周幽王时祭公敦。东周时期郑国郑庄公手下重臣祭仲,则是祭氏小宗,因郑国扩张、吞并祭国的过程中,因功被封于祭城,因此成为祭氏大宗。

西周祭国

按“伯仲叔季”排序,第一代祭国国君应该称为姬祭季,他应该在西周初年的第二次分封中被封为诸侯。

与祭季有关的青铜器为“祭季鬲”,其上铭文只三个字“祭季乍(作)”。西周贵族作青铜器,一般是有大事发生,比如立功,嫁女,娶妻等等,而且在有后代的情况,一般会出现“子子孙孙永享作”等类似的话语。

“祭季鬲”没有,大概是此时的祭季并没有后代,

1972年陕西耀县出土的太史觯铭文:“大(太)史乍(作)宗彝。祭季。”,“彝”作双手进献被砍掉头颅的反缚两手的俘馘之意,本义是屠杀俘虏作为牺牲而献祭祖宗;后“彝”表示古代青铜祭器的通称。

太史制作青铜器,后二字为“祭季”,还真不一定表示“人名”,如果祭季二字为人名,铭文应该是“太史祭季作宗彝”,此“太史觯”还无法证明是祭季作的。

再之后到了周昭王远征南蛮。

《吕氏春秋》记载:“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蔡公陨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蔡公。”

这里的“蔡公”不是蔡国国君,而是“祭公”,“祭”与“蔡”就差个草字头,这涉及“蔡”字的原型“艸”字,古人假借“祭”为“丰(三横斜着)”,“丰(斜着)”又与“艸”类似的,所以蔡与祭就分开了。

周昭王时祭公作为天子近臣,辅佐周天子。也与周昭王一起死于南征途国。

周穆王进有一位祭公谋父。

谋父劝周穆王不要进攻犬戎,《国语•周语上》中记载:“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

《穆天子传》中记录了祭公谋父曾“饮天子酒”、占“天子梦”。

又周穆王巡幸至祭国,不仅在此处垂钓、饮宴,而且“乃宿于祭”,可见祭氏深得周王室信任。

关于祭公谋父的封地,有“郑有圃泽,故曰圃郑,祭公谋父之谒穆王,自圃郑往。”祭父作为王卿士,平时居住在自己的封地“圃郑”,王室有需要时,才会“自圃郑来谒”。同时,他也会承担使者的任务,在自己的封地会见诸侯。

上述表明祭国与周王室关系亲密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祭国的位置所在,“圃郑”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

周幽王时,又有一位祭父敦。

《吕氏春秋》记载:“幽王染于虢公鼓、祭公敦。”这条材料说明在西周末期,祭氏家族仍在担任周王室的官员,且与周天子的关系十分亲近。

不过因祭公敦过于近周幽王,周幽王身死时,祭氏大概率受到影响。

东周祭国

周平王东迁,作为王室卿士的祭氏也随之东迁。不过在东迁之前,郑国郑桓公已预料王室衰弱,所以提早在东部布局,迁了许多郑国族人过来。

郑桓公虽然在“幽王之乱”中死亡,但其子郑武公凭借其父的资源,已在新郑国站稳。到郑庄公时,祭仲出仕郑国,因立有大功,被郑庄公封于祭地,也就是郑州之祭城,《括地志》云:“故祭城在郑州管城县东北十五里,郑大夫祭仲邑也。”

历代上的“祭城”有四个,长垣县祭城、中牟祭亭、郑州祭城、荥阳祭城。

长垣县祭城为蔡国封地,因祭城的“祭”原始写法与“蔡”是同一个字,被后世误会为“祭城”。

郑州的祭地应当是祭国的封地,因郑国东迁的关系,被郑所并,其地封给祭氏旁系祭仲。

中牟祭亭,即祭公谋父居住之地,也如祭氏有关。

荥阳祭城,这个应当是祭氏大宗祭伯和居住地,祭伯在《左传》中作为周平王卿士,应当是祭国的君主。

所以关于“祭伯”与“祭仲”历代都有争议,他俩是兄弟,还是族兄弟?

不过,依后序历史判断,祭国大宗祭伯这一支历代继任王室卿士,长时间待在周王室内,也就是郑国吞并祭国时,祭伯还在周王身边。

郑国“吞并”祭国后,祭国上的祭族人还是由祭族人本家祭仲管理,如此可确保祭国遗民不进行大的反抗。由此也带来一种结果,祭仲由小宗升级为大宗,取代祭伯的地位,祭仲必然会感激郑国。

也是因为祭氏与王室的关系,在郑庄公的“繻葛之战”中,周桓王战败,郑庄公派祭足(仲)去慰问,这种安排是有深意的。郑庄公想和周桓王改善关系,而祭仲与祭伯有血缘关系,有利于双方沟通,因此祭仲是十分合适的人选。

也可以说,祭国在西周时期靠着与周王室的关系,过的还算不错。可进入东周时期,王室权力动荡,祭国作为小国,提前被郑国兼并,祭氏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周王室内,一部分留在郑国内。

4 阅读:908
评论列表
  • 2024-08-18 18:45

    虽然知道古代发音不同,但看到姬祭季还是没忍住笑了出来……

    神经蛙 回复:
    还有蔡,我怀疑是不是把两个混了吧[笑着哭]
  • 2024-09-11 20:24

    可惜历史久远,记载不多?

六六六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