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悟透这8字,人生问题迎刃而解

三自国学 2025-01-27 12:05:49

每天分享国学智慧。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曾看过一篇帖子,一母亲因为对自己的孩子种种担心,事必躬亲,不让他做事,也不让他独自外出,甚至到了而立之年,依然时时把孩子带在身边,不允许他出远门。

这个儿子非常苦恼,自己想独立,但缺乏自理能力,同时担心违逆母亲,让她不开心,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的人生怎么办?

这母亲的行为有些夸张,不过,与她类似的做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自己,为何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或许悟透中庸8字箴言,一切人生问题便可迎刃而解,甚或化于无形。

《中庸》据考,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

个人蠡测,子思的思想境界,不在其祖之下。

就拿中庸首章来说,短短百余字,既表达出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又阐释出其对“道”的领悟。

子思的教育理念究竟有多先进?

我们前面探讨过。

一方面,他延续了孔子的天命观,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天赋使命,并努力践行,效法天地,将追求至高的道德境界,作为人生的目标。

“修道之谓教”,这个提法非常了不起,强调了个体的主体性。

个人认为,此处的教,应理解为“自我教育”,可以说道破了教育的真谛。值得后世借鉴。

孔子为万世师表,实为孔门荣耀。不过,老师再强,那也不过是老师自己的本事。教育的根本意义,应是让学生强过老师。

子思的门人孟子,青出于蓝胜于蓝,成就很大,名气也盖过了老师,我想,子思是真正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做到了知行合一。

另外,子思对道的领悟也非常深刻。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这与道家始祖老子的观点暗合。老子认为,道为天地之根,孕育生养万物,与万物同在。

可见,子思实为证道之人。

接下来,他提出了自己对中庸之道的见解,认为修养达到中正平和的境界,为人处事不偏不倚,这才是人生的至高追求。

子思用8字对自己的中庸思想作了总结,莫轻看这8字,称之为儒家的8字箴言,也完全当得起。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如果天、地、人,都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各干其事,那么自然天清地宁、人间一片祥和。

现在,国家有道,所以社会总体运行井然有序。

不过,我们的公司呢?我们的家庭呢?我们个人呢?为何那么多问题?

就文章开头这位母亲,之所以有此操作,就是没有理解子思这句话。

世间确实有考验,有挑战,有危险,但如果把孩子带到世间,却不肯放手,孩子又怎么可能得到成长?这表面看是一种爱,但实际是对孩子生命力的压制,对其生命权的侵犯。

听上去似乎说得有点重了,但实际上就是这么个理。

谁能代替谁而活呢?谁又有权利代替谁而活呢!

自然有天地,造化分阴阳,世间有男女,万物皆由此出。

如果天地错位、阴阳颠倒、男女无序,可以想象世间会是怎样的乱象?

领导不担当领导的职责,下属又怎么可能尽到下属的本分?

父母不做好各自的示范,又怎么可能期待得到出色的子女?

或许生而为人,应该做的,就是每个人守好自己的道,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

这样一来,别人也自会在别人的位置上,做好他自己该做的事吧!

更多精彩:

国学智慧:万恶淫为首,为何会被误读?它实则在表达什么?

国学智慧: 修道之谓教,5个字,说透教育真谛

国学智慧:学好传统文化,抓住2点,秒杀心理学​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