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在超市,目睹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愤怒管理课"。
一个4岁的小男孩哭喊着、耍赖的躺在地上要买玩具,妈妈蹲下来平视他:"妈妈现在像烧开的热水壶,因为你已经第三次这样躺在地上,这让我很尴尬。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安静跟我去买牛奶,要么我们立刻回家。"男孩抽泣着抓住妈妈衣角,五分钟后主动帮忙推购物车。
忽然想起差不多同样屡见不鲜的场景:同样撒泼打滚的孩子,妈妈一直喋喋不休的讲道理,孩子一般都是装聋作哑的无动于衷,而一旦发出怒吼,孩子就会或无助或惊恐地开始哭泣。

父母最大的难处,莫过于太想要成为“完美家长”:既要讲道理,又要控制脾气,既想要有父母的权威,又想要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其实仔细想一想,会恰当发火的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福气。
因为,这是真实的你!

闺蜜小雅就曾经是非常焦虑的"完美型妈妈"。
可是,有次她3岁的女儿打翻颜料罐,第一反应竟是缩在墙角发抖:"妈妈不要生气,我错了。"原来小雅总在压抑怒火,孩子却从她紧绷的嘴角和颤抖的指尖读到了更可怕的信号。
心理学教授王芳说:"孩子就像灵敏的情绪探测仪,能捕捉到93%的非语言信号。与其当个假笑妈妈,不如做个真实的大人。"
就像孩子会因为各种的失败和挫折捶胸顿足,父母当然也有生气的权利。

1️⃣ "我"字开头:"我感到..."
2️⃣ 事实陈述:"因为..."
3️⃣ 具体建议:"需要你..."
当11岁的孩子把全家旅行证件弄丢时,妈妈在异国他乡的烦恼焦躁中,不妨尝试深吸一口气,再对孩子开口:"妈妈现在非常着急,也很无助;因为我们要重新预约所有行程,要面对一切未知的改变;现在我需要你和我一起尝试给领事馆打电话补救吧。"
相信这样的效果,比将熊熊烈火一把燃烧到孩子身上要好得多。孩子一定会认识到错误,并且学会如何修补错误。

1️⃣ 父母的愤怒要像温度计一样可以量化:
孩子做了错事,比起吼"你永远毛手毛脚",不如说:"我现在的生气值有70度(满分100),难过度同样。因为清理要花时间,而花瓶是外婆送的礼物。我需要你和我一起把碎片收好。"
2️⃣ 给自己和孩子留条"逃生通道":
每每觉得自己的情绪到达顶峰,尝试对孩子说:"妈妈需要冷静五分钟。"在房间独处,对着镜子深呼吸,比硬撑到崩溃,对孩子大吼大叫效果好。
3️⃣ 明白事后及时修补的重要性:
在忍不住对孩子吼叫、叱责之后,父母要学会及时修补。真诚的道歉或者冷静的陈述自己生气的理由,和孩子分析更好的解决方案,再一起吃顿美食,你就会发现,一切还会好起来!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孩子需要在父母的情绪波动中,学会处理真实世界的关系。"
教育学家孙云晓说:"孩子需要在真实的情感流动中,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在温室中远离风吹雨打。父母懂得使用智慧的愤怒教育,就是把情绪的岩浆引导成塑造品格的熔炉。渐渐地,你会发现,那些带着尊重的怒火,终将会淬炼出闪亮的成长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