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麒阁史观
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有一位河北男子,他用自己巧妙的双手,将传统书籍做成了绝美的奢侈品!

为此他特意放弃了自己的航天专业铁饭碗,花费13年的时间学会了一项全世界极少人会的手艺。

这项手艺到底有何魔力,能让他宁可辞去铁饭碗也要学会手艺呢?如今他又过的如何
龙鳞装书这个放弃铁饭碗的男人名叫张晓栋,他的手艺就是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书籍制作成为拍手叫绝的奢侈品。

十几年的时间,能够做很多的事情,而张晓栋却仅仅完成了七八本书而已,他制作的龙鳞装书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学起来也很困难,以至于全世界只有他一人完全掌握这项技能。

张晓栋制作出长达8米的书,当打开书后用手一拨,原本平静的纸张立即宛如游龙舒展鳞片一样轻盈灵动,这种装帧技术又叫“龙鳞装”。

龙鳞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帧形式之一,又被叫做“旋风装”,以长纸做底,页纸鳞次相错的粘贴于低纸之上,当收起时是卷轴的形式,打开后就变成有规律的翘起。

让枯燥乏味的书籍变得栩栩如生,而龙鳞装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史书记载龙鳞装的书籍装订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卷轴装、蝴蝶装和龙鳞装”。

历史留存的龙鳞装只有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刊谬补缺切韵》一书,这种特殊的书籍装订方式,留存了手卷中的内敛之美,
与书不解之缘这种装订手艺是目前是一种极其冷门的手艺,而他之所以埋头苦学13年就是因为在27岁那年,张晓栋看到了《刊谬补缺切韵》一书,瞬间被书中的神奇的景象吸引住了。

他很难想象这是一件来自千年前的东西,为此他爱上了龙鳞装。
张晓栋出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为了生计而选择四处打工,虽然不是书香门第,但张晓栋的父母却十分喜欢读书。

从小张晓栋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看书,小时候由于父母的工作原因,经常将他一个人留在家里,家里没有人陪他,唯一能陪伴他的只有书籍。

每当张晓栋思念父母时 ,都会在家中翻阅家中库房父母常看的书籍,从那时起他就被书籍中整齐的排列给吸引了,在他眼里书籍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总能让焦躁的内心平静下来。

从小张晓栋都在书籍的海洋中度过童年,等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张晓栋更加喜欢独来独往,他的学习成绩很好,每门功课都能考全班前列。

每次下课时,别的小朋友都出去追跑打闹,而张晓栋则是一个人坐在班里看书,长时间的看书过程中,也让他对书籍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书籍是如何制作的?

2006年,张晓栋从沈阳航空工业学业毕业后,张晓栋就找到了铁饭碗的工作,可他心里始终都分割不了他对书籍的热爱,在机缘巧合下,张晓栋进入到了北京印刷技术协会工作。

从中张晓栋接触到了很多书籍行业的学者和专家,并且张晓栋也能如愿的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在工作的过程中,张晓栋非常注重读者对书籍阅读的感受。

用他的话就是让读者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和享受,在没有接触到龙鳞装的张晓栋对与书籍的形式也只是一种朦胧的构想,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形式。

然而直到2008年,他在图书馆中看到了有关对龙鳞装的描述,张晓栋对龙鳞装的描述感到十分好奇,在他看来龙鳞装就是一种符合自己需求的装订方式。

不过由于龙鳞装太过于小众,业内的很多专家都没有听说过,虽然在研究龙鳞装的过程中充满了困难,但他始终都保持着一颗虚心探索的心态。
龙鳞装非遗传承人经过研究后,张晓栋对于龙鳞装也是逐渐清晰,不过最难得还是制作问题了,龙鳞装的纸张都是选用较硬的纸张,这样能够在纸的两面进行书写,可却增加了书籍的整体重量。

张晓栋想要制作用较轻的纸来代替,选择纸张时张晓栋测试了上百种纸,包括纸张的油墨吸收程度,以及油墨展现效果,都是经过他一次次实验出来的,为了找到合适的纸,光实验的纸就堆了一屋子。

在经过七八个月的时间,张晓栋终于找到一款最合适的纸—“安徽泾县绢纹宣纸”,在确定好纸张后,张晓栋的首个制书目标也在心中确定下来。

他决定制作《三十二篆金刚经》,书中不仅有文字还加上文字相关的图案,经卷一共有217页这也就意味着张晓栋要制作与217个书页鳞口的图案。

传统的龙鳞装页与页之间相隔了1厘米,并且制作工序复杂而且耗费工时,如果一页出现0.1毫米的误差,那么一本书下来就会出现几厘米的误差,严重影响书籍的美观。

张晓栋为了不让纸张出现细微误差,他会经常用手挫书页,久而久之也导致了张晓栋的指纹被磨平了,在他最难的时候只能吃烧饼咸菜。
很多时候他都坚持不住,然而在历时两年半后,2010年张晓栋完成了自己第一步龙鳞装作品,全书一共有八米长,当张晓栋拿着作品去见老师的时候,老师开心的像个孩子。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最美的书”,在完成第一部作品后张晓栋马不停蹄的开始了第二部作品的制作,他将目光锁定到了四大名著《红楼梦》。

张晓栋和团队将《红楼梦》和清代的孙温绘制的红楼梦图文,汇编成一本书,全书不仅结合了原著作品,同时也结合了孙温的绘画。

由于《红楼梦》的内容太多,如果按照之前的装订方式根本行不通,于是张晓栋在原有的基础上研究出了“经龙装”。

制作万的作品足足有400斤重,一共分为了8函每函有50斤重,全部铺开的话则需要用3000平米的空间才能全部展开,这件作品一共耗时了四年半,2015年正是曹雪芹诞辰300周年,张晓栋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展览。

当人们看到这部作品后感到无比震撼,他们表示这不是在造书,而是创造历史。

面对他人的夸奖,张晓栋认为自己做这些事情只是为了配上“曹雪芹、孙温、程伟元”的作品,十余来张晓栋先后获得了三十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也成为了龙鳞装的代表性传承人。
因为喜爱而选择坚持从08年创造到现在,张晓栋一共制作了七八部书而已,他的每部作品都是用自己的钱去投资,有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张晓栋经常形容自己是一个印刷厂,买纸、调色、制版、印刷全部都是由张晓栋一个人完成的,在他看来赚钱并不是主要的,只要自己喜欢付出再多也值得。
在工作时张晓栋也曾收过一些助手,可由于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工作,最终忍受不了寂寞从而选择离开,留下来的也只有几个人。

2024年是龙年,张晓栋最近受邀邀请La Mer海蓝之谜农历新年项目创作的3米长卷《龙卷》,这一次他决定用红黄蓝三种极具对比的颜色为主调。
然而在绚丽色彩的背后,则是张晓栋用半年的时间进行材料的加工和磨合,对他而言这一次的作品又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将《九龙图》中的龙描绘成飞龙在天的景象。

在繁杂的工艺制作上,张晓栋却用自己坚守16年的信念,去完成这副作品,用他的耍来说就是:
“尽管可能存在100个问题,但只要认真对待每个问题,就会发现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难倒你。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克服它。”

张晓栋认为这次合作是一次契机,能够从中激发出更大的灵感和表达方式,并且还能和很多优秀的朋友一起进行交流和沟通,让更多美好的想法展现出来。
期待张晓栋早日完成这副作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今年一月份在上海举办的《卷宗wallpaper》黄金之夜上,有众多明星和艺术家都前来参加晚宴,其中就又张晓栋。

对于这次艺术展览,张晓栋认为自己看到了未来,中国设计、艺术、文化走向世界的动力和方向,同时他始终都认为自己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并践行这相同的使命和担当。
总结放弃铁饭碗,一股脑的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业,并将其做成无与伦比的伟大作品,张晓栋的人生故事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故事也鼓舞着更多的人们,让我们相信,只要敢于追求,人人都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创造出卓越的成就。

让我们一起向张晓栋致敬,也期待着更多有梦想、有才华的青年能够像他一样,放弃安逸,勇敢追逐内心的火焰!
参考信息《人物·故事》 20220929 “复活”龙鳞装·张晓栋
https://tv.cctv.com/2022/09/29/VIDEJIfWIKNBcke5kB30jXnX220929.shtml
澎湃新闻《是书,是艺术,也是匠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034058
澎湃新闻《他花13年掌握的中国手艺,全世界没有第二个人会…》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7563293
抖音“张晓栋” 抖音号:dy1z2oundli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