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秦功彦 2025-04-20 03:22:09

今天,北京有件大事,大家未必知道它的历史性意义。北京举办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

作为全球首场“人机半马”比赛,本次赛事采取人形机器人与人同步报名、同时起跑的方式,共同完成半马赛程。赛事已吸引3万多名人类选手报名,吸引了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机器人俱乐部和高校等创新主体的积极参与。

本次赛事起点位于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途经南海子公园、文博大桥、泡桐大道等标志性点位和可口可乐、京东等重点企业,终点设在国家信创园。地形上,赛道涵盖了城市道路(平坦柏油路、坑洼裂缝路段)、坡度路段(长缓坡、短陡坡)以及公园区域(石板路、草地、石子路)等多种复杂路况,机器人需精准调整步伐、姿态,克服重力影响,精准控制动力与制动以避免摔倒。

在这个世界上,但凡吃螃蟹的事,质疑和嘲笑声多半大于鼓励。当AI和人形机器人风潮一年来席卷世界时,当大家真正看到他们站在赛道上跑步时,不免是失望的。

那就像中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跟全世界最好的比,经济军事要跟美国比,生活水平跟欧洲比,但凡有点落后还觉得难以接受,却全然忘记了我们才发展起来多少年。

这种错觉和眼高手低往往会带来对现实不切实际的评估,就比如今天某财经频道主持人现场采访完全就是个外行,一看就是没做什么功课,不了解当前机器人发展的现状还自以为是,直接就把人形机器人当人了,问问题很具有误导性。

差评。

事实上,大家不知道,今天只要敢上场的,没有一个怂包。

机器人发展路线本就有诸多争议,而一上来就是让机器人跑马拉松,这不是入门,是地狱难度。

把当前世界任何人形机器人拉过来,不管是马斯克的还是波士顿动力,谁心里都犯嘀咕。

因为这本就是终极大考,甚至说,以当前机器人发展水平来说,基本相当奥运会。

简单说,电机能不烧,整个器件能保持稳定到最后,就已经是顶不错的。

而且,越高越大的机器人跑马拉松,技术难度越大。

事实上,二十支参赛队伍,真正研究得好的并没有都来参赛,大厂就没下场,或许也是不敢吧。

因为都是上市公司,担心得多了去了。

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军,以及一些实验的样品机。

但个人认为,已经非常非常好了。

这不是曾经朱日和战场上蓝军永远输的排练,而就是实打实的验收。我们敢于向全世界发出英雄帖,每个记者都能看到什么情况。

不要嘲笑有些机器人走不稳,有些摔倒了,而是要看到未来。

认识差距,检验成果,促进发展。

如果说汽车是工业上的明珠,那么机器人就是未来的王冠。

是不是人形的另说,至少,即便是试错,也有它的价值。

协调性、稳定性、续航、自主性、智能程度、外形、软硬件设计、地形探测、关节设置等等,科技含量很高,二十公里都是大考。

21公里的长距离赛程叠加复杂的路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天气变化、赛道周边观众干扰等环境因素,这次马拉松考量的不仅是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更是对续航、运动控制及环境适应的极限挑战。为此,各参赛团队也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从零部件、智能水平等方面加速迭代机器人运动能力。

天工不说了,有备而来,实打实的不错,其它的,即便没有完赛的,出了技术故障的,在我看来,都是英雄。整体水平虽然算不上惊艳,但完全达到了预期。

这其中,指不定哪一个,就是未来的擎天柱。

北青报:希望通过此次比赛达成什么效果?

梁靓:这场人机半马不仅仅是一个赛事,更是一个综合平台。它有三大作用。

首先,它是一个测试和验证的平台。会遇到来自不同地面、天气和风力的挑战,以及不同路段通信信号的挑战,人机交互的挑战等等,比赛有助于企业对机器人性能进行测试。

其次,打造人形机器人科技成果和产业产品展示的平台。人形机器人样式、身高、尺寸、体重等各不相同,使用的技术、实现的功能也不同。在未来的产业和应用上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跑步的成绩或许各有优劣,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未来的应用和发展会有局限。

另外,这次马拉松也是一个机器人应用推广的平台。对于机器人来说,它的重复性、耐用性、可靠性是最基本的性能,如果能在机器人双足的耐用性方面实现突破,未来在双臂、多功能感知等方面,都可能会产生新的突破。

而且,这样一个赛事,我说句实话,你们没组织过活动不知道难度,我想想都头皮发麻。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马拉松,这是中美博弈下全球关注的焦点,你要给办砸了,你看看西方媒体是怎么口诛笔伐,没有任何人敢托这个底。

大家看看,但凡只要这几天外媒没怎么报道,那多半是说明我们获得了很大成功。

当下的任何一个事件,随时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我都不知道组织这个马拉松组委会这帮人,经过这样强度的筹备,头顶还有没有头发,今天血压有没有升高,心脏病有没有犯。

从整个大家的反馈和现场观摩看,赛事的筹备非常成功。

北青报:对于此次比赛,主办方做了哪些保障工作?

梁靓:对于此次赛事,我们提前做好大量准备工作。比如针对天气变化,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应急预案。此外,我们在沿途设置了一些机器人补给站,提供一些备用电池、工具等。另外,现场还有保障车,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可以保障临时更换部件或机器人。

这次比赛除了设置冠亚季军,还设置了完赛奖、人气奖、最佳耐力奖等。同时,为了更好地鼓励推广和展示机器人,我们还会邀请观众选出最美机器人、最具人气机器人、步态最好机器人等,让公众可以更多地认识机器人。

但宣传效果上,美中不足的是:意义可以讲得再好一点,也可以更有趣一点。

因为现在的内X其实都是外X ,确实要灵活一些。

如果我们能用甲亢哥到中国来的那种互动方式来报道这场比赛,不知道该有多爆火,效果至少是现在的一万倍。

而且,未来再举办,也应该让民间机器人爱好者也来参加,在全民引发科技热潮。

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也不少。但总体来说,真的要向赛事主办方脱帽致敬,向那些掉落的头发和咱们国家可爱的陪跑工程师致敬。

你们辛苦了。

比如这位工程师,简直是跑到怀疑人生,大概从没想到这辈子会被机器人溜。

其实这场活动,对于中国、甚至北京的产业分布都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亦庄,慢慢也是要露锋芒的。

而对于世界甚至人类来说,今天的一小步,也是未来的一大步。

蒸汽机火车刚诞生的时候,需要一堆人伺候着,随时趴窝,时速不到7,别说马了,就是一个从不训练的普通人长跑速度也比这个快。

“如果一个交通工具跑的不如我的马快,甚至还不如我散步快,还是请收起你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吧”这是1814年,世界第一台火车布鲁克号旁边嘲讽的人会说的台词。

到了1894年,人类举行了第一场无马车辆比赛在法国举行。这场比赛一共有102名车手和车辆报名,69人进入资格赛,25人进入正赛,9人完赛,冠军是一辆速度26km/h的蒸汽汽车。

知乎上的朋友是这么总结的:

蝴蝶挥起了翅膀,风暴终将刮过沧海。

很幸运,这一次,它发生在中国。

今天沐朵和牧野去看了国家会议中心的一个AI展,人山人海,都是父母带着孩子。羡慕这一代的中国少年,他们很幸福,将看着中国人登陆月球,建造基地;见证AI、机器人、可控核聚变等等革命性的科技成果在这个国家创造历史,走向世界。

此前二三十年间,提起高科技,基本都是美欧日垄断,中国都插不上话。

四年前,我还在黄冈中学海外校友群里和某位海外校友那句“中国对人类近代科技贡献为零”吵得面红耳赤。

现在,不用再浪费口水和精力了,还有很多很重要的事要做。

相信咱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不服,是骡子是马就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1894 巴黎-里昂 无马车辆比赛

0 阅读:19
评论列表
  • 2025-04-20 20:46

    也想静观云卷云舒,但道行太浅,做不到呀。但嘴上急,心不急。在世间变化中,悟一切皆自然,一切皆因果。天地为棋盘,众生皆棋子。一切皆幻,但无真何来假,假中含真。

秦功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