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锦衣之下》中是徐敬和陆绎、蓝青玄一起扳倒了严嵩父子。而剧中徐敬的原型,就是明朝首辅徐阶。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过徐阶是如何,扳倒严嵩父子的。而徐阶也因此,坐上了首辅的位置,这时已是嘉靖执政的晚期了。
徐阶一心想挽救明朝的颓势,提倡改革,因此他举荐高拱,张居正等人入阁,营救海瑞。
由于他十分勤政,也很得嘉靖的赏识。徐阶还减轻百姓的负担,整治盐税,提倡节俭,朝廷内外都非常支持徐阶,都称他为名相。
然而到了隆庆皇帝执政时期,徐阶突然辞职了,一个有功于朝廷的大臣,怎么会突然辞职呢?因为徐阶犯了错导致晚节不保。为什么口碑良好的徐阶,会出现重大失误呢?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因素:
1、没有遇到好时候
人的命运是和时有关的,也就是孔子说的时也命也。徐阶在隆庆年间辞职,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徐阶处在明朝的中晚期,先是碰到了嘉靖皇帝,我们知道嘉靖是个很主观的皇帝,而且好面子,信道教,对朝政不管不顾,让奸臣严嵩把持朝政20多年。
严嵩祸乱朝纲,使得明朝国力开始走下坡路。而徐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联合蓝道长,扳倒了严嵩,并得到嘉靖的重用。这也让徐阶看到了明朝中兴的希望。
几年后,嘉靖去世隆庆即位,而隆庆皇帝比他的父亲嘉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隆庆执政初期,还是重用徐阶的,但是不久,君臣之间出现矛盾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隆庆皇帝沉迷于酒色,徐阶常常劝谏他,这就得罪了隆庆,徐阶也非常失望,于是上疏提出退休,隆庆很快就同意了。
徐阶处在嘉靖和隆庆时期,而这两个皇帝并不明智,做事用人都凭自己的喜好,这就是造成徐阶晚年不幸的外部原因。
2、名利心重
造成徐阶晚节不保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很看重名利。比如,徐阶退休后,要他的儿子们去事奉张居正,而且徐阶在位时,也只和张居正商议朝廷大事,这就得罪了高拱。
高拱做了首辅后,就改了徐阶的一些政策,徐阶退休后,他安排自己的儿子去帮张居正,这使高拱和张居正之间产生了嫌隙。
后来,徐阶的家人做了违法的事,海瑞和蔡国熙惩治了他的家人。徐阶心中不快,就贿赂戴凤祥,并通过张居正之口,要陈三谟罢免了海瑞和蔡国熙。
也是因为这件事,人们都称他为“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因此徐阶也得了一个“权奸”的称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然而一个退休的首辅,却能让朝廷官员都听他的安排,可见徐阶权力之大、之广。徐阶对名利的贪恋,让他闲居在家,还要插手朝廷的事。
他通过家人和亲信来左右官员,让他名声尽毁。这都是徐阶过于看中名利,拖累了自己,也牵连了家人。
3、徐阶家教不严
徐阶的儿子被治罪了,他的儿子为什么会被治罪?是因为朝廷中的权力斗争吗?当然这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他家教不严所造成的。
徐阶的几个儿子,不仅横行乡里、强买田产,还纵容家奴为非作歹,欺负街坊邻居。所以告徐阶的状纸多如牛毛。
为人谨慎小心的徐阶,没有好好管教孩子,才会让他们这般欺凌百姓,甚至做出违法乱纪之事。这些都可以证明徐阶的家教存在很多问题。
如果平时,徐阶注意管教家人,那他们也不会恣意妄为,仗势欺人。这也是徐阶人生的一大污点。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很看重家教,然而徐阶却忽视了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徐阶晚节不保也是必然的,也可以说是他自己造成的。
徐阶晚年的不幸,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他无法避免,但是主观上他是可以做出一些改变的。
比如,他已经退休了,也知道了当时明朝官场上的问题,他就不应该,让他的儿子再帮张居正,插手朝廷的事物。
更不应该自己去参与营救儿子的事情,弄得自己名声狼藉,儿子也被发配边疆了。
儿子做错事,应当受到处罚,也可以让他们得到教训,才不至于一错再错,才能避免惹出更大的祸端。
徐阶晚节不保,也告诉了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做家长的不仅要自己善良正直,还要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人处世,不可争强好胜,争名夺利,更不能利用长辈的地位,仗势欺人。
现在流行一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所有做过的事,最终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没有人可以例外。
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做起来就很难。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从小没有形成谦虚、谨慎、低调的习惯。只知道一味的争夺利益,唯我独尊的思想,非常严重。
如何树立良好的三观呢?这就要求家长们要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并且还要教会孩子做人。
教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不仅要亲力亲为,还要呕心沥血。所以做家长偷不得懒,一旦偷懒,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就会落得徐阶一样的下场。
参考文献:
《明史·列传一百零一》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