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秦桧、宋高宗,该对岳飞之死负责外,还有1个人也要为此负责

肖邦青史谈 2020-03-05 15:39:14

说到岳飞,如雷贯耳,他是我国南宋抗金的民族英雄。在秦桧的陷害下,岳飞被宋高宗赵构杀害,成为了千古冤案。

后世对秦桧恨之入骨,认为他是奸臣,为了自己的利益害死了岳飞。大家也对宋高宗的做法不认同,都说他是一个妄杀忠臣的昏君。

岳飞之死,无疑应该由他们买单。但还有第三个人,也应该对岳飞之死负责。这第三个人是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段真实的历史,找到答案。

1、宋高宗的责任

宋高宗要为岳飞的死,负首要责任。因为只有皇帝,有权力下命令诛杀将领,也就是说宋高宗,是造成岳飞死亡的罪魁祸首。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

因为宋高宗自私、胆怯,这两个缺点导致了,他会去杀害岳飞。宋高宗要与金国议和,体现了他的自私与胆怯,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岳飞抗金,取得了胜利的情况下,宋高宗居然同意与金国议和。可见宋高宗有多么胆小懦弱。

宋高宗是宋徽宗的儿子,宋钦宗的弟弟,北宋靖康之变时,他被老将宗泽劝阻南下,免遭被金军俘虏,这才有了他后来南迁,做了皇帝。

后来宗泽建议收复中原,还都北上,但宋高宗拒绝了。因为宋高宗不愿意还都,这会让他想起父兄的惨痛遭遇,靖康之变给他留下了深深的恐惧。

刚开始宋高宗也是支持抗金的,岳飞抗金也取得了一定功绩,但当岳飞取得郾城大捷后,金国提出议和,宋高宗就不支持抗金了,转而提倡议和。

这就是绍兴议和。议和要求:南宋向金称臣,淮水到大散关以北是金国的地盘,南宋每年要向金国送岁币,并要求杀了岳飞。

战胜国向战败国割地赔款、称臣,史上也只有宋高宗,这个窝囊废会同意。

宋高宗为什么同意呢?因为他担心岳飞功高盖主,更主要的是,他担心岳飞会迎回宋钦宗要他退位。相比失去皇位,宋高宗宁愿向金国称臣、割地赔款。

如果议和,金国答应将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放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宋高宗自私自利,不为国家利益着想,只考虑个人的皇位。在他心中,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而岳飞正好与他相反,岳飞是觉得国家利益大过天,宁愿粉身碎骨,也不能做出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所以宋高宗与岳飞三观不合,产生了矛盾。这是宋高宗决心诛杀岳飞的真正原因。

宋高宗思想格局狭隘,为了个人利益,诛杀忠臣,是岳飞之死的第一责任人。

2、秦桧的责任

要为岳飞被杀负责的第二个人,就是奸臣秦桧。我们都知道秦桧陷害岳飞,向宋高宗说岳飞谋反,宋高宗就把岳飞下了狱,最后岳飞在狱中被杀害。

那么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因为他也是一个自私的人。

其实秦桧早年,还有一些理想抱负。他进入仕途时,已是北宋末年了,金国屡次入侵北宋边界,秦桧还曾向宋钦宗上奏,要求抵抗金国。

由于宋钦宗软弱,一味提出求和,这让秦桧觉得迷茫,还为此辞去了议和的工作。

靖康之变时,秦桧也被俘虏到了金国。真正品尝了囚徒的生活之后,秦桧变了,气节和正义感都消失了。他为了能够南归,摆脱艰辛的生活,讨好金国人,得到了金国皇室的信任。

不久,秦桧就带着家眷离开了金国,回到了临安,并得到南宋重臣的举荐,又重新回到仕途。然而,秦桧一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触怒了宋高宗,又一次丢了官。

宋金绍兴议和后,秦桧复职了,这里面当然有金国的帮助。秦桧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让他知道了,顺从皇帝的意思,就能得到好处,否则他的人生不会好过。从此后,他变成了阿谀奉承的小人。

宋金议和的其中一个条件是,诛杀岳飞。而宋高宗还同意签订这个合约。那说明,宋高宗是想杀掉岳飞的。

当然,杀一个有功之臣,得有个理由。这时秦桧为了迎合宋高宗,就诬告岳飞谋反,给宋高宗提供了一个杀岳飞的借口。

这件事的主使人是宋高宗,而秦桧为了个人官职地位,做了宋高宗的刽子手,是岳飞之死的第二责任人。

3、岳飞的责任

岳飞之死的第三责任人,就是岳飞自己。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岳飞被陷害,为什么还有责任呢?岳飞的责任,就是不会保护自己。

岳飞的作战指挥能力非常强,并且收复了很多宋朝失地,金国非常害怕岳飞。金国明打是打不过岳飞的,所以就想使阴招,这才有了议和。

于是,软弱又自私的宋高宗和秦桧,联手杀害了岳飞。

其实如果岳飞能够洞察皇帝的心思,也是可以避免杀身之祸的。

即使岳飞不愿意曲意迎合宋高宗,也可以提出辞官,来保全自己。等待时机,再决定是否重新出山。然而岳飞耿直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这样做。

如果仅仅只是抗金,宋高宗也不至于到要杀他的地步。宋高宗的心病是,岳飞要求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这就威胁了宋高宗的终极利益。

岳飞一心想要收复宋朝所有失地,所以宋高宗要他撤军,他就违命不从。虽然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这样做,也容易让宋高宗误会啊!

如果说宋高宗之前要杀岳飞,还有所犹豫,那么岳飞抗命之后,宋高宗就毫无顾虑了。同时,此时抗命,也就给了秦桧陷害他的机会。

同样的情况,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处理就圆融的多。比如诸葛亮北伐时,有人向刘禅进谗言,说诸葛亮有谋反之心,刘禅同样有宋高宗的顾虑,同样要求诸葛亮班师回朝。

诸葛亮当时也可以抗命不尊,但他知道这是有人陷害他,于是撤军了。这样就解除了刘禅和他之间的嫌隙。

司马懿帅魏军出征时,一样有人和曹叡说司马懿的坏话,曹叡也中途要司马懿撤军,司马懿也同样照做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明哲保身,没有气节。但很多时候,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走迂回路线。只要我们懂得保存力量,伺机再动,总有成功的一天。

所以岳飞之死,岳飞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岳飞被害,宋高宗、秦桧、和岳飞自己,都是有责任的。只是他们三个人,应负有的责任大小轻重不同。

“岳飞之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宋高宗和秦桧,陷害他人,最后留下千古的骂名,遭万人唾弃。而岳飞不懂得防人,惹来杀身之祸。

民族的繁荣、国家的安定,需要英雄,英雄的陨落也让人心疼。呜呼哀哉!中华民族失去了一个栋梁之才,实在可惜。

如果岳飞懂得保护自己,也许他能为民族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宋史·高宗本纪》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