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说神仙系列(四):迎了喜神一年顺

牛奶文化 2024-03-13 02:29:46

再有十来天就要过年了,我们马上就要迎来喜气洋洋的春节了,而春节也是“喜神”出镜率最高的辉煌时刻。

古籍记载:“遇得喜神,则能致一岁康宁”。意思是说,如果在年初遇到喜神并得到喜神照应,就可一年内平安顺遂,福禄富足。

那么,喜神由何而来,他属于何方神仙,关于他的典故又是怎样?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我们都喜爱的“喜神”。

‬喜神的由来

喜神又被人们称为“吉神”和“佳喜神”,是一位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智慧、财运、官运和欢喜的吉祥之神。

严格说,喜神是个抽象的神,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神或是人格神,他是民间百姓怀揣美好梦想臆造出来的一个吉祥神。

因为,从古至今人们的愿望都是趋吉避凶,追求喜乐高兴,因此就臆想出了一个可以使大家皆大欢喜的佳喜神。

而关于喜神最早的来源,还是离不开我们中国人的祖宗崇拜。就拿春节来说,除夕祭祖就是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

“接老祖宗回家过年”,不仅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而且也有祈求祖先阴灵护佑,降福于己的美好愿望。而此时的祖先,就是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的“喜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神明的理解逐渐深化,喜神作为一种特殊的神明,他的形象也逐步具体化、人格化。

‬喜神的原型

喜神画像 (1855-1911)国家博物馆藏

在民间传说中,关于喜神的记载并不多见,其形象也很少见于画本中。而民间流传的喜神原型,大多以下两种说法为主:

一说,喜神是一位长胡子的女子,究其原因,是因为北斗星君误解了这位虔诚拜奉他的女弟子。

本来星君感念女弟子的虔诚,见她面容喜庆,封她为喜神。问她可否满意,此女子却很害羞,以手抿口,笑而不答。星君误以为她祈要的是可以与神沟通的媒介,就赐她以长须。

弟子见自己被误解,怕解释多了反而让星君生厌,于是只能在接受封号的同时,接受了这一把胡子,但其因长胡须不愿让人看到,所以喜神虽然专司喜庆,却不显其神形。

二说,喜神是商纣王,在《封神演义》中,姜太公封神时,将喜神之职封给了商纣王。为什么作恶多端的纣王会被封为喜神?

原来,纣王不仅是轩辕皇帝的后裔,也是人族的最后一个人皇。他是封神大战的爆发点,在摘星楼自焚时,已经洗净了所有罪恶。

再加上他在继承王位后,早期所表现出的强大的治国能力和勇敢,也被人们所称道。此外,他只是封神大战中为充实天庭力量的牺牲品,因此才能被封为喜神。

‬喜神职能也不同

相传,喜神因轮值当日表情的不同,而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笑喜神、愁喜神、睡喜神、醉喜神和坐喜神。

这五位喜神所居方位分别是:笑喜神居巽方(东南)、愁喜神居坤方(西南)、睡喜神居乾方(西北)、醉喜神居离方(南方)、坐喜神居艮方(东北)。

古时为了方便记忆这五位喜神轮值的日子,还编有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甲己端坐乙庚睡,丙辛坤位皱双眉,丁壬喝的醉酗酗,戊癸在巽笑嘻嘻。”

意思是,甲己日轮值的是坐喜神,乙庚日轮值的是睡喜神,丙辛日轮值的是愁喜神,丁壬日轮值的是醉喜神,戊癸日轮值的是笑喜神。

根据清代编撰的《协纪辨方书·义例·喜神》可知,喜神于甲己日居艮方,是在寅时(3一5时);子庚日则居乾(代表天)方,是在戌时(19—21时);

丙辛日居坤(代表地)方,是在申时(15—17时);丁壬日居离(代表火)方,是在午时(11—13时);戊癸日居巽方(代表风)方,是在辰时(7—9时)。

古人会根据时辰的不同,方位的不同来迎接不同的喜神。

‬梨园喜神的典故

旧时,每当戏班子演堂会时,总要在演出前拜祖师。在拜过祖师后,还要拜一个大衣箱。原来,这衣箱里还藏着一个“大师兄”。

这位“大师兄”对于整个戏班子来说,可是一位深受尊崇的人物,它的地位仅次于祖师爷,它就是被梨园界称为大师兄的“喜神”。

然而,这个喜神并非“福禄寿喜”当中的“喜”,而是演员演出时需要抱在怀里的道具娃娃。这个娃娃被梨园弟子称为“大师兄”,登台的演员只有拜过这个道具娃娃,才能装谁像谁。

据说,这个道具娃娃的原型是梨园界的祖师爷老郎神唐玄宗的太子。因为这位太子在后台的大衣箱上玩耍,玩累了就倒头睡在衣箱里,之后被闷不幸去世,所以论资排辈,就成了梨园弟子们的大师兄了。

其实,“拜喜神”是戏班子对无生命道具变作有灵性之物的一种敬畏。

古人如何迎喜神?

相传,古时皇家迎喜神的仪式非常隆重的。首先由钦天监选择良辰吉日、喜神所在方位;并准备好相关仪仗、供品;皇家按喜神方位,在吉时赶神牛到郊区以迎喜神。

迎喜神仪式中,牛要披红,鼓乐以送;司牛官要鸣鞭,谓之“鞭春”,焚香、鸣鞭炮、并赶猪羊等,仿效古时候的牲牢飨神之举,以尽一日之欢。

迎喜神的习俗,至今也在全国多地仍有保留。在大年初一早饭前,家主会按照当年历书所指喜神所在方位,到野外兜一圈,以求新年喜、财临门,俗谓若遇得喜神。

而长江流域,会按历书所指的喜神方位,点燃灯笼,烧起火把,鸣响爆竹,开门出行,面对吉方跪拜,称为“出大方”或“出行”,以迎喜神。

每当新春佳节之际,成都市民都要携家结友,出南门,游喜神,踏访武侯祠,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今天的武侯祠内,还有“喜神方”石碑一通。

另外,上海人称迎喜神为“兜喜神”。原来,早年上海的城墙是圆的,道路也并非方方正正,人们按照年历上标的方向走出去几条路,拐几个弯,方向就可能出现偏差。所以,上海这里不叫迎喜神,而叫“兜喜神”。

在兜喜神的过程中,人们会朝着吉方走,走到一座香火旺盛的庙上,燃起香烛,礼拜喜神,祈求神明保佑自己,一年吉祥。

总的来说,迎喜神是中国民俗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仪式,它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中能够迎来好运和好事。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腊月正月我们随时见。

0 阅读:0

牛奶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