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九四四》:不一样的哈尔滨谍战
对于哈尔滨谍战看到了张黎的解题思路。
1、充斥着的传奇色彩、理想精神与浪漫情调的结合
“一九四几年的哈尔滨永远不缺故事”历史本就赋予了城市传奇的色彩,而张黎将它放大了
色彩上的差异:区别于传统哈尔滨谍战的冷冽、肃杀、沉寂“时代”画风,用了时代下哈尔滨“肉眼”画风,多彩摩登、充满欧式风格、因为独有历史经历而形成的丰富文化,以实景搭建的形式增强空间真实的代入感与年代实感;也正是这种视觉风格,让讽刺更为强烈,上层的奢华腐败vs底层百姓狭小的生存空间,甚为悲凉;还有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展现都市表面多彩和背后的时代血色。不乏一种时代的浪漫感、对于历史、经历过的人都有不可抹杀的意义。
双生谍战的设定:整个故事看来,导演和编剧以一个特工宋卓文为切口,追随人物视角展现各阶层人的生活状态、体现时代背景的复杂...谍战更像是契合时代调性的索引,以此来展开全局性的内容。因此在“索引”的设计上赋予了更多可看性的色彩,双生特工明暗游走、替身文学卧底特务科,从设定上带来更为直接刺激感与冲击力,也赋予了当时情报人员的传奇性,在形式上就予以努力付出的肯定与崇拜。同时也因为特殊的人物关系,增添了更多人性上的看点。
2、斗争不是时代全部、生活才是
每个人看时代的视角不同,张黎选择了生活。这点上只说客观不做评价,因为多色、多面、多视角的呈现更能还原时代的样貌。只说为了展现生活做了哪些事情
实景搭建:主要的生活化场景进行了搭建,这一点张黎和王墨镜不谋而合、一些对生活相关内容呈现的执念,更能感受到导演对人物生活“实感”的要求,但作为观众来讲我是喜欢的。更能直观感受到时代下人物的生活状态,也更有沉浸式的体验。想起很久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只有看到人真实的生活,你才能理解他的选择”;包括一些取景也都能感受到时代风貌、以及多文化的融合,甚至道具都能够体现一个阶层人的生活状态。
生活化的呈现:看到现在为止应该没有长对白的戏码是两个人站着定点说、或者手上全无动作的对话,就像老钱永远在做菜、审讯博弈的戏码要有肢体动作和眼神反应...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痕迹;其次是镜头里或多或少会看见一些“热气”,也是一种中国人的执念吧,冒着热气才是生活。
角色生活中的身份:是情报工作者,同样也是菜馆老板、医生、丈夫;关雪是特务科长同时也被人管辖、生活里也是一个姐姐;胡彬潘越是统治阶层同样也是打工人。编剧赋予了角色多种社会角色,在关系网络里可以看到人物的真实性和多面性。
其实张黎的思路:传奇的故事,真实的历史,一人的视角,众生的面貌。
3、谍战虽为“索引”,却不失可看性
处理上舍弃了大段谋划的内容,用有效的镜头+双线剪辑的紧密性展现谍战的节奏,比如最开始火车站信息传递的部分、卓文追查情报员下落、卓文准备到关雪办公室偷情报等,都是用这种形式。
博弈戏份用刺激的台词对白、人物之间涌动的气氛去彰显。像关雪审讯老段、石大夫当面向卓文传递信心,让那种走钢丝的氛围更加凸显出来。仍旧能给人飙肾上腺素的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