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英勇善战,在革命年代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年少的时候,许世友将军在少林寺学习武功,练得一身好武艺,这也为他日后屡建奇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在参军后,更是戎马一生,多次与战友出生入死,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往来,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回顾许世友这60年的戎马生活,战功无数,令敌人闻风丧胆。然而在许世友的心中,却始终隐藏着一个心结,这个心结困扰了他几十年。许世友每每想到此事,都会懊悔不已。直到1985年,邓小平在南寻时,特意去看望他,两人在饭桌前的一阵攀谈,一下子解开了许世友将军多年的疙瘩,使他更是感叹道:我就算死,也可以瞑目了。
许世友将军是一个多面人物,他有如张飞一样的猛烈性格,有李逵一样的暴烈脾气,在关键时刻,他却像周勃一样挺身而出,因而邓小平同志评价许世友是一位特殊人物。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个特殊,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和特殊人物汇聚一身。
骁勇善战的许世友将军,不拘小节,为国家解放死而无憾。大家应该知道,习武之人多数都性格暴躁,许世友也不例外,然而许世友在政治上却是谨小慎微,他深知处在什么时期。处在历史敏感的时期,更应谨言慎行,尽量别犯错误。在稳定时期,他又能够守住底线,不出大错。
不过,在特殊时期,他最大的嗜好,喝酒也成为了军中禁令,这对于他是个难题。许世友一生有许多特殊的贡献,所以禁酒这一事,在他身上又成为一项特殊的事情。许世友虽然把酒当成命根子,甚至时人常言许世友将军喝酒的时候,犹如鲁智深,虽说嗜酒,从来没有因为喝酒而耽误过大事,甚至喝完酒之后,还能在各种场合中游刃有余。
许世友于1982年退出了党的核心领导机构,对此众人颇为不解。许世友将军明明深受党中央信任,为何还要一意孤行,执意退隐,有的人甚至觉得许世友的做法欠缺考虑,实为不明智之举。彼时邓小平是中央顾问委员会的主任,他推选为许世友担任副主任。然而那时候许世友心意已决,只希望尽快归隐田园。他还曾经表示,就算自己当上副主任,也要做到“不顾和不问”,甚至还要向中央请假,允许自己去南京写回忆录。
对此,邓小平能够理解许世友的想法,更是答应了他的请求。许世友获得批准后,来到南京中山陵8号居住。在那以后,许世友便过上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在他的回忆当中,张国焘曾经让许世友纠结了几十年。
那么,张国焘为什么成为许世友的心结呢?原来,张国焘在我党历史上有过重大错误,而当时许世友作为他的手下,曾经极力维护过张国焘。幸而不久之后,许世友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和立场上,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没有一意孤行听从张国焘的指挥。最后,虽然许世友没有误入歧途,甚至成为朱德和刘伯承的救命恩人,但这件事在他心中一直挥之不去,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张国焘在1935年,趁着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会师之后,便想对朱德和刘伯承秘密下手,铲除反对自己的同志。好在有多年战斗经验的朱、刘二人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早就有了防范之心。
许世友长期作为张国焘的部下,深受张国焘信任,而他对张国焘一直都非常忠诚,能够圆满的完成张国焘交给的诸多任务。鉴于此。张国焘经常将一些重要任务交给他。另外,张国焘看中许世友手下一个枪手十分准的警务员,于是想让他去完成刺杀任务。
张国焘极力游说许世友。他知道许世友吃软不吃硬,如果跟他来硬的,不但规劝不了,可能还会激怒他。但是,后来出于对自己人身安全的考量,还是让保安局长马煌跟随着自己。
马煌作为张国焘的爪牙,以狠厉著称,有多位同志都惨死在他的手下。张国焘这一番做法,实则想要对许世友软硬兼施,一方面说好话,一方面又在给他立下马威。
当张国焘见到许世友之后,表现的很伤心,跟许世友说有两个大人物要和自己作对。许世友作为他的老部下,当然不能容忍张国焘受到欺负。于是愤懑地问对方是谁。
张国焘闻言表现的非常感动,接着以语言来暗示:若此事成功,许世友就是红四方面军的总司令。这个职位有很大的分量,虽然张国焘没有说是谁想与他作对,但许世友的心里已明白了,之后的一瞬间就没有之前那么肯定了。
张国焘看到许世友没有了那份坚定,便开始威逼。随后,马煌带人站到许世友面前,告诉他:如果今天许世友不答应,就不能活着离开。
此时的许世友非常聪明,面部十分冷静,他明白如果今天不答应,以后也会有更多的人被叫到这里,那样的话,不知还会牺牲多少人。于是,跟张国焘说愿意听从安排。张国焘听后非常满意,并且给许世友挑选出20名枪法很准的警卫员。之后,张国焘表面上答应了朱德和刘伯承的北上,而暗地里就要刺杀他们。
许世友深知,这是在谋害党中央工作人员,与广大人民利益和自己的信仰背道相弛,在行动前一晚,一定要想办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于是他叫醒了身边的警卫队员,告诉他自己的计策,并要求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
第二天,马煌开始在前面带路,张国涛和许世友则在后面。那时张国焘认为朱、刘二人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任由自己擒获,成为俘虏。许世友跟着张国焘,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在默默的实施着计划。
不久马煌突然衣衫褴褛的跑回来,许世友也说自己遇到了埋伏,将警卫员们全都打伤。张国焘见状,只能前去一探究竟,随后他发现警卫员们全都被打成重伤,马煌虽然衣衫褴褛却毫发未伤。这时马煌百口莫辩,只能够请求许世友能够帮自己说点好话。然而,许世友却拿起枪,结束了他罪恶的生命。
这段陈年往事一直留在许世友的脑海当中,他也曾因为自己是张国焘的部下,并维护过他而感到深深的自责。然而,那时只是他一时被蒙蔽了双眼,当他明白过来后,立即选择站在党和人民这条路线上。许世友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功绩,特别受到毛主席的重视。在伟人离世前夕,甚至把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和革命历程与许世友紧紧联系起来,可见许世友受到的重视程度之深。在张国焘事件之后,虽然许世友性格暴躁,但依旧受到尊重,也仍然受到组织的信任。功臣许世友,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与张国焘的种种始终时许世友的一个心结,在许世友将军退休之后,依旧如鲠在喉。而邓小平同志的到来,最终为他解开了心结。那时,嗜酒如命的许世友,最喜欢用茅台请客,但作为国酒的茅台,无论在哪个时期价格都不菲。性格豪爽的许世友将军,除了爱喝酒之外,还有一个喜好:打猎。每次打完猎之后,都要邀请很多好友来家中做客,而满桌子的丰富肉菜,又怎能少得了茅台呢?如此一来,随着宴请次数的增多,许世友想喝茅台也变得很不容易。邓小平听说了此事后,在去南京看望许世友时,特意带来了他最爱喝的茅台酒。
许世友虽然是国家干部,但那时候大家的工资都不高,茅台酒要8元一瓶,对普通百姓来说简直是天价商品。好在干部内有内部价格,所以只需4元钱就能买上一瓶。现在听起来4元钱很便宜,但在刚建国之初,4元钱已不是小数目,许世友每月喝酒都要用上大半个月的工资。加之茅台酒也在年年上涨,使许世友更是无法承受得起。
据悉,那时候茅台酒已经从内部价的4元钱涨到了12元钱,可许世友的工资并不高,所以想要买上一瓶茅台酒,难上加难。既然无法喝上茅台酒,许世友只得选择另一品牌的白酒:洋曲大酒。总体来看,洋曲大酒味道不错,价格不高,是茅台的替身。可替身终究是替身,再怎样,也抵不上茅台酒的原汁原味。见此状,众人也为许世友想了个办法:找来茅台的空瓶子,将洋曲大酒倒进去,这样茅台酒的感觉是不是一下子就上来了?
听到这个建议后,许世友也照做了,结果感觉还真是不错,于是大家为这种换瓶不换水的酒取了个新名字:土茅台。许世友爱酒却喝不上真正的茅台九,此事被邓小平知道之后,就想去南京的时候,为他带上几瓶货真价实的茅台。
终于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要去南方考察,顺便也去看望一下许世友。那时许世友的年纪已大,身体早已不如从前,甚至有些病态,因此邓小平去看望许世友之前,还特意嘱咐江苏省委书记,不要让许世友这么冷的天在车站接自己。许世友收到消息,知道这是为自己好,但却依然表示:来者是客,哪能让客人等待自己呢?无论怎样,也都要去接站。
当年的2月1日,许世友接到消息,得知邓小平马上就要到中山陵了,并且要入住在他的隔壁。得知此事的许世友兴奋万分,赶快穿好军装,大步流星地赶往目的地,去接邓小平。
两位故人再次相逢,百感交集,眼角流泪。
老友相聚,有太多话想说,于是他们从上午到下午一直在聊天谈心,眼看着就要到饭点了,邓小平便对许世友说:今天请许世友吃饭,并且给他带来了他最爱喝的茅台陈酿。爱喝酒的人都知道,酒是越陈越香,越是陈酒味道越浓郁。许世友听到后,高兴地连连回应: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当然,许世友开心的不仅仅是能够喝到陈年茅台,更是因为老首长这么忙碌,却一直记得自己的80大寿,公务这么繁忙,还要抽时间来看望自己,可见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邓小平同志的重情重义。
两人在饭桌上说起了当年的张国焘错误的经过。邓小平听到这话,说当年反对张国焘分裂的这件事情上,许世友功不可没。
其实,此事在许世友的心中一直是个心结,此番,邓小平对他的一句肯定,让他埋藏在内心48年的心结一下子打开了。许世友还激动地说:现在我就算是死,也可以瞑目了。
在历史最关键的时刻,许世友没有走向邪路,守住了正义的底线,选择了一条正确道路,挽救了朱德和刘伯承的生命,这是他的一大功劳。
许世友将军是国家的功臣,与邓小平的这次会面让许世友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许世友与邓小平同志攀谈许久,最后,两人还合影留念。当照片洗出来,许世友也命人将这些照片寄给邓小平。在半年之后,许世友就因身体原因,于南京逝世。
许世友将军虽然已经去世,但他为我国做出的贡献永留我们心中。在大家脑海中,许世友永远是那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在和平年代又兢兢业业地服务于人民。
许世友生前爱喝茅台酒,没有闲钱享用,今天,后人们为他送上最好的酒水,表达人民对他的崇敬之情,希望将军在天之英灵能够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