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又给车载音频加了一点黑科技

品驾来吧 2024-04-01 11:42:47

最近,汽车行业大火。不少机构、消费者分析报告也针对“智能汽车”这个新鲜事物提出了不少新的概念。

比如,它们不再被认为只是从A点到B点的交通运输工具,而变成了除去家之外的第二生活空间。

汽车厂商们也认可这样的趋势。不少OEM们纷纷推出代表未来车空间的智能座舱、概念车来描述未来这个第二起居室的轮廓。

在这方面,除去自动驾驶、无方向盘设计、更舒适更舒展的座舱外,它们也都指向了另外一层的终极感受——车载音响。

作为三大感知环节的重要一环,听觉——车载音响的效果,也被提高到了历史上显著的位置。

往小了看,车载音响提供的是一种“声光电”的感受。

往大了看,车载音频释放的是一种新型的“耳朵经济”。上下班通勤,早晚接送孩子,周末郊游,甚至是日常的车载导航,人们都会在开车时打开音响,它们可能播放着音乐,收听最新的新闻资讯,车载FM,或是路况信息。而现在,随着车载音响的不断升级,好声音的效果越发显著,声音可以带来愉悦,产生共鸣,也诞生了更多的视听体验效果升级,比如指向性的音频导航、新型的车载娱乐功能等。

这背后都离不开车载音响技术的进步。

车载音响再进化

自从1930年汽车行业诞生第一台汽车收音机以来,可以说正式打开了人类对于商业应用的汽车音响的想象。

第一台收音机来自于摩托罗拉,它体积巨大,售价昂贵,远未达到普及化阶段。当时一个车载收音机的价格竟然高达一辆新车的六分之一。

摩托罗拉车载收音机经过几年的“降本”后,才逐渐成为畅销品。几年后,车载收音机市场打开,美国通用也推出了更为经济、甚至是集成在仪表盘的汽车收音机,控制面板集成在了汽车前部,而接收器和扬声器分布在了汽车内部不同的位置,这是车载音响和汽车首次整合,并发展至今。也让这个舒适性的配置成为汽车选购的选项之一。

图源:引用自网络

往后的故事大概都知道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音源介质、车内的产品形态设计、扬声器数量不断增加,音频技术叠加软硬件设计,消费者对于汽车音响品质的需求明显提升,除了考虑汽车品牌等硬件之外,车载音响、内饰等都成为消费者的重要考量。

尤其是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时代来临之后。车载音频软硬件,甚至是算法技术都得到升级,围绕车载场景升级用户体验成为趋势。市面上有众多的新势力造车开始着力提升车载音响品质,比如很多采用了更多的扬声器,但整体评价褒贬不一。

这就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过去,对于车载音响的评价体系偏向于物理上的,拥有多少个扬声器,功率有多大,音源品质如何,音响品质的体验,就是整套链路效果的叠加。

而评价指标也比较泛化,一时间市场涌入了众多的音响品牌,甚至汽车后市场也提供了五花八门的改装方案。但综合来说,普通消费者也难以分清楚他们的技术差距在哪。

车载音响改装后市场有一句话很流行,硬件的升级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这说明市场上误区众多,比如很多人会认为:

车上喇叭越多,音响越高级,声音越好。

车上音响,功率数字越大,那就是越好。

汽车上的音响只看品牌就行,知名的品牌,那就好听。

一定程度上,这些误区横行也是车载音响即将来到下一个阶段进化的标志。随着智能电动汽车联网,座舱智能时代来临,车载音响行业也迎来变化,比如这几年开始向沉浸音频发展,音响加入到智能的导航体系,拥有更多智能化的音频应用。

从汽车这个场景来看,车载空间被重视之后,有点类似于家庭影院平移进汽车。3D沉浸音乐,个性化声场也加入到车载空间中。智能音频的概念也频出,比如在车内不需要布置那么多的扬声器,就可以实现多维的360度的声场。在车载空间中,也能将声音“升维”到音乐厅般的体验。

车载空间音频的最佳方案

将家庭影院搬进车,是将更多的扬声器,塞到这个更小的物理空间里。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地将大象装进冰箱的步骤。

尤其是,随着中国市场的智能电动汽车越来越大型化的趋势,其实最明显的“笨方法”就是扩大汽车的物理空间,营造更大范围的声场,这符合最基本的趋势。但因为内饰的采用,座椅的排布,空间的布局等等,车内的物理空间存在很多限制条件,想要实现音频更佳的空间表现,就要采用超越车身的模拟空间。

对于专业音频的工程师来说,汽车座舱也是一个全新的物理空间。

对于在传统音频领域,其实给出了一些声场的研究方向。比如空间音频的采用,在消费电子领域耳机的配备,甚至是体育场演唱会等不同场景,空间音频都带来了不错的表现。这也是一种技术的升维体验。

图源:引用自网络

但带来的问题也有一些。比如,之前体验过苹果空间音频的朋友会发现,空间音频不只是在模拟物理空间,实际上对于内容提供商也有一定的要求。推送初期,最终想要体验总是要匹配平台上的音源,尤其是很多平台已经可以开启5.1音效,但只提供用户调音的环境音效果,并不支持原厂的空间音频。

但在苹果官方的Apple TV上,支持的效果就稍好,所以音质的提升本就是一个关乎音源品质、传输链路、软硬件算法技术的一个端到端全链路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市面上很多的车载空间音频虽然技术参数看起来很高,但并不能发挥到最佳效果的原因。

这里简单做一个总结,想要更好的车载音响效果:

· 首先,对于车载空间的重新测量和定义。

· 其次,不再是比拼硬件参数和数量,要通过技术带来升维体验。

· 最后,这是一个端到端的方案,音源,音源,音源的支持性非常关键!

来自索尼的黑科技

2023年,索尼集团为中国市场带来了一套高级车载音响的次世代空间音频解决方案,满足了我们对于车载高级音响的定义。

图源:索尼

这套方案搭载了索尼车载空间声场技术(Sound Building Blocks,以下简称SBB技术),希望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移动影音体验。

我们采访到了这个项目的音频技术负责人,索尼首席声学架构师:白石吾朗先生(Goro Shiraishi)。他提出了“Tuned for China”的理念,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定制专属的车载音响调音解决方案。

白石吾朗(Goro Shiraishi),图源:LIKEMUSIC

白石先生毕业于早稲田大学,主修建筑声学 (Architecture Acoustics),声学测量技术也是其专注的领域。1994年加入了索尼,在索尼负责音频信号算法的开发工作三十余年,参与了众多不同类型产品的商品化开发,如家庭影院,耳机,专业音效器,车载音响等。我们和他聊了聊索尼这套方案的开发细节,以及车载音响未来的技术趋势。

关于白石先生,我们最为好奇的是他是如何走上声学架构师这条职业道路,他表示,音乐可以说是自己的灵魂伴侣,他一生的工作生活都跟音乐密不可分: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孩童时代对音乐耳濡目染,4岁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一把小提琴,开始接触小提琴后,先后在日本、美国学习小提琴演奏,直到现在,小提琴还一直陪伴在他的整个人生旅程中。

白石吾朗(Goro Shiraishi),图源:索尼

可以说,音乐改变了他的人生。

“只要是和音乐相关的事情,我都愿意去做”是他在索尼工作30余年来的座右铭。同时也因为他亲自参与过音乐的创作和演奏,让他在作为声学架构师或音频工程师后,更注重还原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和表达。

这种对于音乐的执着与理念一直也延续在其生活和工作当中。他认为,想要还原不同现场真实的听觉感受,就必须用真实的数据来开发产品,而汽车座舱音响的开发也需要符合这个理念。为此,白石先生先后前往欧美完成了包括维也纳、阿姆斯特丹和柏林在内的全球多地的知名音乐厅的测量与分析,他甚至还亲自前往科罗拉多大峡谷进行过声学音效的数据测量与分析。

白石先生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与产品开发的理念,让我想到了索尼这家公司也的确是一直坚持从内容创作加工,到剪辑,再到最后的呈现,全部都在一线参与,他们致力于还原创作者的真实意图,并将其传达给消费者,从而达到情感共鸣。

图源:索尼

比如在研发索尼家庭影院产品时,索尼工程师希望制作出一种声音模式,可以再现影片中声音环境的实际体验。为此白石先生就曾经专门前往索尼影业,在为电影配音配乐的巨型混音室里采集声学数据,用于开发还原电影原有声音效果的技术。

说回索尼的技术,在我曾经体验过的索尼家庭影音系统中,有一个产品可以用少量的扬声器,通过实体扬声器的声波,在置顶位置生成了12个(7.1.4)幻象扬声器的效果。

带着丰富的声学产品研发经验,白石先生及团队为我们带来了SBB技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索尼这套技术同样符合未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对于智能电动汽车来说,更多的扬声器其实增加了更多的负重。减重增加续航其实是智能电动汽车如今的开发方向,在这方面白石先生及团队也一直在致力于车载空间音频技术的研发与升级。他提到“现在EV对续航里程的焦虑还是很严重的,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开发SBB时就考虑了在提供全新音频体验的同时也给将来的EV减重这个问题点。”

他还认为,汽车座舱空间其实比家里小得多,而且比家里封闭、密闭(空气不会像家里那样流动),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无论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人们在车内听音乐的偏好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意味着他们期待在车内能够体验到不同于在家或戴着耳机的感受。”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大范围地推广到市场中,他还认为,其声音环境与内燃机汽车不同,传统的汽车音响系统主要还是基于内燃机汽车开发和调试的,因此今后音响的系统,特别是在调试阶段,还应该适应这种新的车内声学环境。

例如,电动汽车的驱动部分带来的噪音更小,行驶时的噪音特性就不同于内燃机汽车。随着驾驶辅助功能越来越先进,人们的注意力重新分配后,车内的娱乐场景也会发生变化。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听音喜好。比如中国和欧洲的消费者听音取向就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用户的偏好又有着不同的展现。在对中国市场不断的调研之后,白石先生提出了“Tuned for China”的高级车载音响专属定制调音方案,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打造最适合的车内听觉体验。当然,这个理念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延展课题,比如专为电动汽车提供匹配其特点的“Tuned for EV”专属调音方案。

回到技术上,SBB技术是索尼开发的360度空间音频技术之一,使得全维度的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幻化立体声内容为自然、真实、动人的3D空间音效。SBB技术可以通过更少的硬件(使用更少的扬声器)达到原来需要大量硬件才能提供的3D音效(例如20个扬声器以上的音响系统)。

技术一直是索尼的标签。在音频上,索尼动了一些“手脚”。SBB技术分为两个重要步骤,3D混音和空间渲染,两个步骤中包含3项索尼独有的技术。

图源:索尼

3D混音即为从立体声音频中分离主旋律和氛围音,然后利用索尼独有的混音技术针对车内空间优化并重混被分离的音频信号,进行3D音效重建。

空间渲染包含了索尼的MPS(Monopole Synthesis)合成技术,看这个图比较直观:

可以看到MPS技术合成幻象扬声器可以设定在车内外的不同位置,同时可以实时移动,所有扬声器参与声场的合成,拥有稳定、大范围的“甜点”等优点。

这套技术其实让我回想起了几年前在索尼体验过的360 Reality Audio,确实给了我极大震撼:

过程是这样,通过一套昂贵的索尼设备,在录音室回放一段360 Reality Audio的音乐。为了便于你感受声音的位置,并辅助一个电脑图像:屏幕上的软件会显示一个立体的球状空间,声音会在球状空间内闪动提示。体验时有点可怕:我们会时不时地往后看一下是不是真的有声音飘过,在这种模拟环境里,索尼可以精准地把发声位置固定,甚至还可以实现类似于从左后40度向右后40度飘动。

360 Reality Audio的测试环境,图源:引用自网络

更可怕的是,在经过对你位置的重建之后,你仅仅使用一个非常亲民价格的耳机,就可以实现和刚才一样的声音不停飘动的效果......你还会时不时地向后方转头。

索尼认为,SBB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具有相当大的柔性。这意味着经他们调校之后,在不同价位段的汽车产品上都可以实现类似的360度的空间音频效果。

此外,索尼SBB技术也展示了一些新兴的音频技术趋势。比如利用幻象扬声器实现音频在车内的交互智能化——从不同方向/距离提供导航、提示、警告和通话等声音,提升了全方位沉浸式的音乐和驾驶安全辅助体验。与整车的传感器信号联动后,实现“实时变化的声音交互”。

例如,车内的通话,电话声通常来自主驾的前方,如果需要全车都参与,将自动切换到座舱中间,方便所有人沟通。

当然,索尼更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很多的内容资源,其在中国运营着自己的高品质音乐的流媒体服务。除了硬件,还可以整合内容服务的品牌音响方案难得一见,索尼却拥有这样得天独厚的实力。连接创作者,连接音乐内容,连接技术方案,以及连接软硬件的全链路。

图源:索尼

我们觉得大家都应该去体验一下这套车载音乐方案。索尼是一家拥有众多黑科技的娱乐公司,同时在音频上拥有很深厚的技术底蕴,才带来了这套强悍的音频技术。一定程度上,这是一套将音乐表达带向次世代的技术产品。

和白石先生的交流也很有感触:自幼与音乐相伴,成长,改变,进入了索尼这家很酷的公司,从事音频相关的开发工作,不管在任何场景,一生音乐陪伴,是创作者,是技术开发者,也是演奏者——这和索尼集团现在表达的“感动”的品牌理念完美融合。

0 阅读:0

品驾来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