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和猴子一样?诺贝尔奖获得者用学生做实验,结局是这样的

歪史 2021-10-21 16:18:01

对于中国人,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来自于庄子《庄子·齐物论》,《庄子》又称为《南华经》,主要记载老庄学派道家庄子的言论和思想,是一本特别有哲理的书,里面很多寓言。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宋国有个人喜欢养猕猴,家里虽然没有矿但是养了很多猕猴,时间长了无法承担,于是和猕猴商量,早上给三个果子,晚上四个,这一些通人性的猴纷纷大怒。养猴的一看情况不好,于是急中生智,颠倒了一下顺序,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下猴子们满意的笑了。

庄子对此的评论是人们因为情绪用事,实际上获得的东西没有增加,很多时候被表象迷惑,反倒很快乐,这就和猴子差不多了。

关于这一现象,猴子如此,那么人呢,来自美国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理查德泰勒有个亲身测试,他刚毕业之后,在一大学任教,他为了摸清楚学生之间的层次,打算把学生分为三种,分别是学习非常好的,学习可以的,学习差的。目的是更好的因材施教。

以此为基础,他乘期中考试的机会,做了一次测试一次,故意把题出的很难,最后成绩如同他所料,100分满分的试卷,全班平均分只有72分,学生们都非常生气,觉得这个年纪轻轻的教授是故意为难他们,故意出难题让他们考不好。

这个事情让他很奇怪,因为学生最后成绩还是以ABCD四个档次分的,而不是以分数,具体多少分影响不大。但是学生们的愤怒必须回应,不然他的课程无法进行。

经过苦思冥想,他想到一个办法,在试卷上做了手脚,他的题不会变,但是把100分总分改为137分,在考试之后,学生们和猴子一样欣喜若狂,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得到高分,看起来是个好成绩,班里平均分96分。很多人都超过100分,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高分,即使最差的也是70分左右,也算是平时的高分。

这个分数,最后还是要分ABCD来,对这个分级没有啥影响,但是学生的不同反应让泰勒得到一个疑问,人是如何让表象和情绪影响迷惑的,很多人都没有心思察觉分数背后的阴谋,即使他用粗体字标示,明确说高分不会影响他们的具体成绩。但是没人在意。

在这个基础上,他一直钻研人是如何让自己错误的行为和情绪影响的,最后用《错误的行为 》一书来阐述自己观点,最终形成一种经济学的新观点:行为经济学!而后,凭借这个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

他这个研究也侧面证明人和猴子都一样,只要有思维,就会被各种原因的外表迷惑,毕竟,大家的第一感官印象很难抹去,即使大脑非常强大,依然有着先入为主的概念,一旦形成某个思维,就很难改变,何况绝大多数时候不会分辨事物本质。

这本书揭露了人们是如何被自己看似平常的行为影响,和那一些猴子一样,本质没有区别,但是颠倒顺序,玩点花样就都接受原来拒不接受的事情!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