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辈子“靠借钱”供我们读书,受尽嘲笑,20年后结局让人意外

可妈早教日记 2020-10-11 11:20:52

“女娃”供她读书干嘛,最后还不是嫁人了?父亲一辈子“靠借钱”供我们读书,25年后却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对象。

女孩不应该天生被“不公平对待”,几千年封建思想一直在禁锢女孩,都说“穷养儿,富养女”。真正的富养是精神的富养,是眼界格局的富养,是爱的滋养。这是一个农村父亲用自己的一生努力把几个女儿培养成了大学生的故事。

我出生在西北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地方不大,和你们想象的一样贫穷落后。在这里大部分孩子是不上学的,小学毕业早早出门打工,尤其女孩更不被重视。

用家乡人的话说:“一个女娃,供她读书干嘛?还不是最后成了别人家的人”。而父亲生了几个女儿,没有儿子一度成了村里人饭前茶后的谈论内容。

更“另类”的是,他顶住家族压力,把我们几个都供成了大学生。这件事在十里八乡都传开了。“老李真傻、老李真是没福气、老李这辈子真冤枉、老李活该”等等那些不好听的话时常传到父亲耳朵里。

要知道那时候一家人也只能勉强吃饱饭,没有义务教育免费、没有大学贷款、网络通讯不发达的年代,父亲要承受的不仅是嘲笑,经济压力也让他喘不过气。

每年开学“交学费”的那段日子,是我们家最难熬的日子,因为几个人排队在那里等学费,而父亲也是“挨家挨户”敲门去借钱。大部分亲戚也都知道父亲这个时候要来借钱。

有时候没借到,但大部分时候是借到了。因为父亲有一个特别好的品质,那就是借钱时候答应别人什么时候还,就一定会还上,即使还不上也会去别人家说明情况。他说:“做人一定要讲诚信”,“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他靠这句话硬生生把我们姐妹几个供成了大学生。

而当我们一个个长大,有了稳定工作,开始不断回报父亲母亲时,村里人又开始说了,“老李真明智、老李有福气、还是生女儿好”等等的话语。而每当这时父亲也是笑而不语,不被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干扰。

父亲是个要强的人,骨子里他也喜欢男孩,我知道因为村里人的嘲笑,他想争口气给别人瞧瞧,女孩子一样可以优秀。

爱是女孩生命中最重要的因素,唯有爱,可以让一个软弱的人变得坚强。父亲对女孩的性格、人格、家庭观、事业观有重大影响。

父母的爱是最好的家教。对于女孩来说,如果父母恩爱,女孩则会温润如玉,内心坚定,大多能收获一个好的婚姻。如果父母感情不和,女孩也会心思敏感,自卑胆怯,择偶观、家庭观受到很大影响。

虽然身为地道农民的父亲,没有太多育儿经验,但是他一辈子却用行动诠释了如何“富养女儿”。一个单薄的身影在时代风浪中在与传统对抗。纵然我们身上有一些不完美,但他也不是教育家。

以前看过我周围的女孩因为家里人不重视,大多读完小学就辍学了,早早打工,不到20岁就结婚生子,孩子继续辍学,打工,循环往复进入循环。

现在我见过女孩子地位日渐提高,很多父母本着“富养女”的观念对女孩娇生惯养,女孩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经历挫折,养成了很多“公主病”女孩。

这是两种极端,一种是封建“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一种是现代被曲解的“富养女”现象升级。在欣慰女孩地位提高的同时,不禁让人担忧,被从小精心呵护的小幼苗,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中国古代有女孩“裹足”陋习,非洲有“割礼”陋习,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好很多,但是不意味着全世界女孩地位“足够”平等。突然发现几千年,女人一直在斗争,一直在为自己的地位不断抗争。

现在的女人生活太难?嫁人了既要赚钱也要养家,还需要时时刻刻维系“岌岌可危”的婚姻,一方面为柴米油盐“精打细算”,另一方面为孩子学习“愁眉不展”,一辈子似乎不得消停。

职场妈妈一方面赚钱养家,另一方面牺牲周末、节假日做家务陪孩子。全职妈妈则更难,生活一地鸡毛,一方面每天“满血复活”与鸡娃“斗智斗勇”。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贴补家用。生活、事业、婚姻、家庭早已经把她们逼成了“超人”。这难道不是对女性的歧视,这难道不是大男子主义作祟?

自古男女就不平等,古代是,现代更是。也希望女性权益被更好的保护,更多女孩被同等对待。今天是“国际女童日”,希望有一天女孩、女人可以平等、独立地生活。

0 阅读:29

可妈早教日记

简介:专注于育儿、亲子关系研究,分享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