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盒孕妇、高管扎小人、魏则西事件,看“某度”企业的价值观

有水手的大副 2025-03-18 22:56:35

“某度公司”作为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其近年来多次卷入的负面事件(如“开盒孕妇”“高管扎小人”“魏则西事件”)暴露了企业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一. 价值观异化:商业利益凌驾于用户权益与社会伦理

热点事件:魏则西事件(2016年)

- 事件本质:“某度”的“竞价排名”机制将莆田系医院的虚假医疗广告置于搜索结果前列,直接导致患者魏则西受误导接受无效治疗身亡。这一事件的核心在于“商业模式对公共利益的侵蚀”——通过算法和流量分配权牟利,却忽视对广告内容真实性的审核责任。

- 价值观争议:“某度”在事件后的声明中虽强调“不会因商业利益丧失企业良心”,但其整改措施(如调整医疗广告审核机制)并未彻底解决竞价排名模式的根本问题。后续高管李某宏“中国人愿用隐私换效率”的言论进一步引发质疑,暴露企业将用户数据视为商业资源而非需保护权益的倾向。

同样,“某小满金融”的欺诈争议、贴吧低俗内容泛滥等事件,均指向“流量至上思维下社会责任的边缘化”。“某度”App推荐算法长期被批评为“利益驱动”,优先推送低俗或广告内容,而非优质信息。

二. 高管行为失范:权力傲慢与企业文化真空

璩*静“扎小人”事件(2024年)

- 时任“某度”公关副总裁璩*静在办公室抽打纸扎小人、发表“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等言论,不仅暴露其个人情绪管理与职业素养的缺失,更折射出“企业内部高压管理与人文关怀的缺失”。其言行被公众解读为“资本权力的傲慢”,加剧了外界对“某度”的“功利主义企业文化”的负面认知。

谢某军之女“开盒孕妇”事件(2025年)

- “某度”副总裁谢某军的女儿涉嫌利用“社工库”非法获取孕妇隐私并实施网暴,尽管谢某军以“13岁女儿情绪失控”为由道歉,但公众质疑焦点在于:

1. 高管亲属是否滥用企业数据权限:网友发现涉事女子曾晒出父亲的高管在职证明与工资单,暗示其可能利用家庭背景获取特权资源;

2. 企业对高管行为的监管缺位:“某度”未对事件进行官方调查与回应,仅依赖个人道歉,被批评为“逃避企业责任”。

三. 社会责任缺失:技术伦理与用户保护的系统性漏洞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失效

- 从“某度”网盘隐私泄露(2020年)到谢某军之女事件,“某度”屡次因用户数据管理漏洞陷入争议。尽管“开盒”行为主要依赖外部社工库,但公众仍质疑“某度”是否建立有效机制防止内部数据滥用。

- 法律专家指出,平台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法定义务未充分履行,例如未及时封禁涉事账号、未主动配合司法调查等。

青少年保护与网络生态治理失职

- “某度”App未设置青少年模式,未成年人可轻易接触低俗信息;贴吧等社区对“人肉开盒”等网暴行为审核滞后,算法推荐甚至助长相关内容传播。

- 中央网信办多次在“清朗行动”中整治“开盒挂人”乱象,但“某度”作为平台方未能通过技术手段(如关键词过滤、实名制验证)有效遏制此类行为,显示其合规投入不足。

头部互联网企业的治理困境与重建路径

“某度”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并非孤立个案,而是商业扩张与技术权力失控的必然结果。其核心问题在于:

1. 价值观扭曲:将用户视为流量与数据资源,而非需尊重的个体;

2. 治理结构失衡:高管权力缺乏约束,内部监管流于形式;

3. 社会责任逃避:在技术创新与公共利益间选择前者,忽视社会伦理。

重建公众信任的路径需包括:

- 透明化数据管理:建立独立委员会监督用户数据使用,定期发布安全报告;

- 高管问责机制:将社会责任纳入高管绩效考核,严惩失职行为;

- 技术向善导向: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优先保障公共利益而非商业收益。

正如媒体评论所言:“互联网可以格式化内容,但永远无法格式化人心”。“某度”若不能从价值观层面重构企业使命,其技术优势终将因信任崩塌而失去社会根基。

0 阅读:0

有水手的大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