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在解放战争之后就长期处于冷淡状态,中国当时拥护苏联,还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产生了直接冲突,打得难解难分。
后来中苏交恶,处于外交方面的考虑,中美双方尝试接触,在乒乓球外交后,两国关系开始解冻,随后基辛格秘密访华,并最终促成了尼克松公开访华。

然而,晚年的尼克松却告诉自己的亲人们,自己对访华一事深深后悔,当年出于对抗苏联的缘故拉拢中国,现在看来却造就了一个远比苏联可怕的敌人了。
访华是怎么回事呢,他又为什么悔恨呢?
筹备美国在解放战争时期大力支援蒋介石,因此在新中国建立之后,中美关系当然很不好,又很快因为朝鲜问题,双方在朝鲜大打出手。

最后,美国不得不低下了他那高贵的头颅,和中朝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此后美国更加敌视中国了。
赫鲁晓夫领导苏联之后,希望可以联合建立海军舰队以及架设长波电台,而中国认为苏联此举是意图军事上控制中国,因此不许,两国关系逐渐恶化。
之后双方互相批评对方,两国关系就此迅速恶化,不久发生了珍宝岛冲突,双方在边境对峙,中国陷入到“两个拳头出击”的境地当中。

中国希望可以省下一个拳头,缓和同美帝的关系以更好的打击苏修,而美国也希望能够拉拢中国构成对苏联的C形包围,于是双方开始尝试接触。
小球转大球事件后,中国派遣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美国,两国终于建立了非官方外交,为了建立正式的外交,尼克松决定派遣基辛格以非正式的方式访问中国,探听消息。
其实,在这之前,美国就曾经尝试接触中国,由于当时还没有建立联系,尼克松别出心裁的让驻波兰大使接触中驻波外交人员,两国通过波兰相互联系。

随后因为美国入侵柬埔寨事件,中国认为这严重侵犯了中国利益,因此断绝了联系。
访华于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老将出马,希望能一手逆转大局,同时巴基斯坦总统也热情的帮双方传话,联系访问。
基辛格先去了印度,在新德里,他表示祝愿印巴和平共处,当时印度巴基斯坦关系并不算特别好,两国还打过仗,外交官希望两国友好等话几乎成为了常用祝福语,所以印度并未在意。

基辛格话锋一转,表示为了促成两国友好,自己要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访问,斡旋完了就会回去,最多待两天。随后他在随从人员的陪伴下若无其事的离开了。
只是捎带手访问一下巴基斯坦而已,这能出现什么问题呢?印度人并没有在意,更何况自己想拦也拦不住,在场的媒体也没有起疑。
基辛格在伊斯兰堡得到了事先准备多时的总统叶海亚·汗的热情欢迎,在这里总统为基辛格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成功把他吃到肚子疼,于是基辛格捂着肚子去了厕所。

在厕所,基辛格得以脱离记者们的视线,他化装之后悄悄上了事先准备好的飞机,直接飞走了。
总统则回到宴席上宣布,基辛格先生酷热难耐,为了更好的休息,现已将国务卿先生送往总统别墅暂时休养,为了国务卿更好恢复,记者们就不要前去探望了,自己已经安排好警卫了。
记者们悻悻而归,而基辛格则兴致勃勃的飞进了中国领空,并在北京降落。

中国人对基辛格的来访表示欢迎,周恩来亲自与基辛格面谈,双方着重谈了台湾问题,在激烈的交谈后,双方就部分条件达成了一致,之后双方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具体细节。
之后,就是尼克松以总统的身份正式来了。
尼克松自打成为总统之后就一直在尝试拉拢中国,但苦于没有机会,如今苦于访华,自己当然马不停蹄,于是便立即安排了行程。

总统访华自然不用像国务卿那样藏头露尾的,他直接飞往中国,见到了在机场等候的周恩来。
当时由于政治运动的干扰,一些人在机场边设置了大量标语,如“全世界被压迫的人联合起来”等字样,尼克松看到后还以为是欢迎自己的,随行翻译只好小声告知,于是尴尬的尼克松只好权当没看见。

尼克松下飞机后快步走来,然后主动握起了周恩来的手,这预示着两国关系的好转。
尼克松后来见到毛主席后问起了这件事,主席也觉得不好,于是向总统解释,这是放空炮。
主席说,只是喊喊口号,但没有能力或者干脆就没打算执行,就叫放空炮。
总统听完,笑了起来,便不再深究,这件事有惊无险的揭过去了。

之后双方谈论了很多事,包括台湾问题,尼克松表示自己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也不会去鼓励台湾独立,还会随着中南半岛情况的缓和而逐步缩减在台美军。
双方还约定要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以后就不用这样跑来跑去了,会后,尼克松还爬了长城。

尼克松回国后就开始筹备对华建立大使级外交,但随即因为“水门事件”恶名远扬,不得不辞职,福特副总统暂掌枢机,他立即赦免了尼克松的罪责,结果导致自己也恶名远扬,结果在大选中输给了卡特。
福特总统在任期内没能推动建交,事情又被耽误了,气得毛主席说他只会放空炮。

权利被民主党拿到后,自然对共和党的政策完全嗤之以鼻,什么对华外交全部被踩在了脚下,这下子谁也不敢提对华外交了,于是建交一事又被耽误了。
美国局势平稳后,中国却因为毛主席等人的离世而暂时不能推进对美外交,之后邓小平担任总理之后,双方才迫不及待的联系起来,并于1979年建立大使级外交,随后邓小平访美。
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双方的合作迅速深化,美中共同的敌人苏联也在后来解体。

尼克松晚年看到中国发展的情况,十分懊悔当年的行为,他表示,自己当年没有料到现在中国发展这么快,早知道就应该全力围堵中国。
中国现在已经全方位的追赶上了美国,而这一切并不是美国的恩赐,假设当年美国真的全力围堵中国,那最终只能因为同时对付中苏而精疲力尽,不得不放弃围堵其中之一。

当年尼克松选择对华友好是正确无疑的,而中国对美国产生的所谓威胁主要在于美国的衰落。
现在美国内部经济衰落,工业空心化,民众生活成本高,假如美国能够解决内部的这些问题,自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也就不会害怕中国的崛起了。
信源:
《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陈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