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月二十七日,是湖南省书法家协会迈入不惑之年的日子,此刻撰此小文纪念当代湖南书坛的领军人物,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的创会主席周昭怡先生,缅怀其对湖南书坛的贡献,和对后学的泽惠,以表达我对先生艺格人品景仰之情。
作为先生的授业弟子,曾有缘侍坐,也饱闻师说,从1974年拜师习书、执经问难算起,直至1989年先生仙逝,从先生游十有五载。
大凡一艺之成,皆是与其地域风气,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的才情与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我仅从四个方面浅谈个人的一些鄙见与感受,浅学如我,实不能尽先生人品学问、艺术造诣之万一。
一、家学渊源,幼承庭训
先生1912年11月出生于长沙一个书香世家,祖父周家鼎公是一位饱学秀才,著名塾师,授徒里阎,著名文人民国教育总长,章士钊即出其门下。先生的大伯,周介祉公(1865-1931)与谭延闿皆为清朝末期壬寅科举人。1920年先生祖母去逝,谭延闿送挽联:公瑾本同年,愧虚拜母登堂约;王孙终复楚,知慰倚闾属望心。
父亲周介裪公(1886年-1951年)字筠翘,号朴庵,17岁中秀才,后入湖南警官学堂,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习。跟谭延闿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护法、驱张、北伐。谭延闿有联相赠云:“古来贤达皆如此,君家兄弟不可当”。“颜公变法出新意,何逊能诗有世家”。1912-1914年曾在湖南第一师范任经济学、书法课教员,为近代湖南著名书法家。
先生5岁就在大伯母教导下开始读《三字鉴》及描红蒙影。初小三四年级开始临习《麻姑仙坛记》并习小楷。父亲告诫:“学书先学楷书,写字先写大字,练功先练骨力。”“书法以用笔为上。”传授其运笔方法:“逆入,涩行,紧收。”每天放学回家坚持写16个两寸半大的楷书。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歇。寒暑假父亲为其批改大字作业,并指导其如何用笔,如何写好间架,如何读帖。父亲作书则替父磨墨抬纸,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父亲命其诵读《古文观止》,每天下午为兄弟姊妹们讲解一篇,次日必须背诵。夏季父亲命其晾晒家中所收藏的名碑法帖以及当代名家的墨宝,也就是在这一张一收之间受到了熏染,提高了眼界。这些秉承家教,习文章练书翰都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书品并师,习颜入髓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启功评先生书法:“书源鲁国体端庄,篆隶精能草不狂。女史椽毫今迈古,吴兴拱手让三湘。”
夫子曾自道云:“我自幼习颜帖,极崇拜欣赏颜字的大气磅礴如庙堂金刚,更敬佩这位唐代名臣,抗击安史之乱的十七郡盟主的品德学问,叛贼李希烈要活埋他,要烧死他,他都正气凛然,临危不惧,最后被李贼谋害缢死,从容殉国,后人称颂他‘精忠贯日月,书法冠唐贤’颜真卿是千古楷模,学习他的书法更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先生书法,笔力惊绝,雄健豪迈,得鲁公古劲简洁之美。先生习颜,已将其笔意人格都深入了骨髓。有两事特别的彰显先生的人品气概。
三、笔法独造 自是不朽
先生作书,笔力惊绝,力能扛鼎,篆籀之气弥漫满纸,在貌以简单的形势下却蕴含着绝不简单的笔底乾坤,其独特的用笔方法,使其书殊有骨力,全以力胜,可谓独步一时。
先生曾与我闲聊:在中书协的某次笔会上、广东书协主席秦咢生观看先生挥豪后对先生云:“别人作书全是花架子,只有您才是真功夫”!
现任中书协主席孙晓云观先生是展后也感慨先生之书:“乃铁画银钩”,其实不管你是否喜欢先生之书都会有同感。
鸳鸯绣了从教看,乐把金针度与人,先生曾自道经验之谈,不作玄妙之言,用通俗话语将习颜经验和其独特的运笔方法,用文字与图示出版在湖南少儿出版社,1986年3月出版的《周昭怡楷书帖》中。
清ᐧ梁巘在其《承晋斋积闻录》中云:“唐人劲健,书如烈士拔剑,雄视一世。及观时人作,软弱圆熟态,直是少妇艳装,妩媚有余,气概不足。”
清ᐧ刘熙载《书概》云:“灵和殿前之柳,令人生爱;孔明庙前之柏,令人起敬。以此论书,取姿致何如尚气格耶!”
用先生的笔法作书,行笔不空怯,因而苍劲雄强,朴茂浑厚,气格高古,古意溢于豪素之间。一扫软弱圆熟之习,百世之下自有定论。
四、首创胜举,广掘高材
随着1981年5月中国书协的成立,各省市也纷纷成立分会,到1984年各地已有20几个分会先后成立,而湖南从1982年起也开始积极筹备成立中国书协湖南分会,但两次呈报主席人选或因资望不够或因书艺水准一般而未获批准,这让湖南负责筹备工作的同志很是为难,不知所措,后来中书协明确提议可由贵省德高望重、书艺高深的周昭怡为首任主席人选。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数次与周昭老谈话,敦请先生挂帅组织筹备成立中书协湖南分会,先生皆以年迈体病恐无法胜任以免有负雅望相拒。后经宣传部再三做工作,先生最终才予以允诺,省文联旋即组成以周昭老为首的书协筹备小组,通过半年多的筹备,中书协湖南省分会于1984年10月26-30日在省军区长城酒店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先生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主席。
此乃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分会女主席,先生就任后,为了摸清湖南书坛的家底,决定举办中国书法史上开先河的湖湘书法大赛,为培养和发掘书法人才还举办了少儿、中青书法展,概括起来这些主要赛、展为:一赛十展。分别是:1985年2月湖南省第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1985年2月《迎春书展》;1985年8月15日-20日湖湘书法大赛;1985年9月25-10月25日湖湘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展览;1986年3月长江流域十省市联合主办《长江颂》书法展;1987年5月中南五省中青年书法联展;1987年6月北京、湖南书法篆刻联展;1987年湖南省在校学生书法展;1987年11月湖南省首届少年儿童书法展;1988年9月周昭怡书法展;1989年5月湖南首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1989年6月北京湖南书法篆刻联展(北京展)。
从先生主持书协工作直至仙逝,这短短的4年多里,所负担的工作之繁重,所举办展览之频密,不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空前的。这些展览对培养和挖掘湖南书法人才的以及加强省际间的相互学习,增进友谊扩大湖南书坛的影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湖南今天在中国书坛的强势崛起是与先生当初的战略眼光与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而在这些活动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当首推湖湘书法大赛,先生担任分会主席初始,为了摸清湖南书坛的家底决定举办湖湘书法大赛,从85年4月开始在全省各地市、省直机关、驻长部队广泛发动,进行初赛初选,全省四千余人参加了初赛,同年8月15-8月20日在长沙举行了决赛,158位选手获奖。决赛参赛选手中年龄最长者86岁,最小的3岁,还有四世同堂全家成员一起报名参赛的,赛手中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教师、学生、解放军战士、退休职工、聋哑人士、伤残军人。真可谓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盛况空前,蔚为壮观,旷古所未闻。
通过这次大赛活动检阅了队伍,发现和选拔书法艺术人才,对促进我省各地市书法组织工作,活跃书艺活动广泛交流学习经验,探索书法艺术提高我省书法创作水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振兴我省的书法艺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此次大赛脱颖而出而获奖而后来大有作为选手有:(一等奖)胡六皆、崔向君(二等奖)王友智、何满宗、张锡良、罗光磊、张青渠 (三等奖)谭秉言、王集 、鄢福初、刘广文、成琢。
时任中书协副主席刘艺曾贺诗云:“四千翰墨会湘中,继我菁华传我情,盛事堪称全国冠,诗书品行共恢弘。”开了中国书法史上的先河。
(此文为作者在周昭怡书法讨论会发言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