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术学院雕塑院副院长王春林教授:深挖传统探寻先秦造物智慧

子浙文 2024-11-07 07:50:39

深挖传统,探寻先秦造物智慧——评《巧“理”·巧“技”巧“艺”: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的三重关联》

——河北美术学院雕塑院副院长王春林教授

在党的二十大以来,艺术家们积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河北美术学院曾维林教授和魏容教授的《巧“理”·巧“技”巧“艺”: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的三重关联》杰出成果。该文于 2024 年 3 月在第 44 卷第 2 期《河北学刊》发表亮相,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艺术学理论)2024年第5期(双月刊),便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文章开篇以战国中山国王陵那令人瞩目的考古发现为引,仿佛开启了一道通往先秦时代的时光之门,那些沉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瞬间将读者带入那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

在巧“理”的层面,作者对创与制的造物理论展开深入探讨,充分展现出古代造物思想的深邃与广博。我们得以清晰洞察中山国造物背后的逻辑规律,及其与《考工记》理念的高度契合。

巧“技”部分的阐述更是精彩绝伦,通过对道与器关联技术的精妙剖析,让我们深刻领略到古代工匠出神入化的技艺,他们竟能如此

巧妙地将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器物,达成功能与形式的完美融合。

而巧“艺”中关于器物文化与审美的解读,如同点亮一盏明灯,使我们真切感受到先秦时期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篇文章学术价值高,不仅深挖了先秦造物艺术的精髓,还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它为传承古代人工造物的智慧与文化品质指明了清晰方向,为当代造物艺术的进步注入了全新活力。我们满怀期待,盼望两位教授能在这一领域持续耕耘,为学界奉献更多宝贵的研究成果,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瑰宝,为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王春林,ChunLin Wang,男,中国共产党员,河北美术学院雕塑院书记、副院长,新乐市雕塑行业党委副书记,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外美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家研究员 ,河北省雕塑学会会员,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新乐市美术家副主席、新乐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省会东县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先后被评为“新乐市人才之星”“新乐市十大工匠”“新乐市文化达人”“优秀党务工作者”“抗疫工作先进个人”。

始终秉持对艺术生涯的敬重、对艺术的执着、对品质的苛求,以匠人的赤诚设计创作作品,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自参加工作以来,已经兢兢业业拼搏十多年,时刻不忘积极提升艺术造诣,深入钻研专业技术技能。参加工作以来对工作高度重视,同时以“工匠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的精神,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拥有系统的美术理论知识,擅长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创作以及大型城市雕塑设计制作和产品设计研发。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原创为本,思路清晰,作品应用了现代与传统的设计理念,把不同时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格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创作风格。

王春林教授作品

部分科研项目成果

2024年4月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创新与实践双重驱动下雕塑专业产学合作实践基》入选立项2024年第一批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31105468294850。

2023年度参与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艺术消费美学的符号价值研究》

获批一般项目,立项编号:2023B021。已结项

2023年参与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代著录中书法文献史料辑佚整理与研究》获批立项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Q2023157。

2024年论文《浅谈艺术创作视域下如何弘扬蚂蚁精神文化》已通过《中国创意设计年鉴》编委会复核,具备入编《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22-2023》的资格;该论文同时被本届《年鉴》评定为 银奖

2022年参与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渝民间艺术研究中心项目《大足石刻艺术特征与文化背景研究》,立项时间:2022年12月9日,项目类别:青年项目,项目编号:BYMY22C10。

2022年7月27日论文《3D造型的形式和方法研究》一文,稿号:ZGJG-1532100,于《中国教工》2022年7期刊登,国内统一刊号:CNI1-295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1362。

2022年2月论文《浅谈传统雕塑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一文入选编排在的《党的基层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汇编》该文献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发行,刊号 ISBN;在年度评审中,该文被评为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

2021年8月,论文《浅谈传统雕塑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在天工10月刊登,国家统一刊号:CN14-1374/J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55;

2021年12月作品《万众一心》经本届《年鉴》编委会初审、复审,具备收录入编大型年度出版物《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20-2021》的资格;入编作品同时被本届《年鉴》评定为年度 银奖 作品。

2021年论文《论校园建筑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以河北美术学院文峰塔为例》经河北画报杂志社编辑部审核,符合刊稿件要求,在2021年第4期上刊发。国家统一刊号:CN13—1006/Z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094;

2020年课题系《论校园建筑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以河北美术学院文峰塔为例》“2020年度河北美术学院校级课题”重点课题立项,课题编号:HMYZD2002;

2018年论文《新时期红色城市雕塑的必要性研究》由《天工》第2期 ,国家统一刊号:CN14—1374/J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556 省级期刊中国知网等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

2012年4月,在第六届《中国美术作品年鉴》《女神》、《精神 》共 2 幅作品,获入围奖。已通过《年鉴》评审,确定初评入围,入围作品在终评结束后将正式刊登到第六届《中国美术作品年鉴》之中(大型美术设计类精装画册);

王春林教授作品

部分获奖经历

2021年12月作品《万众一心》入编2020-2021年《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评定为年度银奖作品。

2024年10月雕塑作品《独占鳌头》在英国国际艺术设计大赛荣获银奖,证书编号:246123957。

2024年5月国画作品《晋韵云烟绕梵音》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河北省选送作品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河北省优秀美术作品;

2024年5月国画作品《赶考路上》入选第十五届河北艺术联展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艺术作品征集活动。

2024年2月国画作品《古村清晨》入选凉山州第三届“墨韵彝乡”中国画作品新作展;

2023年8月,雕塑作品《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亞洲青年新秀獎(2023春季赛)中荣获亚银奖;

2023年8月,雕塑作品《红色印记》入选2023第三届京津冀高校艺术作品展;

2022年12月,国画作品《红日初升千嶂晓》特邀入选四山省凉山州会东县政协书画院成立书画展;

2022年9月,国画作品《东方红》特邀入选“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新乐市廉政文化书画作品展;

2022年10月国画作品《一路跟党走》特邀入选政协新乐市委员会“喜迎二十大•共画同心圆”书画摄影展;

2021年11月作品《罗丹》《刀马旦》经学术委员会评审, 入选“游吟东方”国际当代艺术展;

2021年9月,雕塑作品《精忠报国》、《历程》各在第十五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荣获优秀奖;

2021年7月作品《新乐》、《刀马旦》在2021ICAD国际当代青年美术设计大赛中荣获铜奖;

2021年6月雕塑作品被中共河北美术学院委员会承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

2021年6月被中共河北美术学院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21年6月作品《精忠报国》被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研究院承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展“红塑九州行”活动中荣获最佳设计方案奖;

2021年4月作品《太行秋韵》参加华人新闻界艺术创作联展暨两岸名家邀请展获铜牌奖。

2021年4月被河北美术学院评为“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中业绩突出奖”;

2020年7月,作品《万众一心·抗疫》入选“风雨同舟 翰墨情深”—致敬白衣天使爱心书画捐赠并被收藏。

2020年7月,作品《冬夜牧歌图》入选“墨凝方寸,艺暖春夏——当代青年中国画作品展”。

2020年雕塑作品《历史的印记》、中国画作品《冬夜牧歌图》参加中国高校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年展获优秀奖。

2019年参加第十届书画笔墨千秋篆刻大赛获优秀奖。

2019年参加第二届“华粹杯”全国书画大赛”获优秀奖。

2019年雕塑作品《互联网时代》、国画作品《混沌初开·景象》参加中国高校第十届美术作品年展获优秀奖。

2019年荣获河北省新乐市总工会、新乐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举办职工书画展第二届绘画类三等奖。

2019年7月作品《牧歌图》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瀚墨云桥杯”全国书画邀请赛优秀奖。

2019年9月作品《奋进》由河北省美青年美术家协会美术馆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

2016年中国艺术大赛作品集获优秀奖。

2013年11月,作品《罗丹》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全国十二五教育部课题美育专项课题组、全国美育成果展演组织委员会承办的“绚丽年华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一等奖

2012年3月,锻铜装饰浮雕作品《牡丹》入选中国高校第三届美术年展 。

2012年5月,作品《女神》入围“火凤凰”杯第五届全国美术与艺术设计大奖赛。

2011年12月底参加哈尔滨全国冰雕大赛荣获最近佳表现奖等奖 。

2011年12月,《青春的旋律》在第四届国际雪雕荣获三等奖。

王春林教授作品

艺术感言

艺术,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的一种,体现着每一作者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等,表达着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与魅力。创作过程中需要找寻一种状态,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状态,再运用恰当的艺术语言展现给欣赏者。

我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心情都带有一种人类特有的、复杂的、丰富的创造能力。不能机械的像照相机似的直接客观记录自然的真实景象,也不能凭人自己主观的臆造或凭空的想象,而是“自身的创作体会与自然轨迹的相乘”或“心与物化”,也就是说,艺术家情感与自然感受相互交融、碰撞燃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对时间与空间,宇宙与人生的遐思,艺术家笔下的作品记录着人类认识世界与自身的历程,任何作品都带有奔腾流逝着的时间,它既沉浸在亘古洪荒之中,又蕴含于最为遥远的未来景象,将自身的感受、认识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

艺术家在创作中传统技法要与现代技法结合起来在画面表达出一种意境,真实表达艺术家的情感。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是画家采用艺术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妙合。在中国古代艺术论也主张,最理想的艺术创作,出自于艺术家“心与物化”的创作状态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0 阅读:0

子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