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航业绩爆发式增长,储能行业龙头「海博思创」扬帆新征程

晓巧谈梧桐 2025-01-27 15:07:08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能源的存储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这使得储能行业在过去几年遇到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411 简称“海博思创”)于2025年1月27日鸣锣上市,正式开启其资本市场新历程。2024年10月17日,海博思创成功过会,成为新“国九条”颁布之后首家过会的新能源企业。1月2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海博思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

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海博思创在全球能源“脱碳”趋势下成长迅速,不仅业绩实现飞跃,其技术实力也获得了国家电网、华能集团等能源巨头的认可,公司因此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自成立以来,海博思创已获得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启迪之星、蔚来资本、清控银杏、腾业创投、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近年来,国家在储能产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储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海博思创在这一关头成功上市,进一步夯实了资本市场对储能行业的信心。

行业龙头业绩亮眼,年收入近70亿元

储能系统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储存并适时释放,是电力系统中的“蓄水池”,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则是将储能系统中的各个组件和子系统(如电池、电力转换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进行优化组合和协调控制,以实现储能系统整体性能的最大化。

成立于2011年的海博思创是国内储能系统集成企业的典型代表,公司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储能行业的崛起史。从早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探索,海博思创经历了储能行业从示范应用期到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全过程。

截至目前,海博思创已能够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在共享储能电站、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等多个场景实现了产业化和商业化。

公司在储能产业链的地位举足轻重,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统计,海博思创在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储能装机排名中位居前三,其中功率规模排名第二,能量规模排名第三。

在此期间,公司的业绩也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海博思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8亿元、26.26亿元以及69.82亿元,三年间年营收暴增超8倍;同期公司净利润更是由2021年的0.15亿元到2023年盈利5.78亿元,三年增长了38倍。

业务结构上,2021年至2023年,海博思创储能系统收入分别为6.53亿元、24.56亿元、69.27亿元,复合增速高达225.62%,占比从78.52%上升到99.3%,储能系统业务已经成为其核心阵地。

进入2024年,随着储能项目广泛应用,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海博思创储能系统销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51.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4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0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88.84%,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经营业绩呈快速增长趋势。

顶尖技术团队护航,硬核实力铸就技术壁垒

海博思创能够一路稳健前行,离不开其背后的技术支撑。公司拥有一支豪华的技术团队,创始人张剑辉系清华本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曾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和西门子中国智能电网集团担任要职,核心研发团队也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硕博士为主。

在一众技术大拿的带领下,海博思创深耕储能系统领域十三年,通过自主研发已构建起了一道深厚的硬科技壁垒。

通过对储能系统运行积累的海量数据和数字化模型驱动的技术创新,海博思创能够设计出最优的储能集成方案与运行策略,实现对储能系统的寿命、效率和可靠性等指标进行系统性的持续优化。

可靠性方面,海博思创开发了高效、可靠的全生命周期故障智能预警技术,实现诊断准确率≥95%,并将其部署于适配不同规模储能电站的海博云系统,实现了故障提前预警和维护方案指导,以及基于云端协同大数据的事故过程还原。且公司产品风冷和液冷储能系统运行温度范围广,分别为-40℃~50℃和-30℃~55℃,可在 4000m 海拔地区安全稳定运行。

高效性方面,公司独立研发的电网主动支撑技术能够实现对电网的毫秒级出力支撑,响应时间≤20ms。目前,公司储能系统产品电站综合效率可达87.5%,电站转换效率可达92.93%,平均在线率超过0.9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经济性方面,公司通过自研的全时均衡技术和云电池管理CBMS技术,消除电池的不一致性,使得储能系统产品荷电状态(SOC)估算精度误差小于3%,远低于国标要求的8%。这意味着,一个寿命为20年的200MWh电站,按照每天2个完整充放电循环进行评估,采用海博思创的电池管理系统,相较其他SOC估算精度误差更高的产品,能够多放出2,920万度~5,840万度电。

长寿命方面,行业内采用电池健康度(SOH)来评估电池寿命,而海博思创通过全时云均衡技术,可实现自适应校准,SOH 估算精度误差低于 3%,领先于同行业5%的平均估算误差水平,可更好掌握电池健康寿命状况,避免轻微的过充过放导致电池快速衰减,提升电池寿命。

目前,海博思创已取得了138项专利(62项发明专利)及154项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形成了8大核心技术模块和28项核心技术,参与建设的储能项目超过300个,已投运的项目容量超过20GWh。公司的合作客户包括华能集团、国家电力、华润电力、中国能源、中国电力等主要央企发电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公司,及特变电工、晶澳科技等新能源企业。

储能规模增长成刚需,行业政策打开市场空间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利用大国,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15.16亿千瓦,同比增长约25%,占全部电力装机的52%。其中全国新增风电并网装机7590万千瓦,同比增长102%,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1602万千瓦,同比增长148%,创下历史新高。

如此大规模的新能源接入电网,其间歇性和波动性以及新能源消纳等问题愈发突出,迫切需要储能系统来提高其可调度性和可靠性,储能规模的增长成为必然选择。

“十三五”期间,我国政策明确了储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十三五“商业化初期”、十四五“规模化发展”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并强调储能产业“市场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十四五”开年以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确立了储能产业的阶段性目标,奠定了技术方案、应用领域和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基调,并通过市场机制的规划,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超过保障性并网部分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挂钩比例(4h以上)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比例配建的优先并网,“强配”政策首次上升到全国范围。

在政策引领下,我国储能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在即。面对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海博思创正积极提升自身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公司募资项目包括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项目等,建成后将有助于提升公司持续提高智能制造的生产能力和一站式产品的交付能力,以及提升和拓展公司的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帮助公司更好地把握住行业发展机遇。

全球市场蓬勃增长,扬帆出海成长可期

除了中国外,欧洲和美国也是全球主要的储能市场。欧洲市场因对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和成熟的市场机制,持续保持在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美国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正迅速迎头赶上。

且与国内市场相比,欧美地区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国内企业凭借产业链优势,可以在相同或更低的售价下实现比欧美储能企业更高的毛利率,分享欧美储能市场高速增长的红利。此外,澳大利亚、日本、中东和非洲等地区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潜力,成为全球储能市场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在此背景下,海博思创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23年,公司与施耐德电气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在智慧零碳、碳足迹、工业化设计、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数字化合作等领域携手开拓市场。今年6月,公司与德国Tauber Solar、Second Foundation、瑞典Recap等合作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下半年以来,公司进一步与全球领先的储能企业Fluence、法国独角兽企业NW、澳大利亚能源集团Tesseract等达成战略合作,项目规模显著增加。

近两年来,海博思创海外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欧洲、北美、澳洲等地多点开花。未来,随着海外订单的陆续交付,境外储能系统收入将进一步提高,为海博思创全面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长期动力。

0 阅读:0

晓巧谈梧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