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半导体利好领域梳理(最新版)

郑说市 2025-04-12 09:40:08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于4月11日发布了《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依据海关总署的规定,集成电路的原产地将依据四位税则号变化原则来确定,具体为流片地作为原产地。该通知建议,无论集成电路是否封装,在进口报关时,原产地应按照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进行申报。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半导体行业引起了广泛讨论,并迅速在市场上产生反响。

券商的分析指出,部分由美国主导的半导体产品可能会因关税影响而价格上涨,这可能会加速国内产品的替代进程。同时,他们看好代工环节,认为关税摩擦可能会促使终端客户转向中国大陆的代工产能。

正如我们之前在关税利好分析中提到的,半导体作为近年来最为关键且迫切需要实现国产自主可控的领域,在中美关税摩擦的背景下,无疑将受到更多的重视。因此,这一领域值得持续关注。

本期将深入探讨在中美关税摩擦这一大环境下,我国国产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状况。同时,分析在关税反制措施下,哪些细分领域展现出积极的利好趋势,供大家深入研究与参考。

一、汽车芯片细分领域

当前状况:随着新能源智能驾驶市场的需求激增,该领域正在加快布局车规级MCU、功率半导体、传感器等核心芯片。部分中低端产品已实现量产,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但高端芯片的设计与制造仍需依赖进口。

相关企业:唯捷创芯、雅创电子、富满微、美芯晟、民德电子等。

利好因素: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产业链生态建设加快,未来需攻克关键技术,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实现高端芯片的突破。

二、存储芯片细分领域

当前状况: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部分公司实现技术突破,但行业仍面临国际巨头技术压制、核心设备材料“卡脖子”及专利壁垒等挑战。

相关企业:雅创电子、华虹公司、利尔达、华岭股份等。

利好因素:在关税反制下,国产替代加速,通过技术迭代、设备材料自主化及产业协作,以实现尽早的突破。

三、MCU芯片细分领域

当前状况:国产MCU芯片近年来快速崛起,中低端消费电子及工控领域已实现较高国产化率,但高性能、高可靠性产品仍被国际巨头垄断。

相关企业:富满微、美芯晟、纳芯微、思瑞浦等。

利好因素:未来将加速突破工艺迭代,强化车规与AI融合能力,借助政策扶持和下游车企协同,推动高端MCU国产替代。

四、光刻技术与光刻胶

当前状况:该领域正处于技术追赶和突破的关键阶段。国内在中高端光刻胶的部分型号已实现量产,并逐步进入晶圆代工和封装市场。然而,EUV(极紫外)光刻胶仍高度依赖进口,与ASML的EUV光刻技术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相关企业:和科达、美埃科技、永新光学、珂玛科技、赛微电子、百傲化学、茂莱光学、芯碁微装、国林科技、晶方科技、凯美特气、苏大维格、泰晶科技、炬光科技、华特气体、富乐德、波长广电、蓝英装备、海立股份等。

利好因素:随着政策支持和产业链的协同攻关,有望加速在材料、工艺和关键设备方面的突破,从而缩小与国际垄断格局的差距。

五、芯片代工

当前状况:目前14nm工艺已实现稳定量产,满足国内消费电子、物联网等中低端芯片的需求,并尝试推进7nm技术的研发。但在高端制程方面,仍严重依赖台积电、三星等国际厂商。

相关企业: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华润微、士兰微、晶合集成、燕东微、赛微电子等。

利好因素:在政策支持下,有望继续扩大成熟工艺产能,布局特色工艺和第三代半导体代工市场,争取早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和国际封锁。

半导体芯片构成了未来产业的核心动力,其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以及AI眼镜等智能设备中的应用不可或缺。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半导体领域实现全面自主替代不仅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战略性的突破领域。相关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扶持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推动下,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齐心协力,必定能在半导体技术、设备以及材料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这一点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持续关注。

大家还想看什么领域的公司介绍,欢迎评论区告诉我。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信息来源于软件显示以及互联网公开数据,相关个股并非推 荐,不作为买卖依据,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指导买卖,不保证收益,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担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更多资讯

↓↓↓

1 阅读:534
评论列表
  • 2025-04-12 12:03

    昨天涨疯了,再去关注晚了

郑说市

简介:把知识与财富传递到您的手中!